楊婉娜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于教育領域的發展也愈發的重視。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體系環境下,對于個性化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在時代浪潮中不斷的推陳出新,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伴隨著我國高中學生審美心理研究的發展,教師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審美心理在美術學科的鑒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所以在高中美術的學科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還要進行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的充分研究,從而掌握學生審美心理規律以及變化特征。
關鍵詞:高中美術;審美心理;鑒賞教學;教學研究
在高中美術的教學中,教師起到的作用不僅是要培養學生們一定的美術素養以及藝術文化能力,還要重視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以及對于藝術作品與美學元素的感知能力,讓高中階段的學生們能夠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深入性的學習美術,認識美術,感知美術,完成對于美術學科的深化認識。于是,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們的審美心理特征開展鑒賞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滲透對于學生的審美取向引導,通過令學生在鑒賞學習中對美術作品的選擇與觀賞來體現其審美心理。并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審美鑒賞經驗,使學生在不斷的鑒賞中能夠結合所學的美術知識,融合自身的審美心理特征來客觀的進行藝術作品鑒賞。在此過程中,教師便能夠去豐富學生的藝術鑒賞經驗,使學生不斷得到鍛煉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洞察力,提升學生的整體鑒賞能力。鑒于此,在本文中將重點剖析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與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研究。
一、高中生的審美心理特征
1.趨向成熟的審美心理
高中是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的轉折階段,也是從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并且在高中時期,人的心理發育會逐漸趨于成熟,開始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換而言之,高中生在此階段,基本擺脫幼稚心理,會有一定的成熟的邏輯思維來進行生活與學習上的判斷。因此,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模式上其實是具有成熟性以及自我性的,不再過度依賴于其他人的判斷想法,能夠憑借自身的能力與經驗來進行思考判斷。而高中學生在審美養成的過程中,會伴隨心理上的成熟與發展,逐漸具有自身的審美特點,從敏感的思維模式出發,體驗審美活動所帶來的藝術意境。
2.學生的情緒感受力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美術作品時學生主要面對的鑒賞分析對象,也是在人類鑒賞歷程中重要的載體。美術這門藝術本就是人類用來消遣的,在其中包含了創作者的豐富的情緒以及情感,是宣泄的一種途徑,也是提升自我修養的過程。而學生則是發掘作品的主體。 從自己的感受和審美經驗出發,學生對藝術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因為學生對藝術品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這也是學生個體所存在的情緒感受力的不同,也是學生作為審美個體的差異性。這是高中學生們不斷發展的審美心理特征,也是學生們需要不斷鍛煉的方向。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1.結合課本教材內容,梳理理論知識
美術這門課程雖然是實踐重于理論的,但是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去重視學生對于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們有著豐厚的知識文化底蘊,從而能夠在鑒賞學習過程中融會貫通。并且只有見過更多的作品,知道更多的理論知識,才能夠支撐學生們進行鑒賞學習,用知識結合自身的主觀感受與經驗來進行鑒賞,從而以客觀的理性的角度來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從作品的技巧到情感內容再到藝術價值,都是需要有著豐厚的理論知識作為底蘊支撐的。因此,在高中美術的鑒賞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高中去結合課本中的教材內容,為學生們去梳理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標準。比如在《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們感受藝術作品的情感投射,去比較不同名作之間的區別,將經典作品進行比對鑒賞,從作品的創作背景到表現技法再到個人情感進行逐一的教學。
2.展開鑒賞實踐活動,激活學生情感認知
通常高中生在面對美術作品時,內心會有自己相應的理解,并非是一張白紙,這是由于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經驗。而學生們這種審美經驗的積累將會影響其在鑒賞活動中的表現,要知道高中學生在此時期其實是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的,會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與展現自我的需求。所以,在高中美術的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去展開鑒賞實踐活動,從而激活學生們的情感認知,讓學生憑借自身的鑒賞經驗來開發新的鑒賞視野。比如在《人間的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就要以我國古代的人間生活作為鑒賞主題,帶領學生們去認識中國畫的分類與特征,讓學生們利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國畫的鑒賞與分析。
3.走出美術課堂,貼近自然增強審美情趣
美術信息因為其獨特的視覺特點,所以圖片質量較高才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因此教學課堂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場所必須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師在高中鑒賞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們走出僵硬的課堂,回歸自然當中,去讓學生們貼近自然,由內而外的感受自然中的美學元素,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利用美術課堂的氛圍營造,從而強化美術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的視覺優勢,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充滿藝術趣味和審美樂趣。比如在《心靈的慰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自然之中,感受自然風景對于心靈的洗滌與陶冶,從而讓學生們去感受審美情趣,體驗審美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的教學階段,身為一名美術學科的教師,需要認清自己當前的教學目標與任務,與高中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去了解學生們的審美心理特征,并結合教學任務與課程內容來深化教學策略的推進腳步。在高中美術的鑒賞教學之中,積極為高中學生開展活動課程,為學生們構建良好的審美練習氛圍,通過課程活動的參與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積攢審美經驗,厚積薄發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
參考文獻:
[1]黃永成.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J].教育觀察,2018,007(003):98-99.
[2]尹衛.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教育的有效整合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000(012):116.
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