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本文通過分析體育康復保健課程的特點,指出在課程開展中產生的問題,從而提出加強大學生康復和保健意識,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水平,改變對此課程的傳統看法的建議,以達到建立高效實用的體育康復課程體系的目的。
康復保健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項基礎內容,主要是為學生的健康提供保障,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當前的康復保健課程的開設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該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尤其是在特殊學生的保健需求和健康發展方面。
1 體育康復保健課程的意義
1.1 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健康一直是人們注重的問題,要想身體健康就要加強體育鍛煉,因而終身體育的觀念被提出了,其目的主要是培養人們的體育意識,讓人形成鍛煉的習慣,從而保持健康。高等院校作為連接學校和社會的一個橋梁,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開始,很多人的運動習慣,都是在大一就開始進行培養。所以,高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高度的體育熱情。康復保健課程與其他體育學科相比,缺少娛樂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但還是有學生基于興趣選擇他,為此,高校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及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1.2 進行個性化培養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高校體育康復保健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教育。老師平時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并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并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他們感受到這門課程帶來的樂趣。
2 高校康復保健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課程的認識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并不徹底,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嚴重,尤其在體育教學方面。很多老師和學生認為,體育課程和其他文化類課程不同,只是進行簡單的運動,在課上玩玩游戲而已,對今后的發展幫助不大。而對于康復保健課程,誤以為只有醫學專業的學生才學習,非醫學專業沒有必要開設該課程,這種錯誤的認知,會導致教學質量降低。
2.2 教學模式傳統
康復保健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主要針對弱勢學生的一門課程。課程設置的主要的是讓弱勢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讓他們感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并在傳授學生適宜的體育技能的同時,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枯燥無味,吸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康復保健課程產生抵觸心理。比如在運動項目的學習中,老師只是簡單講述一下項目進行的規則和要掌握的技巧,親自示范一下,然后讓學生自己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新意,只會讓學生厭煩,無法學習的快樂,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體育失去興趣。
3 高校體育康復保健教學的措施
3.1 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大學生康復和保健意識
體育具有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功能,但是,體育運動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比如在跑步運動中傷到腳,在籃球運動中傷到手等。而康復保健課程不僅具有運動的功能,還能幫助學生進行日常護理,因此對課程的教學要求也更為嚴格。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更多的理論知識的培訓,由淺入深,慢慢讓學生體會該課程對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益處,轉變思想觀念,從而引導學生形成保健意識,只有形成這種意識,才能發揮康復保健課程的作用,讓其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為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奠定基礎。
3.2 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體育康復保健課程,參與者多為體弱或者體殘的學生,課堂上稍微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有過高的要求。為了順利開展體育康復這門課,對于任課教師的專業水平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必須具備專業的體育知識,嚴謹的教學態度,靈活的安全應對方式,只有具備這些才能勝任教學工作。此外,學校也要經常組織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老師的專業素養,保證課程的高效開展。
4 結束語
高校體育康復保健教學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特殊學生參與體育和改善自身體質的一個重要途徑,當然,對于一般學生而言,學習康復保健課,可以有效降低在體育鍛煉中受傷的概率,同時也能在體育鍛煉受傷后的康復中給予正確的指導建議,所以說,康復保健課程是大學體育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當前該課程的發展中,存在了認識不足、教學模式傳統、教師專業素質不高等問題,為此,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以希望對體育教學著有所幫助,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