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峰
摘要:在大力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時代下,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愈來愈凸顯,而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身上流著華夏文明血液的每一位炎黃子孫所具備的責任與義務。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一改傳統時期的錯誤理念,思考有效策略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古典文化氣質可以得以提升,為促進學生的全方位進步與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119
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一直以來都備受廣大教師的認可。但是在傳統時期錯誤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所實施的教學策略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原本充滿無限詩情畫意的古詩詞總是令學生感受到巨大的學習難度。基于此,作為新時代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創新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古詩詞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策略,使學生深深愛上古詩詞,愛上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取得精彩的古詩詞教學效果。下面,本人將依據自身從事小學語文教師這份職業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一番闡述說明:
一、創設直觀情境,構建詩情畫意課堂
直觀情境的創設可以令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畫面美,使學生產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基于此,作為一名信息化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了解到在國家對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之下,多媒體技術已經充分投入到了課堂實踐活動當中,更要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教育價值,努力使自身擁有嫻熟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教學技能,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情境,讓學生被古詩詞的文化魅力所感染,點燃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使學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環境中深深領悟到古詩詞文化的內涵。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清平樂·村居》這首詞為例,首先,我為學生介紹了的作者辛棄疾,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入了詞人描寫的田園生活畫面,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了課堂當中。然后,我在學生學習狀態高度集中的前提下向其介紹了宋詞的相關知識,使學生了解到“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進而引導學生分析了詞句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了“相媚好”、“亡賴”、“臥剝”等詞語的意思,使學生在直觀畫面下進一步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最后,我引導學生整理了學習內容,對學生拓展了幾首與山水田園相關的古詩詞,助力學生豐富了自身的詩詞知識儲備,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情境,構建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課堂活環境中,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產生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切實幫助學生領悟到了這首詞所體現的文化內涵。
二、聯系創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聯系創作背景可以改變以往單一教學策略的造成的沉悶課堂氛圍,使學生以濃厚的主動融入到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基于此,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古詩詞被后的知識,通過創作背景帶領學生進入古詩詞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恰當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了解學習古詩詞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古詩詞內容以及作者滲透的思想感情。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春夜喜雨》這首詩為例,首先,我與學生一起交流了對詩人杜甫的了解,從而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期間發生了一場旱災,于是當春雨來臨之際,他欣喜若狂,以精妙的語言描繪了雨的可貴。然后,我有節奏地誦讀了這首古詩,引導學生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結合直觀畫面幫助學生領略詩歌意境,以寥寥數語讓學生感受到了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最后,我做了課堂活動總結,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學習感受。這樣,我通過聯系創作背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在了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課堂環境之中,以恰當的語言點撥令學生充分理解作者在古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極大程度上取得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加強誦讀教學,刺激學生情感體驗
古詩詞具有音韻平仄之美的特點已經成為了不可否認的事實,而讓學生體會到這種美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加強誦讀教學,而傳統時期的教師卻因為課堂時間有效忽略了誦讀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導致古詩詞教學效果受到了嚴重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對古詩詞內容進行有聲地傾訴,為學生的聽覺系統的給予美的感受,從而刺激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聲音中感受情感,達到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目的。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長相思》這首詞為例,首先,我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有感情地誦讀了這首詞,使學生在有聲地傾訴之下初步感受到了這首詞的抒情韻味,進而向學生介紹了作者天涯行役的背景。然后,我對學生指導了誦讀方法,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展開想象,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詞人的相思之苦以及相思之深。之后,我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了詞中“山一更、學一更”的互文手法,使學生明晰了“更”在古典詩詞中的特殊情味。最后,我組織學生融入自己對這首詞的情感共同進行了誦讀,讓學生交流了學習這首詞的情感體驗。這樣,我通過加強誦讀教學,刺激了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情懷,切實達到了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直觀情境的創設、創作背景的聯系、誦讀教學的加強都是有利于順利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策略。但是新課程改革仍舊在進行中,教育理念還會在時代的發展中發生一定的變化。基于此,作為教育教學改革新時期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始終保持的積極的學習情感,以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了解最為新穎的教育理念,不斷從為了學生進步與成長的角度設計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古詩詞教學策略,以求實現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益的理想化,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提供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余玉芬.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17,15(18):186-187.
[2]智婷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257.
[3]丁玲.試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運用[J].赤子(上中旬),2016(22):218.
貴州省大方縣三元彝族苗族白族鄉勝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