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高三教學實踐出發,本著簡中求道的原則,以真正提高高三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為根本目標,不斷改進高三的教學方法,從而摸索出一點看似“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做中學,回歸課本,把每道高考題的題根在課本中找到,并以研究高考題的“進化論”為樂趣,對其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同時,在教學中從課本題出發,以循序漸進的精選題目為線索,帶領學生過關斬將,逐步解決令學生愁眉不展的高考題目,從而讓每一位學生有章可循發自內心的喜歡數學題,感悟它的別致與精彩,學會數學,會學數學,學好數學,好學數學。
關鍵詞:高三復習;積極有效;回歸課本;厚積薄發;從做中學;有心無痕;
著名教育家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孩子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從事高中一線數學教學已十六年,期間有九年的時間是在送高三畢業班。究竟如何讓高三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復習?這一直是我不斷思考,嘗試改進各種教學方法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在高三的復習中,僅僅依靠復習資料照本宣科是遠遠不夠的,同時每節課的“滿堂灌”也存在過猶不及的感覺。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其實,不僅僅要有一桶水,還要有長流水,哪里來的長流水,當然必須要有“源頭活水來”,要不斷持續地學習。因此,在每年高考結束后,我養成了細品每一道高考題的習慣,對于出彩的經典題目,追根溯源,回歸課本,把每道高考題的題根在課本中找到,并以研究高考題的“進化論”為樂趣,對其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每次當我把這些精挑細選的題目從課本題出發,以循序漸進的題目為線索,帶領學生過關斬將,最終徹底解決了一開始令學生愁眉不展的高考題目時,學生那歡呼雀躍的場面總令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數學老師的意義所在。同時,這份成就感也給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激勵我及時用心地積累總結一些精彩題目,讓學生不再是數學題海苦作舟,而是有章可循發自內心的喜歡數學題,感悟它的別致與精彩,從而讓每一位學生學會數學,會學數學,學好數學,好學數學。
我們經常會教育學生,用心整改做過的每一道題往往勝過盲目地去做十道題,事半功倍的道理其實就在于此。教師自己如果沒有高昂的學習熱情,而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這樣的要求是蒼白的,本身完全沒有說服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懶”老師,讓我們的復習真正達到高效生本,本質上是一種厚積薄發。事實上,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們在跳出“題海”時,不可能對我們做過的每一道好題過目不忘,如果能對做過的題目“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做好積累,在你需要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省去翻閱查找的功夫,自然也就高效了。下面通過對三角函數的一節復習課的設計來探討一下“懶”的做法:
一、回顧要點,查缺補漏:
(該環節以表格引領學生獨立思考,自我診斷,填寫完后核對答案并對易錯易忘處歸納總結,為后面的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一題多問,重點突破:
(該環節以課本題改編的題目為主線,讓學生在解答中通過整體換元轉化為要點回顧中的基本函數,體會轉化與化歸的思想,同時通過各問之間的聯系發現研究函數的方法。)
四、小試牛刀,反思自我:
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一道典型題目的解答梳理出研究三角函數的基本思路及基本方法,體現萬變不離其宗,簡中求道的“懶”原則,通過多題歸一,讓學生體會到以少勝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對老師的喜歡也就油然而生了。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從做中學”,強調教學活動要喚起學生的反思性思維。“懶”老師讓課堂成為學生表現的天地,把發現,探索,創造的機會留給學生,把成功的體驗轉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發現者,探索者,創造者,進而贏得學生的喜愛也就順理成章了。同時,“懶”老師的做法也真正踐行了“高效生本”的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激勵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興趣將“要我學”真正轉化為“我要學”。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有心無痕的過程。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順其自然。
參考文獻
[1]張承民.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4):88.
[2]高耀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03):120-121.
[3]宋秋煥.關于高中數學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新思考[J].高考,2019(18):236.
作者簡介:楊清,(1980年5月-),漢族,山東省泰安市,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三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