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觀念是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還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為其核心素養的提升做好鋪墊。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本文中針對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談了幾點粗淺的看法,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命觀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2-0010-02
引? 言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學生需要在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包括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做好教學內容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將生命觀念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培養和提高生命觀念,進而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提升[1]。
一、結構與功能觀的滲透
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觀是指一定的結構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實現。為提高學生的結構與功能觀,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詳細地展示相關的生物結構,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印象,同時應針對不同結構詳細地列出其對應的功能,幫助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結構與功能觀的認識,使其靈活分析相關的生物問題,教師應注重圍繞教學內容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并解答。例如,在講解“細胞膜”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下列有關細胞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膜中磷脂分子支架是靜止的,而蛋白質分子是可以運動的
B.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比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
C.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含量越多,但種類越少
D.細胞膜不但會被溶解脂質的溶劑溶解,也會被蛋白酶分解破壞
該問題考查學生對細胞膜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難度并不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一進行分析。A項,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運動的,錯誤。B項,因細胞膜中含有脂質成分,因此,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錯誤。C項,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其蛋白質的種類和數目均較多,錯誤。D項,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與脂質,因此,會被溶解脂質的溶劑及蛋白酶破壞,正確。通過逐項分析,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細胞膜的認識,避免走進理解的誤區,能更好地夯實所學知識,而且無形之中培養了結構與功能觀。
二、進化與適應觀的滲透
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進化與適應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形成科學的發展觀。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講解生物進化的本質及影響進化的因素,使學生了解生物進化的重要意義和生物適應環境具備的特點等。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經驗,圍繞學生所學知識設計相關的判斷習題,同時注重篩選和講解相關例題,使學生掌握分析生物問題的方法與技巧,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例如,在講授“進化與適應”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
雄性藍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敵的能力下降。但這一特性對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個體的交配機會增加,并使該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孔雀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B.雌孔雀對雄孔雀的選擇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C.大尾雄孔雀易遭天敵捕殺,會改變該種群的性別比例
D.雌孔雀與雄孔雀彼此相互影響,共同進化
題目主要考查進化、適應的本質,影響因素等。A項,孔雀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正確。B項,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受雌孔雀選擇的影響,正確。C項,天敵的捕殺會引起大尾孔雀種群的性別比例變化,正確。D項,共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地進化與發展,錯誤。
三、穩態與平衡觀的滲透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穩態與平衡觀,有助于學生系統地對生命現象進行分析,進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質。教師要為學生講解穩態與平衡的關系,即穩態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平衡。
下列各項關于動物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B.若內環境穩態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就會受到威脅
C.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
D.內環境的穩態是指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該題目考查學生對穩態、平衡知識的理解,能培養他們的穩態與平衡觀。A項,目前普遍認為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正確。B項,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以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正確。C項,結合所學的滲透壓知識可知,該項描述正確。D項,內環境的穩態不僅包括內環境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還包括內環境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錯誤。
四、物質與能量觀的滲透
生命活動都有物質基礎,且通常離不開能量,而物質的轉化往往伴隨著能量的轉化。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物質與能量觀,能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生命活動的物質性,形成科學自然觀。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講解維持生命活動的各種物質及能量的載體,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直觀地展示物質、能量的轉化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此外,教師應針對學生理解不清晰的知識點來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并查漏補缺。例如,圍繞ATP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細胞中的有些化學反應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有些則釋放能量,這些過程一般和ATP的分解與合成密切相關。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體內的細胞呼吸伴隨著ATP的合成,是吸能反應
B.由氨基酸脫水縮合成蛋白質的過程需要消耗ATP,是放能反應
C.放能反應一般伴隨著ATP的合成,釋放的能量存儲在ATP的兩個高能磷酸鍵中
D.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流通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個問題中的選項,可以使他們逐步加深對ATP的認識,并形成物質與能量觀。A項,吸能反應一般伴隨著ATP的水解,而放能反應伴隨著ATP的合成。細胞呼吸為放能反應,錯誤。B項,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為放能反應,錯誤。C項,放能反應釋放的能量一般存儲在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中,錯誤。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敘述正確。
結? 語
綜上所述,生命觀念是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探尋有效措施和途徑在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既要做好基礎知識的講解,又要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引導,使他們深刻認識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進行合理的分析、解釋,進而促進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陳健健.生命觀念下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以《分子與細胞》為例[J].名師在線,2020(17):61-62.
基金項目:本文系莆田哲理中學荔城區教師進修學校課題“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的探索”? (項目編號:LJZX19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麗青(1984.6-),女,福建莆田人, 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目前主要從事高中生物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