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輝
教師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學生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已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作為老師應該面對現實,走進學生心靈,用愛心感化學生,培養學生完整的人格,做學生生活中值得依賴的朋友。師生情感融洽與否會直接影響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實現教育過程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呢?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育工作過程中的見解。
一、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愛學生的成長
關愛學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的前提。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班主任不但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還要關心學生的身體、學習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并全面發展。 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溫暖和感情傾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通過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化學生。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熱愛所有的學生,只愛“金鳳凰”不愛“丑小鴨” ,不是真正的愛學生。班主任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要善于去發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待任何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得到學生的情感認同。此外,班主任還應該是學生傾訴和交談的朋友,在傾聽學生的內心呼喚的同時,應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用心去與學生交流。
對于中學生而言,其生理發育開始日趨成熟,心理上也呈現出新的特點:發現了“新的自我” ,明顯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強化了自主管理和個人實惠觀念,會產生對現實的不滿情緒。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及時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與學生只有處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讓學生在心靈的溝通與碰撞的良好師生關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幫助,從而提高班級的凝聚力,改變班級的精神風貌。“人非圣賢,孰能無錯?” ,當學生有了缺點,以及犯了錯誤,教師先不要責備學生,應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再確定處理對策,力求使問題求得較為滿意的解決,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寬松和諧的氣氛,感受到自己意見的意義和價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嚴被重視。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創造條件,主動親近學生,細心體察、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擺脫煩惱、化解困惑。這樣才能做到以情動人,這樣的愛才具有說服力 。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用愛心感化學生
與學生的心靠近了,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可還遠遠不夠,必須把與學生剛剛建立起來的那份感情強化,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形象威嚴,對學生的教育稱作教誨、訓導,教師和學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單向的流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主觀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許多問題都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新型的師生關系,應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師生之間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彼此接納、彼此溝通,相互激勵、共同提高。學生從老師那兒感受到的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提醒、有效的點撥……他們喜歡老師,樂于向老師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喜與憂,樂于與老師共同努力,爭取成功……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和力”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親其師而信其道” 。情感有遷移的傾向,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師看到的將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那么怎樣才能構建起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呢?加強師生間的“對話”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加強師生間“對話” ,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用愛感化學生,建立融洽、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不僅可以加快教育進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對話”的雙方應沒有貴賤、高下、大小之分,權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語氣會打消對方敞開心靈、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對話”中斷。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圍是“對話”進行的必要條件。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于和老師講心里話。教師不能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學生的勞動結果,任何的輕視和諷刺都可能讓學生從此緊閉心靈之門,不再與老師真誠地交流。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持并參與學生引發的問題的討論,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無錯原則”。正面看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各種活動,理解他們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做到“讓敢于發言的學生不帶著遺憾坐下”,“對每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畫上滿意的句號”,用愛心換來信任。愛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愛要時時處處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各方面的關心上。老師的愛心換來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老師的的真心消除了學生的戒心;老師的熱心、誠心贏得了孩子們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顆顆純真的心。
三、樂于奉獻,愛崗敬業,作好學生的表率
做為一個班主任,無論在為人與工作上都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要處處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品格高尚,樂于奉獻,愛崗敬業。嚴格地以師德規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使學生清楚的明白做人的道理,教會他們懂得做人的價值。用一顆平等的心與學生交往,尊重學生,講求溝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欣賞學生,真情互動,就能使教育在學生的心底開花、發芽,結出累累碩果。同時,班主任老師在生活上也要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工作上要勤奮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學生,作好表率。
總之,建立師生的平等關系,彼此進行心靈間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更是融洽師生關系,溝通師生情感的一條途徑。我覺得,對待學生要輕如絲絲細雨,柔若習習春風,又好似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田。蘇霍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里,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讓我們通過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對話”打動學生的心弦,使校園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師生溝通的樂園、學生精神的家園,這才是我們教育者追求的一種高境界。
梅州市五華縣大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