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明
摘要: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界定為:一是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二是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等活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經濟建設和軟實力競爭的熱點,既創造了對人才資源的巨大需求,又對高校創意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更加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及時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合理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適應創意經濟發展的復合型設計人才。文化產業的第一生產要素是人力資源,而不是很多人所誤以為的文化資源。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摒棄以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關門發展”思路,而是樹立起人力資源導向的“開門發展”思路:以人為文化創意、制度創新與科技創融的核心和基礎,充分調動文化企業及其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文化資源的跨區域互動和互補。
關鍵詞:創新型;文化創意;人才培養
引言:
學界對文化產業的界定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但移動互聯網+時代行業需求日新月異,普遍存在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的狀況,而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云南省重要產業,文化創意人才的需求量也隨著產業的發展而逐年增加,人才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而云南省高校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還寥寥無幾,為此,提高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一、文化創新科學依據
當前,我國已進入 5G 移動通信時代,其帶來的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大規模的應用場景將對文娛產業帶來深刻影響,文化產業傳統的商業模式已很難滿足時代要求。第 4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 年 3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8.97 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 8.5 億,網絡音樂用戶規模 6.35 億、網絡游戲的用戶規模 5.32 億、網絡直播的用戶規模 5.6 億(含游戲直播2.6 億、真人秀直播 2.07 億、演唱會直播 1.5 億、體育直播 2.13 億)”。由此可見,龐大的網民數量構成了蓬勃的文娛產業消費市場。隨著 5G 智能終端的發展提速和內容付費意識的逐漸覺醒,用戶需求驅動著內容消費形式的不斷革新,這將深刻改變移動互聯網下的內容生產、分發、傳播、消費全過程。2020 年,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支持 5G 技術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村中優先推廣運用,大力發展以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為主題的旅游文化產業。深入挖掘、真實保護傳統村落中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傳統技藝、民族語言、民族歌舞和服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體現出云南省政府部門已高度重視 5G 技術與傳統非遺傳承的融合運用。
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內容傳播可以打破時間空間局限,可以幫助線下機構快速連接更大規模的用戶和市場。作為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強調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或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進行開發、營銷的知識產權行業,主要包括表演藝術、傳媒、工藝與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雕塑、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文化創意產業因經濟附加值巨大且對能源的消耗和依賴較低而在全球得到迅猛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和軟實力競爭的重要增值力量,在影響消費趨勢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
二、文化創新產業定位
隨著創意產業市場的不斷拓展,對相關創意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然而,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啟動較晚。云南省是民族文化大省,也提出了“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但與發達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人才的嚴重匱乏成為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原因。當前高校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存在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思路、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教學理念與行業需求存在差距、很難與產業發展接軌等問題。為落實好2019年3月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藝術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具有中國風格的藝術學科專業體系、完善高校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評價標準、支持藝術類高校和綜合性大學聯合開展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建立有效的教育機制,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已成為云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緊迫問題。
文化產業的第一生產要素是人力資源,而不是很多人所誤以為的文化資源。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摒棄以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關門發展”思路,而是樹立起人力資源導向的“開門發展”思路:以人為文化創意、制度創新與科技創融的核心和基礎,充分調動文化企業及其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文化資源的跨區域互動和互補。
三、文化創新應用價值
對云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現狀進行研究,圍繞云南文化創意產業主要行業板塊的人才需求類型及當前人才培養體系的培養定位、培養模式等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差距,結合普通高等學校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提出高校創新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對策和實施保障,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隨著創意產業市場的不斷拓展,對相關創意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然而,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啟動較晚。云南省是民族文化大省,也提出了“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但與發達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人才的嚴重匱乏成為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原因。當前高校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存在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思路、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教學理念與行業需求存在差距、很難與產業發展接軌等問題。
結束語:
學界對文化產業的界定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但移動互聯網+時代行業需求日新月異,普遍存在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的狀況,而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云南省重要產業,文化創意人才的需求量也隨著產業的發展而逐年增加,人才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而云南省高校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還寥寥無幾,因此,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肖利.服務區域品牌文化建設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改革研究——以仰恩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群為例[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2):52-54+104.
[2] 張耀.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3):237+239.
[3] 陳佳靚.國內外城市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探究——以倫敦和上海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57):17-19.
[4]楊翠碧.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現狀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8(11):76-77.
[5]黃琴.文化創意產業視閾下高職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模式的實證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6-8.
[6]許文君.高職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09):127-130.
[7]莫勇明.交互式高校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以文化創意人才需求為視角[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2(05):32-34+2.
[8]盧紅,文麗珍.企業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研究——以萬達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17,31(04):44-47.
云南工商學院 云南 昆明 65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