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作為公安機關刑事執法活動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其規范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的辦理質量、執法公信力的提升以及群體形象的塑造。本文以我國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運用文獻分析法和實證分析法,在調查研究我國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現狀的基礎上,發掘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旨在為公安機關實務部門規范制作刑事法律文書提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1-0082-03
不斷提升公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新時期公安機關及人民警察的使命擔當,這就要求公安民警必須秉承現代執法理念,規范執法行為,嚴格依法辦案。不斷提升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水平不僅是公安機關刑事司法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確保辦案質量的重要環節。為了進一步增強公安民警的法治意識,提升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水平,提高依法打擊犯罪、保護人權、維護穩定、服務發展的能力,推進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進程,有關國家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相繼對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系列依據進行了完善,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7年11月4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式樣》(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對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仍然存在刑事法律文書制作不夠規范的情形,這不僅對公安刑事執法活動的正常開展和辦案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而且制約著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因此,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水平亟待提高。
一、規范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重要意義
“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是指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依法進行偵查、拘留、預審、移送審查起訴時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義的法律文書。”[1]“它不同于公安行政文書,具有自己的特點,表現為法律的約束性、制作的規范性、適用的特定性,其中尤以制作的規范性特點最為突出。”[2]作為我國刑事法律文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是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刑事案件的客觀記載,也是保證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貫徹實施的必要工具。
(一)是規范刑事案件辦理程序、揭露和打擊犯罪的法定載體
縱觀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不同種類的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在刑事訴訟中具體運用時,彼此間有顯著的連環性特點。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從受案、立案、展開偵查、采取偵查、強制措施到破案、偵查終結、提出處理意見,每道程序都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及規章確定的適用條件,借助相應規范的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記載下來,這不僅能為公安民警依法完成公安刑事司法工作任務提供重要憑證,而且能為后續工作提供文字憑證,確保各項刑事訴訟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及時有效地證實、揭露、打擊、遏制刑事犯罪活動。
(二)是公安機關縱向溝通、橫向協作、連接內外的橋梁和紐帶
規范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一方面,能夠保證上級公安機關直接指揮和參與下級機關的偵查活動,保證公安機關偵查部門與保衛、治安、戶政、交通安全以及法治等業務部門間橫向聯系、分工合作、商洽協作、監督制約的高效性,保證不同地區、類型的公安機關實行互相配合和協同作戰;另一方面,能夠保證公安機關與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其他司法機關間傳遞信息、統一思想、通力協作、步調一致的實效性,同時,也體現了公、檢、法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權責對等、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制約的工作關系。
(三)是公安機關開展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的鮮活生動教材
從司法實踐活動看,凡屬對外公開的刑事法律文書,都具有明顯的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作用。公安機關在辦理各種刑事案件時,依據事實和法律所制作各種刑事法律文書都是法律、法規及規章在具體案件上的運用,不僅對案件當事人具有直接的法律意義或者產生法律效力,而且能夠借助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中的具體的、典型的案件材料,以案說法,告知社會公眾何為罪,觸犯刑律依法應當受到何種處罰,增強其法律意識,使其能夠明辨是非,明確罪責,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四)是公安機關檢驗復查辦案程序和評估辦案質量的重要指標
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是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儲存各種刑事案件信息的書面文字載體。一方面,通過檢查、分析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可以對每一起刑事案件的辦理程序的合法性進行復查,及時發現、解決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調整偵查工作計劃和方案;另一方面,刑事案件辦理質量的優劣以及執法水平的高低,一般與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規范化水平密切相關,因此,要評估刑事案件辦理質量的好壞和執行法律嚴格與否,離不開對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反復審閱。
(五)是評價辦案公安民警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的重要標尺
在刑事案件辦理流程中,公安機關主要負責偵查階段的受案、審查、立案、偵查(采取偵查、強制措施)、破案和結案(撤銷案件、轉行政處罰或者移送審查起訴)工作。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重要工作內容,其規范化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案件辦理的質量。公安民警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以公安機關的名義制作刑事法律文書,其自身的政治素養、法律政策水平、專業素養、業務水平以及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的規范化水平,因此,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規范化水平是衡量辦案公安民警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的重要標尺。
二、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的現狀及其成因分析
提升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水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雖然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制作已日漸規范,但是根據公安機關法制部門審查刑事案件、監督刑事執法實踐中掌握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制作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部分公安民警在制作公安法律文書時缺乏嚴格依法辦事的態度,忽略‘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重要原則”[3],主要表現及其成因分析如下:
(一)依法制作意識淡薄
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以實體法、程序法以及規章制度的規定為標準的衡量尺度,確保實現公平正義。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制作依據是法律、法規及相應的程序規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和《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式樣》。目前,部分公安民警依法制作文書意識比較淡薄,不依法制作告知法律文書、濫用留置手段等情形依然存在。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公安民警法律素養較低,對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的具體條款項理解不到位。
(二)人權保護意識淡薄
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是所有法律、法規、規章必須實現的社會價值目標,也是對公安機關刑事執法活動的實際要求。規范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不僅是懲治犯罪的必要工具,更是確保公民權利不受侵犯的重要保障。目前,部分公安民警在制作刑事法律文書時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意識比較淡薄,造成不依法制作刑事告知類文書、濫用刑事強制措施文書等忽視和限制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權利的不當執法行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公安民警在刑事執法活動中依然受到過于強調維護公權、打擊敵人等傳統執法理念的支配,而忽視保護私權、服務人民等現代執法理念。
(三)程序法定意識淡薄
從文理上講,程序是事物發展的既有次序、脈絡以及方式、方法。公安民警在制作刑事法律文書時,必須嚴格按照特定階段、法定程序、法定期限來履行職責,辦理相應的法律手續,確保辦案操作流程規范有序高效,最大限度地提升辦案質量。目前,“先偵查后立案、先處罰后裁決、先告知后取證、隨意搜查等現象屢禁不止”[4]。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公安民警程序法定意識比較淡薄,沒有嚴格依法切實履行形式審核、指定承辦人審理、集體審議、審批反饋等程序。
(四)證據保護意識淡薄
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客觀依據。公安機關對有犯罪事實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刑事案件立案后,應當依據案件情況制作偵查取證文書,及時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目前,在偵查取證過程中,仍然存在取證主體、取證程序、證據表現形式不合法現象,同時也存在對現場證據固定不及時、對證據闡述不夠精準詳盡,以及對證據分析論證不夠充分等影響偵查取證文書法律效力的情形。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公安民警證據保護意識不強,沒有堅持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等原則和理念。
(五)刑事訴訟意識淡薄
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是刑事訴訟活動的產物,也是刑事訴訟活動的忠實記錄。公安民警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每個細小環節都要以刑事訴訟為標準制作相應的法律文書。目前,部分公安民警在制作刑事法律文書時,對紙張規格、制作格式、項目內容、相關人員簽名、加蓋印章等方面沒有嚴格按照制作規范操作,直接影響刑事法律文書的法律效力。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公安民警刑事訴訟意識比較淡薄,沒有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律規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驟辦理刑事案件。
三、提升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針對目前我國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的現狀,為有效提升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的規范化水平,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端正執法指導思想,樹立現代執法理念
一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不僅是司法工作的基本指導原則,也是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的指導思想。規范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必須尊重和依據客觀事實,恪守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具體規定,正確適用法律打擊犯罪,保護人民,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在推進公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革新傳統執法理念,樹立“‘管理與服務并重’‘打擊與保護并重’‘權力與監督并重’‘破案與辦案并重’‘公權與私權并重’的現代執法理念”[5],真正將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公平正義等現代執法理念貫穿于規范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之中,更好地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權利。
(二)增強刑事訴訟意識,規范文書制作程序
一是作為參加刑事訴訟的法定國家機關,公安機關依法享有參加刑事訴訟的權利。公安機關參加刑事訴訟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實,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是否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判處刑罰,因此,公安民警制作刑事法律文書時,要以法定的刑事訴訟活動為流程,規范刑事法律文書的制作程序。二是程序合法是實體公正的前提,公安民警要增強程序意識,規范文書制作程序,堅持實體與程序并重的原則。規范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既要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所規定的文書種類、適用條件和時限等方面的要求,又要符合法定或者規定程序,履行相應的法律手續,明確各種文書的前置、后置順序,不能顛倒。
(三)主旨明確高度集中,內容法定合乎邏輯
首先,主旨是文書的靈魂和統帥,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作為公安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執行公務的書面工具,其主旨具有唯一性的特點,只有主旨明確高度集中,才能夠保證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確定的指導性與理解上的排他性。其次,盡管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因其種類不同致使其反映內容個體差異明顯,但是所有的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都是公安機關實施法律的重要工具和客觀真實記錄。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文書制作的具體要求,用文書客觀記載偵查階段公安機關辦理案件的全過程。公安機關刑律法律文書的內容安排過程,實質上是由對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實的敘述,到處理理由和相應的法律條款的引證,進而闡述結論的邏輯推理過程。
(四)文體結構程式化,形式規格標準統一
第一,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文體結構固定程式化,是公安機關執法工作規范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制作與使用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時做到結構固定程式化,才能加速文書流轉、提高辦案效率。比如填表型和填充型的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其結構程式化特點顯著,大部分文字都是事先印制好的固定格式。再比如敘述型的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其文體結構層次也是比較固定的。第二,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時,必須統一使用公安部辦公廳下發的《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式樣》,式樣中的項目的制作要合法齊全;另外,每一種具體文書的印制必須按照紙質要求、幅面尺寸、版面要求、文字線條顏色、印制單位以及裝訂要求等印制標準進行印制,案卷封面及封底的印制也要按照統一的標準。
(五)語言表達規范得體,突出術語化單義性特點
制作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時,“語言表達要著重做到四個方面:一是語句通順,合乎語法,符合邏輯。在組詞成句的過程中避免各種語法錯誤和邏輯錯誤,恰當地表情達意。二是語言規范,使用莊重、嚴謹、規范的書面語,不生造詞語,不濫用方言土語,不隨意簡省,避免用詞不當的錯誤。三是語言得體,能充分體現公安法律文書處理公務的嚴正立場和嚴肅態度,措辭、用語與行文的內容、目的、對象和條件相適應。四是使用模糊語言注意分寸,模糊語言是自然語言中帶有模糊性表達、沒有明確外延的概念詞語”[6]。無論是介紹說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清楚敘述犯罪事實、縝密有力論證理由,還是明確闡釋處理意見,在語言表達方面都必須做到字斟句酌、注意邏輯、講究語法,注重實用,避免歧義。
四、結語
總之,不斷提升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化水平是公安機關規范執法的必然要求和充分體現其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是否規范,直接影響公安機關偵查辦案和法律監督機關監督案件偵查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推進公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要大力加強公安機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公安民警應該依循“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不斷強化自身法律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和訴訟意識,牢固樹立科學高效的現代執法理念,嚴格依照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制作的適用條件、法定程序、標準樣式以及制作要求,規范地制作刑事法律文書,為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細節、提升辦案效能和執法公信力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金華.法律文書寫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15.
[2]郭穎.公安機關刑事法律文書的規范化制作[J].遼寧警專學報,2006(06):94-95.
[3]陳妍.公安機關法律文書制作及使用的規范化[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4):165-166.
[4]王小琴.現代執法理念與公安機關法律文書的改革[J].才智,2009(35):7-8.
[5]馬宏俊.法律文書寫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54.
[6]胡和平.公安法律文書寫作[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9:10.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