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權
在當下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學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中漸漸占據重要地位,而特殊學校中的聾校體育教學也逐漸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為了能更好的增強聾校學生的體能、促進其全面發展以及提高教學資源成果,就必須要不斷提升聾校體育教學的水平,完善相關資源配置。本文首先分析了聾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和原因,并進一步對聾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進行研究探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以學生觀、發展觀、知識觀、課程觀為主的教育觀念不斷得到貫徹落實,而體育作為重要課程中的一門,不僅可幫助學生增強體魄,還可培養學生意志品德。但對于特殊學校的學生而言,由于受到身體缺陷、制度因素等的影響,在接受教育時多多少少都會受到阻礙。如何才能確保聾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效果,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
1 聾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根據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殘疾人8296萬人,約占總人口的6.34%,平均每16個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而全國有殘疾人的家庭7000多萬戶,涉及的人口約2.6億,約為全國總人口的19.4%。2006年6-14歲學齡殘疾兒童有246萬人,當年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為63.19%,說明約90萬的特殊兒童未正常入學。據教育部2018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2018年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數量已達到2152所,共有在校生66.59萬人,扣除隨班就讀與送教上門的在校生外,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在校生有22萬人,其中全國聾啞學校有四百多所,由此可見,殘疾人教育事業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特殊和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背景下,我國對特殊學校中聾校學生的體育教學逐漸重視起來,并且對特殊學校的體育教育資源配置和教學工作開展都提出了相應的制度作為保障,以此促進聾校體育教學的開展與進步。除此以外,社會上也有部分專業體育師資隊伍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加入到聾校體育教學的工作開展中,不管是在體育內容的教學上,還是在體育鍛煉器材的捐贈或者提供上,都極大的促進了聾校體育教學的發展。但是,就我國聾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而言,仍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教學工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例如聾校學生對體育鍛煉意識的缺乏、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匱乏以及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配備不足等,這都對聾校體育教學的發展造成了影響。
2 我國聾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師資配備不足,教學內容單調
體育教師師資隊伍是保障體育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而體育教師的專業、教齡、學歷、認知水平等都是確保聾校體育教學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在實地調查中我們可發現,聾校對于體育教師的配備仍嚴重不足,并且崗位的流動性較大,甚至有一部分聾校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大多都是由其他科的老師來交替擔任體育教師這一職位;也有一些聾校的體育教師其專業水平不夠,對聾校體育教學的認知也相對比較表面,完全無法在體育教學活動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優勢,這種種表現都直接導致了聾校體育資源的匱乏。由于缺乏對體育資源的研發,并進一步導致了聾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單調、死板,這完全不利于聾校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2.2教學資源有限,資源管理不足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學校規模不斷得到擴大,與此同時造成的供不應求現象會使得體育鍛煉資源嚴重缺乏。雖然我國對于特殊學校的教學資源配備有著制度性保障,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大多數聾校在教學資源的配備上仍嚴重缺乏,主要體現在體育場地面積較小、體育器材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也完全達不到我國的體育資源配備標準;另外,由于體育教學資源沒有得到相應的維護和管理,導致體育場地坑洼不平、體育器材磨損嚴重,使得體育教學資源的使用壽命大大縮減,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聾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和進程。
3 引起聾校體育教學問題的原因
3.1對聾校體育教學缺乏重視
雖然社會上人們對體育教學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在某些社會條件的制約下,仍會對聾校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存在認識缺陷,他們大多認為在聾校學生中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是無關緊要之事,因此對聾校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只是為了應付相關教育部門的要求而敷衍了事,并未付諸實踐。由于沒有意識到聾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導致體育教學經費投入過少,甚至還會被學校其他建設項目占用,經費的不足還會導致教師待遇過低;除此以外,由于缺乏重視,體育教學課程還會被其他科目所占用,久而久之,便影響了聾校體育教學的開展,從而引起諸多問題。
3.2受到教育制度的限制
縱觀文化發展進程,我國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傳統的應試型教育為主,主要是體現為學校考什么老師就教什么的模式,這種“非大眾教育模式”一直以來都對教學成果造成了影響。再加上經濟水平的制約,我國更是把大量教育經費投入到高等教育學校中,造成特殊學校教育經費嚴重缺乏。此外,我國頒布的部分學生體質評價標準不僅沒有給殘疾學生帶來積極影響,而且也給特殊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體育教學應該是以解放天性、鍛煉身體為主要目的的,但在我國教育制度的影響下變成學校應試教學的一種模式[5]。但就聾校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在身體上本來就存在有缺陷,從而導致對體育運動的相關知識和動作缺乏了解,而這種應試型的體育教學模式只會給聾校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帶來打擊,甚至還造成他們的心理障礙。
4 優化聾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建議
認識到當下聾校體育教學中仍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要準確、及時的提出解決辦法,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4.1轉變體育教育理念,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
聾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對體育的看法決定了聾校體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從而直接影響聾校學生的體育學習。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經常存在被占課、上課敷衍了事的情況,學生有苦難言,久而久之,學生也不重視體育鍛煉,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摒棄傳統體育教學思想,提高體育教學在聾校的教學地位,正視學生的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健康體育、快樂運動”和“終身體育”的思想。另外,還要注重培養符合新課標下能夠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優秀師資隊伍,健全體育教師團隊,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能夠落實到體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探尋更適合聾校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真正幫助聾校學生提高體育能力,養成日常鍛煉的良好習慣。
4.2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
聾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聾校學生按班級人數來看,人數一般在15人左右,比正常的學生班級人數少,傳統的適合大班級的體育教學方法對聾校學生并不適用。對此,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展針對性的體育訓練,對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體力充沛的,可以加大運動量,而對于一些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開展較為簡易的體育運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選擇一些能夠鍛煉視覺體育運動,揚長避短,以彌補聾生聽覺上的生理缺陷,讓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其堅持、拼搏的精神。另外,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不斷的想象,并付諸實踐,來加強學生對體育教學中的要點理解,提高課堂活躍度,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4.3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對聾校學生的體育教學評價,不能以單純的某一指標進行硬性評價,這樣既不能體現學生的體育習慣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在聾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成長和發展需求,開展個體化的自我評價,讓學生結合學校制定的體育教學目標,為自己制定自我評價的目標,更多的是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能夠獨立思考,有效的開展自我管理,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內容。同時,教師要更注重學生的過程學習,把學習過程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讓教學目標成為促進體育教學的一種手段。聾校學生往往會因為自身缺陷,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在體育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如何得到更高的分數,而是要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形成熱愛運動、保持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于進取、敢于拼搏和團結奮進的精神。
5 結語
我國疆域遼闊,各個地區都有各個地區自己的發展特點,當然每個地區的特殊學校教學開展也會體現出相應的地區特征,比如一些偏遠地區的聾校,他們的體育場地和體育資源嚴重缺乏,因此,在聾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區的條件來改善體育教學資源,可采取修舊變新、就地取材等方式建設體育場地,使教學內容在充分的教學資源條件上達到優化水平;另外,聾校的體育教學老師不僅要在教材的基礎上傳授知識,還要根據聾校學生的年齡、智力、聽力程度進行有效的補償訓練和思想教育,將體育動作和技術的練習與拼搏進取、毅力頑強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完善聾校體育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如此才能更好的促進聾校學生的綜合發展,并幫助他們走出校門,成為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珠海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