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浙江翰林的時空分布及仕途流向

2021-09-10 07:22:44王衛
史志學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清代

王衛

摘 要 清代浙江籍翰林院庶吉士和殿試“三鼎甲”,稱之為清代浙籍翰林。文章考察清代浙籍翰林的時空分布狀況,即浙籍翰林人數在全國各省中之居位、在清代歷朝的分布情況和在浙江省內的區域分布情況,并分析這種分布狀況的成因。同時,考察清代浙籍翰林的仕途流向,從整體考察以及對其中的“三鼎甲”和“一品大員”作個案考察,進而分析科考與官員仕途之間的相關性。文章還對清代浙籍“野翰林”和“洋翰林”作了簡略考察。

關鍵詞 清代 浙籍翰林 時空分布 仕途流向

明清翰林有“卿相搖籃、人文淵藪”之譽,明代一百七十多名大學士中翰林出身者十居其九,清代御史歐陽瑾言及:“在廷漢大臣自大學士以及九卿其不由翰林出身者止數人耳。”[1]“翰林”是對翰林院官員的統稱,“自庶吉士以上至侍講、侍讀、修撰、編修、檢討皆可稱之”[2](P1061)。翰林群體的分布特征及仕途流向在整個清代官員群體中無疑極具典型性。庶吉士是翰林院官員入仕之起點;殿試“三鼎甲”無須館選庶吉士可即授翰林院官職(翰林院修撰、編修),但其仍為初入仕途。故本文以清代浙籍庶吉士、“三鼎甲”為研究對象——并稱之為浙籍翰林,從時空分布和仕途流向等方面進行考察,亦或可得管窺之效。

一、清代浙籍翰林的時空分布

(一)浙籍翰林人數在各省中之居位

有清一代,浙籍翰林共有773名[3]。從全國來看,浙籍翰林人數的絕對數量相較于其他省份是非常高的,僅次于江蘇省,遠遠高于排在第三位的直隸省,同時又高于排在最后的陜西、貴州、廣西、云南、甘肅、奉天六省翰林人數的總和。

“表1”顯示了清代各省翰林、進士人數的總體情況。觀察數據可以發現,翰林人數居前的省份,其進士總人數也較多。我們知道,清代沿襲明代科舉制度,殿試一甲三名即授翰林院修撰、編修官職,其余進士參加朝考后,考前列者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是為“館選”。那么,館選之翰林人數與各省進士人數是否存有相關性?也就是說,各省進士人數的多寡是否與翰林的數量成正比?

通過考察,我們發現,各省翰林人數的比率與該省進士的人數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個別省份甚至存有較大差異。也就是說,有的省份進士人數較多,但其翰林比率卻較低。如果用翰林人數除以進士人數,就可以得到翰林館選的比率。經過計算,各省翰林館選的平均比率為22.6%,也就是說平均每千名進士中選拔翰林226名。從“表1”可以看到,江蘇、浙江的翰林比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進士總人數與浙江相差不大的直隸省,其翰林比率卻遠遠低于浙江,比全國館選平均比率還低4.6個百分點。類似的情況出現在山東、河南、山西三省,此三省的進士總人數分別居第4、6、7位,但翰林比率卻與全國館選平均比率相差5.8—8.8個百分點。相反,廣東、湖南兩省進士人數排名在十名之后,但其翰林比率卻遠遠高于全國翰林比率的平均值。

因此,清代浙江翰林總人數高居全國各省第二位,一方面固然由于浙江進士總人數這個基數比較大;但另一方面,館選翰林總的原則仍是以文、藝分高下,直隸、山東等省的進士人數也不少,但翰林比率卻并非水漲船高,“相對來說,江南士子更擅長文詞”,“江浙士子入選庶吉士的人數就較多”[1]。而“三鼎甲”的比率,就更能說明這一點。“三鼎甲”,即狀元、榜眼、探花,無疑是科考中學識與文采最為杰出者。從“圖1”可以看出,清代浙江、江蘇兩省“三鼎甲”比率超過全國一半之多,而浙籍“三鼎甲”獨占兩成多。

(二)浙籍翰林人數在清代各朝的分布

從縱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清代9朝、殿試共開112科,其中:順治朝殿試共開8科,浙籍翰林有37名;康熙朝21科,浙籍翰林142名;雍正朝5科,51名;乾隆朝27科,153名;嘉慶朝12科,112名;道光朝15科,98名;咸豐朝5科,39名;同治朝6科,41名;光緒朝13科,100名。僅從絕對數量來看,浙籍翰林人數在乾隆朝和康熙朝最多,嘉慶朝、光緒朝數量也較多,順治朝和咸豐朝人數最少,這主要跟各朝的歷時長短有關。若從各朝每科的翰林比率(各朝翰林人數/該朝科數)來看,雍正朝和嘉慶朝比率最高,雍正朝殿試只開5科,但浙籍翰林有51人,平均每科10人;相反,乾隆朝雖然是浙籍翰林絕對人數最多的一朝,但該朝平均每科不到6人。

“圖2”呈現了清代歷科浙籍翰林人數的變化趨勢。總體來看,清初,順治朝歷科浙籍翰林人數均在8人以下,且順治十八年辛丑科僅有1人。一方面,這是因為順治朝時間相對較短;另一方面,順治朝全國翰林總數為296人,浙籍翰林占12.5%,這在全國二十幾個省(旗)中已屬前列。康熙中期至雍正朝,浙籍翰林人數呈增長趨勢。雍正四年,發生了著名的“查嗣庭科場案”,于是該年浙江會試被罷停,導致雍正五年浙籍進士、翰林均為0。雍正八年,浙江鄉會試恢復,該科浙籍翰林人數達到15人,是清代歷科浙籍翰林人數最高的一科。乾隆朝,除乾隆元年(11人)、乾隆十三年(10人),其他各科浙籍翰林人數均不到10名,且從乾隆中后期呈下降趨勢。這里,就要提到分省館選的問題:清初,順治朝除順治九年壬辰科進行分省選拔外,其余各科并未按省館選;康熙朝,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后,各省均有庶吉士;雍正時期,太常寺少卿李鐘峩奏請每省皆館選,但沒有得到雍正皇帝的采納;乾隆三十一年開始確立了分省館選的原則,這應當是乾隆中后期浙籍翰林人數呈下降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1]。嘉慶、道光、咸豐三朝,浙籍翰林數量雖有小的波動,但總體人數和翰林比率仍是相對較高的。同治、光緒朝,浙籍翰林數量開始呈現下降趨勢。統計顯示,光緒朝浙籍翰林占該朝全國翰林總數的8.97%,這顯然是遠低于平均比率的(12.75%=清代浙籍翰林總人數/清代全國翰林總人數)。這應當如有研究者指出的,“其他各省文化得到不斷發展,與江浙的文化差距不斷縮小”[1],其他省份翰林人數增長勢必對浙籍翰林數量產生壓縮。

(三)清代浙籍翰林在省內的地域分布

清代,浙江省轄有4道、11府、1州、1直隸廳、1廳、76縣,即:杭嘉湖道,轄杭州、嘉興、湖州三府;寧紹臺道,轄寧波、紹興、臺州三府;金衢嚴道,轄金華、衢州、嚴州三府;溫處道——轄溫州、處州二府。一州為海寧州,屬杭州府。一廳為玉環廳,屬溫州府。一直隸廳為定海[2](P31,32)。經過統計,清代浙江各地區翰林人數如下表所列:

從“表2”可以看到,清代,杭嘉湖道產出翰林是最多的。從府(直隸廳)一級來看,杭州府的翰林人數最多,占整個清代浙籍翰林人數的四成多;嘉興府、紹興府、湖州府人數也較多;處州府的翰林人數為0,定海直隸廳為3名,臺州府、衢州府也分別僅有數名。從縣(廳)一級來看,仁和、錢塘兩縣翰林人數最多,兩縣翰林總和占浙江翰林總數的三分之一強;歸安、海寧、鄞縣、山陰、秀水、會稽等縣人數也較多;另外,還有二十多個縣(廳),終清一代未曾出過一名翰林,如昌化、象山、天臺、仙居、武義、麗水、龍泉、云和、玉環等等。可見,在一省之內,翰林數量的區域分布也有很大差別,那么,這種差別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第一,根據有關研究的統計,清代浙江進士有2808名,杭州府有893名、嘉興府504名、湖州府368名,僅杭州一府的進士人數就占全省進士人數的近三成,而杭嘉湖三府進士人數則占全省進士人數的62.9%;另外,占全省縣數六成多的金華、嚴州、衢州、溫州、處州、臺州六府,進士人數總和僅為255名[1](P115)。很顯然,進士數量的區域差異直接決定了翰林數量的區域差異。

第二,從地理、經濟因素來看。浙江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呈階梯狀,東北部以平原為主、河網密集,中部以丘陵為主、盆地錯落,西南部大部為山區。在傳統社會,地形、地貌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地的交通和信息交流狀況,進而影響到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總體來看,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等地地勢較為平坦,歷史悠久、商業發達、文化積淀較深,故進士、翰林人數就較多;金華、嚴州、衢州、臺州、溫州、處州等地地形、地貌屬山地、丘陵,經濟較為落后、人口相對較少,進士、翰林亦較為稀少;且臺州等沿海地區,清初抗清活動持續時間較長,這勢必會影響到當地士子的舉業。

此外,本文還對清代任二品以上官職的浙籍翰林的區域分布作了考察:杭州府翰林出身的二品以上官員人數最多,為49名;嘉興府次之,為24名;湖州府、紹興府均為15名,寧波府7名、金華府5名;溫州府1名,臺州、嚴州、處州三府均為0。詳見“表3”:

二、清代浙籍翰林的仕途流向

(一)整體觀察

翰林向被視為“儲相”,清代眾多名臣,諸如張廷玉、年羹堯、劉墉、紀曉嵐、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皆出自翰林。那么,作為全國人才重要產地的浙江,清代其翰林的整體仕途水平又是如何?

在考察之前,我們首先對清代官員的職位作了分類。第一大類是中央機構官職,具體又分為內閣大學士(協辦)、尚書、侍郎、內閣學士、三至四品官職、其他官職;三至四品官職有,左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詹事、光祿寺卿、太仆寺卿、通政副使、少詹事、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仆寺少卿、國子監祭酒、新官制各部丞參;其他官職為五品及以下所有官職。第二大類是地方機構官職,具體分為督、撫、布政使、地方三至四品官職、其他官職;地方三至四品官職包括按察使、提學使、鹽運使、道員、知府、奉天、順天府丞、候補道員、候補知府;其他官職為地方五品及以下所有官職。其次,以上如此分類是基于這些考慮:本文將清代官員級別分為三個等次——高級官員(二品至一品,含從二品)、中級官員(四品至三品,含從四品)、中下級官員(五品及以下)。事實上,在清代,有若干官職的品級曾出現過變動,如:大學士、各部尚書、左都御史,雍正八年之前均為二品,之后才改正一品;各部侍郎,雍正八年之前為三品,之后改正二品[1]。但這種變動對官職層級(高級、中級、下級)的影響并不大。因此,本文在歸類時,一方面考慮到該官職的品級,另一方面又考慮到該官職的層級。再次,本文在統計時,以該官員之終生仕途中擔任過的最高職位為準。

經過詳細的考察后,我們將清代浙籍翰林的仕途情況要列如下:

中央機構中,內閣大學士(協辦)11名、各部尚書19名、都察院左都御史9名、各部侍郎51名、內閣學士9名[2]、三至四品官員79名;地方機構中,督撫8名、各省布政使13名、三至四品官員124名。其余中央和地方五品及以下官員,包括郎中、員外郎、六科給事中、翰林院編檢、各部主事、內閣中書、同知、知州、通判、知縣——共計400余名。另外,還有未散館者15名(2人特授或軍功擢為編修、1名除名)。

總體上,浙籍翰林在清代中央、地方機構中擔任中高級官職的有328名(從四品至正三品中級官職有219名、從二品至正一品高級官職有109名)。也就是說,清代浙籍翰林,其后成為中高級官員(從四品以上)的有四成多。這無疑證明了翰林的良好出身對官員個人仕途的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表4”和“表5”較為詳細地呈現了清代浙籍翰林的仕途情況:

(二)“三鼎甲”和“一品大員”之個案考察

1.“三鼎甲”。

“三鼎甲”是殿試中表現最為卓越者,殿試后即被授以翰林院官職。因此,一般來說,相較于其他翰林(庶吉士),“三鼎甲”在仕途起步上占有優勢。那么,清代浙籍“三鼎甲”的最終仕途又如何?

清代浙籍“三鼎甲”共75名,終生最高任職情況為:20名狀元中,大學士(協辦)1名、各部尚書3名、都察院左都御史2名、各部侍郎4名,其余10人任右贊善、侍讀學士、少詹事、給事中等三品以下官職;29名榜眼中,大學士(協辦)1名、各部尚書4名、都察院左都御史2名、各部侍郎2名、布政使1名,其余19人任道員、通判、內閣侍讀學士、給事中、御史等三品以下官職;26名探花中,大學士1名(協辦)、各部尚書1名、各部侍郎2名、內閣學士3名,其余19人任左副都御史、光祿寺卿、道員、給事中、御史等三品以下官職。可以看出,浙籍“三鼎甲”擔任高級官職的相對比率是比較高的。他們中擔任二品以上官職(有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侍郎、內閣學士、布政使)的有27人,占該群體的三成多。

“三鼎甲”中式即入仕,因此有必要對他們的入仕年齡作簡略考察。(1)清代浙江20名狀元中,有年齡可考者14名,他們的中式平均年齡為34.2歲。其中:入仕年齡最年長者蔡啟僔,中式時已51歲,終生最高任職右春坊贊善;入仕年齡最輕者為梁國治、汪如洋,時年均為25歲,梁國治終任大學士、汪如洋任職不詳;終任禮部尚書的蔡升元,入仕年齡30歲;終任兵部尚書的茹棻,入仕年齡29歲;歷任工部、禮部尚書的姚文田,中式時已41歲;終任左都御史的金甡,入仕年齡40歲。(2)清代浙江29名榜眼,有年齡可考者7名。其中:孫在豐以51歲“高齡”中式,終任工部左侍郎;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的沈初,中式年齡為28歲;終任大學士的朱鳳標,入仕年齡32歲;終任禮部尚書的陳元龍,入仕年齡31歲;終任吏部尚書的許乃普,入仕年齡33歲。(3)清代浙江探花26名探花,有年齡可考者7名。其中:姜宸英,以69歲“高齡”中式,兩年后便去世;終任大學士的梁詩正,入仕年齡為33歲。從以上可以看到,以花甲、古稀之高齡入仕是可能的,以不惑、天命之年入仕而后能官至尚書、侍郎亦是有可能的。

2.“一品大員”。

“一品大員”包括大學士(協辦)、尚書、左都御史。前文已述,雍正八年改制前,此三類官職均為二品,這是因與滿官(同類官職為一品)相區別而對漢官品級的專門設定。因此,本文不分雍正八年前后,具歸一體。

清代浙籍翰林,官至“一品大員”的共有39名:內閣大學士(協辦)11名、各部尚書19名、都察院左都御史9名。那么,這些級別最高的官員,他們的顯赫仕途是否與某些因素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1)殿試排名與仕途:11名大學士(協辦)中:“三鼎甲”及“傳臚”6名,陳元龍(康熙二十四年榜眼)、梁詩正(雍正八年探花)、梁國治(乾隆十三年狀元)、朱鳳標(道光十二年榜眼)、汪由敦(雍正二年傳臚)、董誥(乾隆二十八年傳臚);其余5人均為二甲進士。19名尚書中:“三鼎甲”及傳臚8名,胡會恩(康熙十五年榜眼)、蔡升元(康熙二十一年狀元)、王際華(乾隆十年探花)、王沈初(乾隆二十八年榜眼)、茹棻(乾隆四十九年狀元)、姚文田(嘉慶四年狀元)、許乃普(嘉慶二十五年榜眼)、俞兆晟(康熙四十五年傳臚);其余11人,二甲進士8名,三甲進士3名。9名左都御史中:“三鼎甲”4名,吳涵(康熙二十一年榜眼)、金德瑛(乾隆狀元)、胡高望(乾隆二十六年榜眼)、史致光(乾隆五十二年狀元);其余5人均為二甲進士。總之,在39名“一品大員”中,“三鼎甲”與“傳臚”所占比例是較高的,幾接近五成。

(2)入仕年齡與仕途:39名“一品大員”中,有年齡可考者26人,且他們的平均年齡為29.6歲;入仕年齡最輕者為童華,中式時年僅20歲;入仕年齡在23—26歲者6人,26—30歲者6人,31歲—35歲者12人,僅有1人中式年齡為41歲。這不能說明入仕年齡與最終仕途狀況之間存有必然的關聯性,但很顯然,這些翰林出身的“一品大員”,他們的入仕年齡總體是較輕的。

三、清代浙籍“野翰林”和“洋翰林”

以上主要考察了以“三鼎甲”和“庶吉士”為主體的清代浙籍翰林群體。此外,在清代,還有通過其他方式選拔而來的翰林,如:博學鴻詞科、保舉經學、特授改補,他們通常被視為“野翰林”;清末,新式學堂畢業學生亦可被選拔為翰林,而從歸國留學生中選拔出來的則被稱為“洋翰林”。下面,就對這類浙籍翰林作簡要介紹:

康熙十八年己未召試博學宏詞科,館選庶吉士50名,其中浙籍12名。這12人終生最高任職侍郎以上者4人,其他為翰林院編修、檢討、侍講。乾隆元年丙辰博學宏詞科館選庶吉士15名,其中浙籍5名,終生最高任職分別為侍郎、太仆寺卿、按察使、知府及編修。乾隆二年丁巳補博學宏詞館選翰林4名,其中浙籍1名,其始授編修、終因事被劾。光緒末年及宣統年間,畢業授職及館選翰林114名,其中浙籍18名,他們中有的后在民國政府任職。另外,清代特授改補館職188名,其中浙籍7名,終生最高任職:大學士1名、尚書3名、左都御史1名、侍郎1名、侍講學士1名。

結論

清代浙籍翰林的人數在全國各省中高居榜眼,僅次于江蘇省,且占清代全國翰林總數的27.7%。浙籍翰林比例較高,一方面是由于浙籍進士人數基數較大,但更重要的是江南士子更擅文詞,館選翰林時更占優勢。浙籍翰林在時間上(清代歷朝)的分布呈“兩頭小中間大”的形態,即清初人數較少,從康熙中期人數開始增長,清末,浙籍翰林人數又開始有所回落。清代浙籍翰林人數最多的是康熙朝和乾隆朝,人數最少的是順治朝和咸豐朝,館選比率最高的是雍正朝。

從省內區域分布來看,清代杭嘉湖三府翰林人數最為密集,尤其杭州一府翰林人數占全省四成之多。但很多府州縣,終清一代未出過一名翰林,這跟省域之內地理位置、經濟文化等因素是有較大相關性的,即地理位置越好、經濟越發達、文化積淀越深厚、人才更繁盛,翰林和進士人數更多。

從仕途流向來看,清代浙籍翰林,任從四品以上官職的有三百多人,也就是說有四成多的擔任過從四品以上的中高級官職。清代浙籍“三鼎甲”,有超過三成的任二品以上高級官職;清代翰林出身的浙籍“一品大員”,“三鼎甲”和“傳臚”幾接近五成。因此,可以看出,在秉持“學而優則仕”的清代傳統社會中,功名、出身,即翰林名銜、殿試名次對官員仕途的影響仍是非常巨大。(責編:高生記)

猜你喜歡
清代
試論清代滿族統治者對儒學的重視及影響
宗族倫理視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從《創建蔚文書院官紳士民捐輸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書院教育
清代崇明縣鄉村產業交易中“過投”的討論
淺論清代《漁家傲》十二月節詞的嬗變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武術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2:22:52
永遠的末代皇帝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14:22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41:06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6: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五月天天天色|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日韩欧美91|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a|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婷婷六月天激情| 亚洲黄网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 国产va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69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午夜久久| 欧美第九页|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国产三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国产va免费精品| aaa国产一级毛片|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一|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一区|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a|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青青操|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91视频首页|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色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欧美无专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