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勁松
摘要:隨著我國制造業振興的步伐不斷向前推進,中等職業教育也在近年來備受重視。中等職業教育學院是工匠型人才的培養場所,如何從職業角度加強人才教育管理,是中職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文章將從當前中職教育中教學管理的痛點難點入手,解決相關的教育管理問題,并提出一定的參考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學管理
在21世紀的今天,中職教育的管理不僅要求一定程度的全面化、系統化、人性化,同時在經濟多元化的今天,中職教育的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學生的職業發展。本文從職業角度探索和分析中等職業教育管理,旨在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為現代社會培養綜合高素質人才,從職業角度探索中等職業教育管理具有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教學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謂職業,廣義上是讓一個人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的事情,對學校學生來說,從職業的角度加強中職教育管理,主要是為學生未來就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工作角度看,加強中職教育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具體體現
(一)是當今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新課程在改革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全面的目標。中等職業教育管理目前以新課程改革的方向為基本方向,旨在培養新的綜合人才,滿足當今人才市場對綜合創新型職業大學畢業生的需求。
(二)順應當今時代發展潮流
眾所周知,隨著時代經濟的多元化,人才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以人才培養為基礎的職業教育院,培養的畢業生要真正用于國家,就要根據以職業為中心的理念核心進行教育管理,因此,在職業層面加強中職教學管理,同時順應當今時代發展潮流。
(三)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管理,以職業為中心的理念核心為基礎,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對學生的科學知識培養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現代化企業在實際發展中對人才有多方面的綜合需求,職業上加強中職教學管理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總之,從職業上加強中職教學管理不僅是當前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還有綜合提高中職學生整體素質、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必要性。
二、現存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能力有限
按照客觀事實來說,進入中等職業教育學院的一大部分年輕人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習成績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學生缺乏及時合理的指導,可能成為整個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重大問題。因此,這些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正常教育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外,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比其他學校的學生缺乏自我學習能力,對積極學習的積極性低,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二)學生性格發展不足
中等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同,中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群體。技能型教育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方面是很常見的,特別是職業規劃和其他必要的社會知識技能培養的均衡發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會因為自己上了中職學校而自責或受到社會其他方面的壓力,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長期積累,必然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此外,此時家長或教師的及時疏忽不足,不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甚至會發生一些惡性事件[1]。
三、進行教學管理的原則
從當前教育學管理的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學管理都是建立在上下級人民的體系中,對學生采取的是命令的直上直下的管理,學生很容易產生不滿的心理。從教學管理效果評價來看,管理制度、措施的執行度、效率往往是主要審查標準,高效有序的管理往往成為最優秀的評價。確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領導、支配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應該放任學生,而應該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教師應成為教學過程的設計師、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敏捷思維的啟蒙者、能力訓練的組織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學習紀律的監督者。課堂教學管理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行為,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主導地位是教學管理矛盾的對立統一,兩者應相互聯系,有機結合,相互不相容,相互孤立,只有實現兩者的和諧統一,才能出現課堂管理的嶄新結構[2]。
四、教學管理的實際運用方法
(一)加強學生實踐和理論能力的培養
在中等職業教育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就業前確保學生對相關就業技能有一定的掌握,綜合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中等職業學校要從職業角度,在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重視學生技能培養,適當放寬辦學條件,給企業運營一些鼓勵,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在職教育課程。知識是能力最基礎的部分。相對廣泛而扎實的基礎知識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讓學生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這對學生的未來就業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在中等職業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嚴格要求教授學生基礎的專業知識,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使學生有比較廣闊的視野[3]。
(二)換位思考,平等客觀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教師作為學生的管理者,更應該采用柔性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教師應該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放下對學生就是社會青年這樣的偏見,采用積極的管理模式,增強學生自身的轉變。積極與學生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成為學生的朋友,贏得學生的信任。另一方面,平時以溝通和理解為基礎,客觀評價學生,采用客觀評價標準,從不同角度全方位評價學生,提供合理的學習和生活建議。當然,在日常學習和教育中,教師要及時加強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消除學生的困惑和焦慮[4]。
結語:
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從職業角度加強中職教育的教學管理,應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力度,改革其教學模式。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指導學生職業意識,使學生端正就業觀念。構建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校園文化,從根本上保障中職教育學院學生就業率高,促進當前職業教育全面發展,同時面向社會人才市場。發展提供更全面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家興.基于職業角度的中職教學管理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110.
[2]馬振鋒.基于職業角度的中職教學管理模式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128.
[3]黃慶洪,黃慶芬.抓好中職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德育水平[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06:144-146.
[4]閔鵬.論中職教學管理中的德育[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06:159-161.
福建省德化職業技術學校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