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樂
摘要:英語作為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類型,被列為重要的高考必考科目,高中英語閱讀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利用題海戰(zhàn)術進行教學訓練,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本文主要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探索分析,意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英語學習;核心素養(yǎng)
引言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正確恰當的英語學習方法,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同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簡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該積極的將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貫穿于教學之中,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開展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所用到的閱讀素材通常都是在教材上的,學生閱讀的課文內容較少,這種學習模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閱讀和學習,比如,在學習“Pride and prejudice”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交流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線,在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有助于積累學習經驗。還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主旨,學生可以和同伴共同討論,互相交流看法和建議。并且還可以以文章題目為主線,讓學生續(xù)編課文,通過對文章的后續(xù)進行大膽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教師應根據閱讀背景知識,使學生充分發(fā)散思維,避免學生形成思維的定勢。在續(xù)編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準確的理解閱讀學習材料,并且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對知識體系進行不斷的分類、加工和構建。借助這種方式開展閱讀訓練,能夠讓學生不斷積累自己的閱讀經驗,從而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二、通過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品質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對學生的信心培養(yǎng),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思維方式的不同,文化的差異不同,中西方有很多不同的思維。比如,中國人有綜合性、顧全大局的思維,西方人有主體性、自我中心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由于這些分析思維的不同,中西方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文化育人的教學思想,在閱讀教學中貫穿文化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強化文化育人效果。英語語言的特征決定了應該將英語閱讀教學與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背景的認識和了解,擴寬他們的知識范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談所了解的西方傳統節(jié)日,引入“other coumtries,other cultures ”這個話題,通過多媒體引入圣誕節(jié)的一些圖片,并向學生介紹說明:今天學習一個西方國家最出名的節(jié)日——圣誕節(jié),教師給學生留下時間學習課文中的重點單詞和短語,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說一說對圣誕節(jié)的了解,比如,說一說圣誕節(jié)的由來,圣誕節(jié)在西方國家代表著什么?圣誕節(jié)和中國的什么節(jié)日一樣隆重?然后教師在對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內容進行詳細展開補充,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中國的春節(jié)和西方的圣誕節(jié)的一些節(jié)日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對兩種節(jié)日的發(fā)展歷程、節(jié)日中的習俗等進行介紹,讓學生增加對圣誕節(jié)的了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學生去多說,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對學生所說的內容進行評價,并進行適當的補充,比如,圣誕節(jié)大人會給孩子送禮物,將禮物悄悄放在孩子床頭上的襪子里,給孩子一個驚喜、圣誕節(jié)人們會組織圣誕派對,通常用紅、綠、白色的物品裝飾派對。在春節(jié),人們會發(fā)紅包、穿新衣、到長輩家中拜年等等。中西方的文化習俗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背景之下形成的,應該尊重每個國家的文化,通過這種介紹,可以提高學生對于中外文化的認識,讓學生終身受益。
三、以問題為引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品質是指人們思維的個性特征,反映人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問題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通過問題可以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閱讀教學之中,高中英語教師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和提問,因為提問是學生獲取知識最有力的手段,在閱讀教學中采取提問的方式十分有效。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My First Ride on a Train”這一課是,教師讓學生快速閱讀一遍課文,教師可以設置三個問題“Why is the train called Guangzhou?”、“Can you figure out the similar sentence in the text?”、“Which vehicles do you use if you travel a short distance?”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可以通過一些圖片重復學生說的答案,學生在以上問題情境之中,能夠開動腦筋,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You money”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判斷以下問題:Farmers can buy goods or services with the money from selling trees.Planting trees can prevent air pollution.Now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measures to let everyone buy a poplar with 5 yuan.Planting more trees can reduce soil erosion and keep the soil on the land.帶著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這樣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發(fā)現文章中的細節(jié),從而能夠再次閱讀課文,發(fā)現更加深層次的問題,從而進行對文章內容產生多元化的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能夠加深對文章的印象,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新高考形勢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工作的效率性、合理性,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趙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20(32):33-34.
[2]姜海礁.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多模態(tài)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究[J].英語廣場,2020(35):131-133.
張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學 0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