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偉
摘 要:高中數學是高中教學學科中的重要內容,數學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與應用一定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是引導學生興趣、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本文通過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進行研究,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3-0041-02
數學是一門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自然學科,講究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今社會,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正面臨著改革與創新.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了深入的結合,增強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常見的生活場景中發現數學現象,掌握數學知識,是提高數學教學的應用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有效教學手段.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要提升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效果,要求教師首先應當正確的認識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高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應積極的為學生營造具備生活氣息的教學場景,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氛圍,發展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究和應用數學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現象、環境當中,感受數學的存在,發現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對數學學習樹立正確的認知,提升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效果.
以高中數學“集合”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的目標是理解“屬于”的含義,學習常用數集的概念和方法,掌握集合的基本定義,了解集合與元素之間的關系.在開展本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貼近生活的教學問題烘托課堂氛圍,引入本課教學,提出一些具體的集合與元素問題如“我國的直轄市”、“我和我的爸爸媽媽”、“非負奇數”、“我校近年的新生”等,在問題提出以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分析,了解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思考這些問題中的元素的全體是否能夠構成集合?原因是什么?由貼近生活的方式引入本課教學.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涉及到大量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和數學運算的內容,對學生而言枯燥、生硬的教學內容,理解難度相對較大,且很難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壓力,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的打造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學習場景和學習機會,將教學情境設立為日常的生活場景,或直接將學生帶入生活的實際情境中,通過選取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內容,將數學課程的知識點融入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場景的親身感受,將數學知識加以應用,通過生活與數學的關聯,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高中數學《等差數列》一課的教學中,在我們的生活中關于等差數列的數學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像奧運會舉辦的年份、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等,在開展本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思考等差數列公式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并以生活場景為題,設計等差數列計算的相關問題,如某人采用貸款的方式購買了一套價值25萬元的住房,首付5萬元,此后以每年2萬元加貸款利息的方式進行還款,在簽訂住房合同后,按年進行付款,假定銀行的年利率為每年10%,那么在第五年某人應該償還多少的貸款?在全部貸款還清后,某人共花了多少錢購買了這套房產?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中發現數學現象,思考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三、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雖然重視知識的傳播和普及,卻常常忽略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大批應試型的學生,學生雖然考了高分,卻不能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也無法真正實現數學知識的應用.這種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與能力的拓展,制約了教學有效性的實現.
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實現教學的價值.教師應當注重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可以真正應用于生活中,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真正挖掘數學學習的趣味和意義所在,通過數學知識解決了問題,自然會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今后學習的動力也會隨之增加.
以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初步》中的“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一課為例,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是高中數學立體幾何知識的教學重點,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一些家中的立體物品,如家具、筆記本電腦、紙箱等,選取其中的平面與直線作為觀察對象,探究立體幾何中的直線和平面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引導學生就本課內容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實踐.
四、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的重要部分,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作業既是幫助學生轉化課堂知識,加深記憶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通過趣味化的生活作業設計,教師可以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常識、社會事件等內容融入作業中,以生活化的語言、生活化的情境和生活化的形式進行展示,提高了作業內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改善了高中生對數學作業的恐懼和抵觸心理,提升了數學作業在復習、總結、拓展和轉化中的積極價值.
高中數學的作業設計可以有多種方式,實踐型、開放型、項目合作形式、任務型、案例型的數學作業都可以與生活進行結合,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還應從作業設計目標、作業設計形式、作業設計內容、作業評價方式幾個方面入手,結合分層設計的形式,針對性的進行作業設計,從而有效提高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
高中數學的生活化探索,應當充分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案例,以貼近生活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開展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從而以多種形式的有效結合,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韓光志.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9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