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想要實現偉大的復興中國夢,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優秀的人才,為此而努力做出貢獻,高中生正是當前時代的驕子,他們擔負著祖國未來展的重要任務。因此,在高中階段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政治教學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這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如何在政治教學當中有效地培養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需要思考的一個主要的方面,本文將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并且提出筆者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
在當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過程當中,學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更加有效地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學生的開拓意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具有社會則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努力的為國家的進步做出貢獻,也努力的為國家的未來付出努力,這是學生一定要具備的品質,也是當前祖國建設的重要手段。在高中階段,要想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利用政治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一、對社會責任感進行概述
雖然說要在學生高中階段對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但是什么才是社會責任感,是當前高中的教師以及高中的學生應該思考的一個主要的問題,社會責任感簡要來說就是在社會當中,不同的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學生有學生要承擔的責任,而教師應該有教師要承擔的責任,不同的崗位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做只有完成了這樣的任務,才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樣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起自己應該負有的責任,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也是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表現。同時一個人具有社會責任感,也是一個重要的覺悟,政治教學在高中教學當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中階段,想要有效的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政治教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也是一個主要的途徑。
因為高中生的年齡以及社會閱歷都相對來說還是不夠的,所以說這些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社會責任感,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差距,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應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所以說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明白自己應該在社會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承擔怎樣的任務,就這樣才能讓他們覺悟起來更好的面對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全面的發展和進步。
二、學生在當前社會責任感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生存在過高期望。
高中階段本來就是一個學生快速成長的階段,因為經過前幾個學習階段的積累,學生已經具有了非常充足的經驗,所以說在高中階段學生就會利用自己以前的經驗,而快速的成長,瘋狂的吸收外界的知識,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基礎,不僅僅在生理上有了一定的變化,學生的思想上變化的更大,這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也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學生接觸的都是學校里面的同學,或者是教師以及學校里面的一些事物,這些學生和外界的接觸比較少,也很少和社會上的一些事情進行接觸,所以面對一些社會的事情的時候,就沒有多少經驗。并且在現階段,我國社會上的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獨生的子女,父母對于這些高中生有一種溺愛的教養,大多數高中生都是嬌生慣養出來的,在學校和父母的庇護之下,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沒有較強的獨立性,遇到問題就希望找家長,并不能夠自己獨立的去解決這些問題,所以說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很顯然沒有到位。甚至在那個時候,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到底是什么,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要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除此以外,學生把自己其他的所有的經歷都放在學習上,對于社會責任上也放松了自己的警惕,并沒有過多的關注這些事情。
(二)缺乏實踐精神。
高中階段的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課堂上上課進行學習,開展理論的講解和背誦,很少主動的去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不得不說,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更多的是在校園里面生活,學習很少接觸社會的真實實踐活動,而這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也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限制了學生思想的進步。學生的學習方法就是對理論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背誦,但是并沒有針對其中的一些內容知識進行拓展,也就是缺乏真正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現實生活中存的一些問題,無法很好的解決。換一種說法就是對于現實生活他們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也無法運用自己現有的經驗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對于一些知識的理論和原理掌握的非常的充足,但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時候,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知道從哪個方面下手,這才是當前學生真正缺乏的能力,也是學生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三)在教學當中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當前的政治課堂上,教師在課堂占據了主要的地位,根本沒有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所具有的助理性質,在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都是自主的講解知識內容,也沒有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問題的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因此,大部分的學生非常缺乏對于社會的責任感,也沒有比較強烈的勇氣去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而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講解知識內容,并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反饋,也不注意學生是否真正的了解了這些知識內容,因此,最終產生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不是非常的理想。
(四)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
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上的很多不良風氣,對于學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負面的影響,比如說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各種不良的言論影響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一些風氣傳入到了高中學校里面,使得更多的學生陷入到了網絡的課程當中去,也使得他們慢慢的墮落,對自己在社會上應該負有的責任一概不知,成為一個沒有擔當的人。
三、培養社會責任感的途徑
(一)提取政治課本中社會責任內容
想要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需要從政治教學當中入手,在政治教學的課本當中,有很多內容都和當前的社會責任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所以說對于老師來說,他們應該更緊密的利用這些資源,緊緊抓住這些資源內容,教育學生在社會上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要主動的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讓學生多一份責任,也多一份擔當。比如說政治課本當中出現的環境問題,人口問題,還有權利以及義務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這些都是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非常好的教材資源。現階段我國雖然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家發展的道路上還面對了很多的困難,比如說我國目前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就非常的嚴重,這也是一個高中生應該承擔的責任和應該面對的問題。每一個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義務去保護環境,去愛護自己周邊的環境,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這就是高中生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課本上面的內容,將課本的內容拓展開來,引導更多的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而讓學生做到保護環境匹夫有責的責任境界。
(二)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過程當中,雖然說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對學生產生引導是根本不夠的,更加需要發揮學生所具有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到一些事情,去解決一些事情,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不僅僅要單純的給學生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認識一些事情,了解一些問題,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更多的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說辯論會或者是研討會等等,讓學生對這個社會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認識,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他們就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在課堂上,如果教師提問一個比較具有難度和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回回答問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意見,還可以讓學生扮演當前在社會上出現的不同的角色和人物,體會到不同的行業應該負有的責任。在政治課堂上應該找到一些關于社會責任感的話題,讓學生對這些話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更加接近社會,去體會到什么才是社會的責任,每個人應該怎樣的去履行自己肩負的責任。
(三)從點滴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想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在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要不斷的進行有效的積累,抓住各種樣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培養,細節是培養學生最好的手段,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嚴格的遵守學校制定的守則,以及學校的規定,每一個學生都不能夠有嚴重違反這些規定的心思,在校園中一定要營造一個更好的氛圍,讓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不斷的成長進步。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社會責任感所具有的重要性,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自覺的去樹立自身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意識。
(四)老師要發揮榜樣作用
經過長期的實踐,可以發現,對于學生產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來說,教師本身在學生心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所以說教師要從自身出發,為學生樹立起榜樣,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態度,在學生面前盡量的保持自己的形象,樹立正能量的積極的言行,激發出學生內心所具有的真實善良的力量,從而讓學生全面的發展,大家共同進步。教師需要重視的是自己平時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在課下的一言一行,通過自己的每一個舉動去引導學生更好地遵守學校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使得學生充分的感受到什叫做社會責任感,自己應該如何的去履行社會責任感,通過對于老師的學習,學生一定會有所感悟。
結語
隨著當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生要學習的內容會逐漸的增加,而在學生成長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學習足夠的科學知識技能,而且還需要增強學生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加強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為祖國做貢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陳方、張軍祥.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培養途徑[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b 版 2011(04):141-143.
[2]將艷、王一山.潤物細無聲——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高中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 究 2013(12):54-55.
[3]繆社祥、李艷麗.傳遞人文,探索“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徑——試論高中政治課對學生人文情懷的浸潤[J].當代教育論壇 2010(09):104-105.
作者簡介:王成昇 (1981.3-)男 藏族 甘肅·夏河人 本科畢業 職稱:中一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