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華
摘? 要:辨證唯物主義認為,“度”是事物保持其自身本質的量的界限。把握事物的“度”有助于人們正確認識事物,做到“胸中有數”。我們常說的“適可而止”就是度的體現。那么,作為教育中的“度”,面對活生生的孩子該如何把握呢?我覺得作為班主任必須做到嚴愛結合,管放協(xié)調,褒貶適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定的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把握;結合;協(xié)調;適中
“捏的太緊怕碎了,放的太松怕溜了。”這句話已成了我們教師的口頭禪。不錯,當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是以人為本,實施人文教育,我們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班級的好與壞,無疑是衡量我們班主任工作的一個標準。所羅門有這樣一句諺語:“那種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中講的得體的話,就如同在銀盤子里放上幾枚金蘋果一樣恰到好處。”班主任工作,從美學角度講,它就是真善美的教育,是一門獨具一格的藝術,它散發(fā)出來的魅力就“如同在銀盤子里放上幾枚金蘋果一樣恰到好處”。這是我們每個班主任樸素而美好的愿望,也是我們每個班主任致力追求的目標。然而,要使班主任工作達到如此藝術效果,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合適、得體、恰到好處都是最難把握的尺度,最難掌握的火候,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與總結,不斷反思,磨練和更新。它實在是項平凡而偉大,瑣碎而艱巨的工作。現結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以及當前的一些教育現象,談談對班級管理中如何把握一個“度”字的一些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嚴愛結合
愛學生,無疑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條件。但這個愛字,并不是一味的遷就和溺愛,置學生的缺點而不顧,也不只是愛于心而不表于形,使學生敬而遠之。師愛應該是樸素、真誠而神圣的,應該具有很強烈的原則性和崇高的使命感。在生活上,我們應給予學生熱心的關懷,當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學習上和品德上,應嚴格要求,不含糊不縱容。只有把握了嚴與愛的尺度,才能使我們在方向上保持準確,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例如,2019學年度我任教的七(2)班里有個叫劉崗的學生,由于從小父母離異缺少關愛,養(yǎng)成了許多陋習:學習不認真,曠課玩游戲,還小偷小摸。我接班后,首先從生活上去關心他,有時給他買杯牛奶,有時給他添些學習用品,課后常幫他補習功課。我知道他愛打乒乓球,時常組織班級同學之間的友誼賽,他很感動,學習認真多了,也改掉了不少壞習慣。但有一次我從班里的學生那里知道他經常不上星期五的體育課,到外面玩游戲,我找到他后對他進行了嚴肅地批評,并對他說:“老師知道你在努力,也看到了你的進步。你是一個有毅力的人。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這個壞習慣改掉的!”劉崗又后悔又感動,當即表示以后再也不去玩游戲了。以后,他的表現雖還有反復,但我始終沒有對他失去信心,進步時就表揚稱贊,做錯時就批評鼓勵,直至中學畢業(yè)。
事實上,我們也常見這樣的現象,有些你最喜歡最欣賞的得意門生,走出校門后卻對你不理不睬,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感到困惑的事。細究一下不難發(fā)現,問題的癥結就是“愛”字。因為他們頭腦聰明,成績優(yōu)秀,你助長了他們的驕傲與不合群;因為他們得了獎,為集體爭了光,你助長了他們的自私和嬌氣;因為家長和你關系密切,你也就礙于情面而對他們網開一面,嬌慣若寵。凡此種種使我們失去了原則,出了格的“愛”,使那些“驕子”、“寵兒”們漸漸變得自私、無禮。
這是“愛”而不嚴的惡果,這無疑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一處失敗,也是我們每個班主任值得深思的。可見,我們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
二、管放協(xié)調
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人際關系的平等,師生關系的和諧,育人環(huán)境的開放。“唯師命是從”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作為班主任應該從陳舊的古板的一些觀念中徹底的解放出來。因為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盛物的容器,也不是有待加工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發(fā)展中人,倘若過嚴勢必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不滿對抗情緒,導致班級工作寸步難行。但如果毫無原則地放任自流,會使班級失去凝聚力而形同一盤散沙。我們知道,隨著教育信息的高度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廣,接受新知的能力強,而且他們的思想和個性,也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欲。作為班主任,在做好引導工作的同時,還應該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民主的氛圍和廣闊的天地,充分發(fā)揮他們各自的潛能和個性特長,力求人人得以最大的發(fā)展。
比如說班級的日常管理,班主任盡可能把權力下放給班干部(當然,必須有良好的班干部隊伍)。讓他們組織安排早讀、值日、黑板報班隊活動,班級情況記載等工作,讓班干部全面參與班級管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又發(fā)揮了“左膀右臂”的作用,從而也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廢除了班干部的一貫制,改為輪換制,這樣充分喚醒了學生“我是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也使教育質量、管理質量躍上了新的臺階。例如,2016學年度我任教的八(2)班的包干區(qū)是沖廁所,這是多數學生最討厭的事,任務又較重,必須每天使之干凈,無嗅味,所以衛(wèi)生檢查的結果有時令人不滿。我并沒有責怪誰,而是在黑板上寫下了“誰能解決這個難題”,這時班里一位平時少言寡語表現不起眼的女學生說:“我來承包,分工。”結果一個星期后效果出奇的好。這讓我發(fā)現了這位學生智慧的火花,于是我就任命她為班里的衛(wèi)生委員。果然,她的聰明才智就像萌動已久的胚胎,很快地發(fā)芽長葉,她慢慢變得自信、開朗,各方面表現也越來越出色。班里的勞動難題解決了不說,又培養(yǎng)了一位管理能手,這是管放協(xié)調所結出的“碩果”。
三、褒貶適中
教育界有句喊得響亮的口號:“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問題帶進課堂,把表揚帶進課堂”。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不是聰明的孩子常受表揚,而是常受表揚使孩子變得聰明”。于是各種各樣的表揚如雨后春筍,特別有些教師抓住表揚不放,視之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受表揚,服裝整潔、按時上學受表揚,回答問題也受表揚,甚至學生做了件該做的事也要受表揚。一時間,表揚聲四起不絕。學生固然愛聽表揚,渴求賞識,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殊不知,不切實際的表揚就變成了吹捧,使學生昏昏然而不知辨別方向,過多而濫的表揚就貶低了其價值,根本起不了激勵學生的作用。
同樣,批評學生也切忌過火,言語中肯,態(tài)度真誠,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促其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要注意的是,特殊學生特殊對待,講究方式方法,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處于運籌帷幄之中。例如, 2017學年度我任教的九(2)班班里有一個叫李建業(yè)的學生,他脾氣暴躁,性格倔強,且常常惹是生非。有一次他不知何故大發(fā)脾氣,把同桌的作業(yè)本給撕破了,當時我大動肝火,一頓暴批后,要他馬上認錯賠償,可他就是一言不發(fā),后來我心平氣和地說:“老師讓你認錯賠償而沒有給你解釋的機會,的確是氣糊涂了。我想,這件事不一定是你先錯,你肯定心里受了不少委屈,是嗎?”沒想到,這一問竟使他“吧嗒、吧嗒……”掉起了眼淚。原來中午做作業(yè)時,不知誰撞了他一下使自己的本子劃破了一道口,他誤以為是同桌撞的,結果隨手拿起同桌的作業(yè)本給撕了。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同學之間磕磕碰碰是難免的,誰都有不小心的時候,寬容別人等于寬容自己。上次你不是不小心踩臟了別人的新鞋子,人家不是也沒和你計較嗎?你自己認為呢?”李建業(yè)低下了頭,表示愿意認錯賠償,并保證以后要冷靜對待問題。
總之,從實踐中我體會到,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調味品中的“味精”,在菜中放得過少則淡而無味,放得過多則苦而難食,只有放得適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我們每天接觸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個不同的世界,應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實施教育,也應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愛過則溺縱,嚴過則兇暴,信過則奢求,細過則越俎代庖”。只有適當、適中、適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吃虧常在,凡是都要把握好“度”[網絡],博客.
[2]田麗霞.田麗霞班主任工作法[M].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始興縣馬市中學,廣東? ?韶關? ?51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