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聰
【摘要】本文主要從心理學在高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體會進行闡述說明。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同時心理學在高職學校的班級管理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合理的班級管理可以使學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高職學校;班級管理;心理學;運用研究
引言:當前在近幾年發展的過程中,高職教學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大部分的高職學校的學生都不具備基礎,并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心理學咋班級管理當中的主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拓展學生更加廣闊的知識面,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與班級的共同進步。
一、高職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管理意識不足
在高職教學中,往往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的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還會認為教學管理應當是學校的責任,教師的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在高中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是教學管理工作的參與者。教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課堂管理,而且課堂管理大部分都是由教師執行的,不僅如此,課堂管理與教師的教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做好對學生的課堂管理,才能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成績有效提升。所以說,在教學管理中,教師并不能認為自己是旁觀者,應當成為參與者。
(二)缺少對教學管理環節的監督
教學管理工作并不只是局限在學校當中,同時也包括學生的課外教學管理,不僅如此,部分的學校在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缺少對教學管理整個過程的監督,從而就會產生無法掌握教學管理的效果。比如說,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管理,學校管理者都會通過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判斷出教師的教學質量,雖然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質量,但是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而是條件之一,在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還應當考慮到其他因素。在整個教學管理的工作當中,學校管理者并沒有將全部的內容進行監督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將教師的日常管理與課堂管理進行結合。
二、心理學在高職班級管理當中運用的意義
(一)促進高職學校更好的適應當前的發展
從國際環境的角度分析,隨著經濟逐漸步入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高中教育的開放程度逐漸擴大化,在教育工作當中不僅面臨著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還免禮著更多的挑戰。為了使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不斷的強化,就應當在方式上進行不斷的創新,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目標。目前來看,在高職教育管理工作當中,管理工作不僅會導致創新人才出現偏移,同時還可能不利于高職教育的發展,由此可見,應當對高職教育管理工作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可以更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往傳統的高職教育工作管理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再加上高職學校的辦學規模在不斷的擴增,同時教師與學生的數量也在明顯的提升,但是相關的教育管理工作并沒有得到改革,由此就會出現教學管理出現滯后的現象,并且還會影響到高中學校的發展情況。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管理工作應當運用積極心理學,確保這項工作可以更好的順應改革的要求,從而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心理學在高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體會
(一)多元化教學的開展,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久的教學過程,積極心理學倡導對人進行積極的關注。在高職的班級管理當中應確保其教育的多樣化,避免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高職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教育環境,不斷深化自身的德育知識理念,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高職班主任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德育課堂,提升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對德育知識的關注度。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查閱和搜集資料的方式,增加學生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獲取更多關于德育的知識,促進學生對德育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時政熱點新聞,讓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或者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傳授,通過播放具有較強教育意義的動畫和圖片,以及功能性較強的德育游戲,利用學生能夠更有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渲染課堂氣氛。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演講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地進行德育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增強學生對中國人物和社會中偉大事跡的認識,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角度對事跡進行闡述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中受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優秀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接班人。管理時關注其身上的閃光點及內在的潛力,給予正性的引導和評價,揚其長而避其短。通過積極關注實現學生自我的積極、正確解讀。
(二)通過主題班會的開展,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的主題班會當中,會體現出較為明顯的職業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班主任在主題班會的開展過程中,要確保班會主題能夠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要,以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作為基礎,讓活動內容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在活動的參與中實現自身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班會的主題要與學生的生活和思想有著相互的聯系,從而更好的做到對學生的熏陶和整體的提升。比如,可以結合關于青春期的話題、學習態度、理想教育等等,還可以將相關的節日融入到班會當中,無論是國慶節、青年節、建軍節、護士節這種關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節日內容,還是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這種關于情感、道德的節日都是開展主題班會的良好依據[1]。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利用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來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舉例,從而讓學生能夠與生活和社會、職業有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例如,五月份的國際護士節,相關的高職專業可以護士節為活動的依據,開展“向白衣天使致敬”為主題的綜合文藝主題班會。讓學生在班會前搜集關于護士相關的歌曲、詩歌、視頻、故事等等,班會開展中班主任要將護士節的來歷為學生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對護士的職業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學習中,對自身今后的職業生涯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和規劃。同時,班主任要讓學生自行選擇活動中的相關工作人員,像活動的主持人、表演者、參與者等等。主題活動的主要流程要結合對護士和行業的認識和深入了解,來設計活動開展的流程,讓學生能夠在活動當中,認識護士行業、了解行業、體驗行業、歌頌行業、向行業致敬,最終讓學生對護士行業有深入的認知[2]?;顒咏Y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活動任務,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制作關于護士節的手抄報。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護理行業有整體的了解,對護士行業的特征和性質有初步的認識,更加能夠明確護士對于社會的意義,了解自身所肩負的責任,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尊重護士人員,進一步認識一線護士工作者的辛苦。
(三)增強對于班級養成教育的開展,為學生的個性化心理品質發展提供基礎
養成教育需要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共同影響下所產生的,通過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實現對學生情感、認知、意志和行為綜合培養。因此,養成教育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學生個性心理品質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當前的高職學生當中,學生的不良行為主要是體現在學生不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自制力和管理能力都較為薄弱,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根本要求,是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在高職的學習當中,學生主要涉及的就是教師和宿舍,因此班風和學風對養成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要確保班級管理的有效開展,還要確保宿舍的管理工作,從而使學生能夠對事物有正確的判斷和認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3]。同時,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很多高職學生的家庭背景都不夠完整,這也導致了學生在生活和情感上都承受了過多的壓力,從而影響了學生個性化心理的健康發展。班主任要積極聯系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在班級當中定期的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從而幫助學生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團隊精神作為養成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要加強對于班級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宣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開朗的性格,使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
(四)科學化教學,感受傳統文化內涵
優良心理品質對于塑造健全人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體驗和積極品質都與環境、社會背景分不開,并且要在環境中不斷強化和體現。作為高職班主任,應當在德育工作中與當地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從而增加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增強學生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了解,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使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應當以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活動主題,為學生提供更多了解傳統文化的平臺,例如:“畫臉譜、制作油紙傘、捏面人”等等,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性格特征,傳統文化的手工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活動,還能夠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德育知識。比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畫臉譜的實踐教學活動,事先學生講解關于臉譜的由來和歷史,以及不同臉譜代表的人物形象,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關于臉譜的傳統文化。然后讓學生通過對臉譜的模仿和創新,畫出自己喜歡的臉譜。教師還可以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講解,說出相關臉譜的寓意和自己的想法,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關于臉譜的文化知識。同時,為學生適當講解一些關于京劇的人物情節、特征,深化學生對臉譜知識的了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促進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五)通過心理策略激發學生情感
大部分的高職學生在面臨畢業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迷茫并且不知所措的情況,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高職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并沒有進行有效的規劃,言簡意賅就是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定下發展的目標,沒有目標那么未來的道路就是迷茫、缺少動力,對人的影響十分大。由此可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并且創建良好的發展目標,使學生對自身的情況得到群面的掌握,了解自己當前的現狀以及特長。教師則起到向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改變自卑的心理情緒,進而使學生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在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班級的整體情況進行合理的管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的發展動向,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保證學生得到穩定的發展,為學生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一來,才可以促進高職教學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時爭,胡陽秀,方有智.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建設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S2):228-230.
[2]汪金杰.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一所新建高職院校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2):33-35.
[3]齊桂林.心理學策略在高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6):37.
(常州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常州 21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