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界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體育運動項目爭奇斗艷,這就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在許多高校公共體育課中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本文將從多維角度分析運動興趣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對應的方法策略,為學生的運動鍛煉和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1 運動興趣概述
季瀏、殷恒嬋、顏軍主編的《體育心理學》對運動興趣給出的定義是:運動興趣是人們積極地認識、探究或參與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動力。
2 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現狀
2.1 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項目規律和特點
當前,無論是高校公共體育課專項課還是中小學體育課歸根結底都是一種培養人和塑造人的過程。所以就其體育項目本身而言,它總是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在不斷發展的演變,這就要求新時期的體育課不僅要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健康意識,能夠通過體育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增強社會責任感。其次,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體育課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關系,根據實際的運動項目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成立興趣小組,多運用輔助性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高校公共體育課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許多高校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條件開設了許多體育傳統項目和特色項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2.2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方法
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的教學風格受性別、學歷、職稱等因素的影響,教學風格有激進型、保守型、執行型、評判型、行政型、整體型等等。比如,年輕教師比較有活力,教學風格則體現出一定的執行型和激進型。而老教師的教學風格則表現出整體型和評判型的特點。男教師一般偏向于執行型和整體型,女教師偏向于整體型和耐心型。隨著學歷和認識的提高,教師的風格也會出現一定的微改變。在公體課教學中,許多體育教師表現出執行型和評判型的教學風格。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中,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以身體練習為主、以比賽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使用最多,而以探究性活動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和輔助性教學方法使用較少,總的來說,教學方法偏向于傳統,許多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加強。
2.3 高校公體課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特征
高校公體課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已經與成年人沒有差別,他們的各個器官和系統都己經達到最佳水平,肌肉力量顯著增強,各項身體素質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通過高校公共體育課各個運動項目的學習可以繼續提高他們的各項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緩解來自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壓力。在這個階段,要根據開設的項目繼續發展學生的專項身體素質并能通過多種形式的自主性學習來滿足多元化的體育需求。高校公共體育課學生的心理也在隨著每一年的學習有了一些新改變,這其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問題總會存在,關鍵是我們怎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的讓學生學到實際的體育技能和深層面的體育文化,達到塑造人的效果。
3 高校公共體育課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
(1)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運動需要和動機進行摸底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和調查的結果綜合開設相應的體育項目。學生的運動需要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和多樣性,我們要認真分析男女性別差異,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爭強好勝、自尊心強、愛好表現自己的特點,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滿足學生對不同的運動項目價值的需求。
(2)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優勢和實際條件開設多種的體育項目,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特別是開設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與活力,鼓勵學生成立某一體育項目社團或俱樂部,在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選擇新穎的教學內容,不斷學習研究創造一些新興的教學輔助內容和練習手段,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在體育教學中只有通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技術水平,讓學生真正地學到運動技術,才能真正地體驗到運動樂趣,運動的興趣也才會越來越高。成功體驗的獲得少不了教師的細心指導,也少不了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當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時候,他們會產生喜悅感,滿足感。并逐漸形成強烈的運動興趣激勵他們會繼續堅持這項事情。
(4)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提高運動興趣,有的時候教師的一個微笑可能就會讓這個學生拼盡全力去完成。教師要關愛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其次老師應該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師德修養,能夠在學生心里留下好的印象,能夠讓學生尊重,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4 結語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動動機和運動興趣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的效果,能夠讓學生愉悅自信的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對于學生當前的體育學習甚至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