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審美能力和美學感知能力的啟蒙和形成階段。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美術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通過開展合作、探究、互動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本文從一堂泥塑課著手進行課堂觀察,重點研究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力。
關鍵詞:觀摩作品;生活情境;多元評價;美學感悟力;美術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2-0081-02
引? 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思維習慣和培養辨別能力的起步階段,也是審美能力和美學感知能力形成的初級階段。相比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美術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而且合作、探究、互動式的課堂形式成為常態[1]。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當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美術創作能力呢?本文以“泥玩具”一課為例,對這一主題展開了探討。
泥玩具屬于中國民間藝術。從史前陶玩具,到隋唐捏塑玩具、模印玩具,再到明清戲曲玩具,泥玩具隨著時代、技術的不斷演化,賦予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少地區的泥玩具技藝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藝術品質和社會文化價值。在教學“泥玩具”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認知和興趣基礎,教師應借助合作探究和動手實踐等活動,讓飽含藝術之美的民間技藝深入學生心中,達到培養學生美術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的。
一、巧用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直觀接觸和感知的學習效果是優于教師直接講解的。因此,在“泥玩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看一看、玩一玩,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
【課堂實錄】
師:(嘎達嘎達,嘎達嘎達……)同學們,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搖著手里的搖拉梆走到學生中間)
學生紛紛起立,近距離觀察這個奇特的玩具。
生1:老師,這是玩具,跟我弟弟的撥浪鼓差不多。
生2:這個玩具不是塑料的,聲音很特別,樣子也很奇怪。
師:這是我們山東民間傳統的泥玩具搖拉梆,是不是很有趣呀?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泥玩具。
這是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用泥玩具搖拉梆奇特的聲音和造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巧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生活美學的感悟力
山東的泥塑歷史悠久,以顏色鮮明、造型質樸及寓意吉祥、幸福、安康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在春節期間,當地的超市、集市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人們常會把它們當作祈福納祥之物擺放在家中的顯眼位置,或者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把吉祥和幸福分享給他人。
【課堂實錄】
師: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在民間很早就流傳著女媧捏泥造人的古老傳說。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從史前陶玩具、隋唐捏塑玩具、明清戲曲玩具,一直發展演變到今天各地特色玩具。(課件展示)
學生觀看課件展示的圖片時發出陣陣贊嘆和驚呼。
播放課件的過程中,教師對泥塑進行簡單的介紹:“我國泥塑藝術歷史悠久,分布地區廣泛,而且各地都有代表性的泥塑作品,如北京兔兒爺、河北大叫雞、河南泥咕咕、山東叫虎等。泥塑作品種類有人物、動物、建筑等,制作方法主要是模印、泥塑。”
師:老師的家里擺著幾件泥塑作品,你們看這兩只老虎,分別是陜西的坐虎(見圖1)、山東的叫虎(見圖2)。我非常喜歡它們,同學們看,同樣都是老虎,可它們有很大的區別,你們發現了嗎?
生1:它們的造型不同,坐虎是蹲坐著,耳朵很大;叫虎的嘴很特別。
師:你發現了造型上的不同,真好,還有誰想說?
生2:那個坐虎的圖案很有意思,畫著花鳥,看起來很鮮艷、很有趣。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這也是陜西泥塑的一大特點。其他同學還有新發現嗎?
生3:叫虎除了嘴巴很兇之外,其實還挺萌的,圓頭圓腦的。
師:你的描述真有趣,這其實是山東泥塑的特點之一。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也非常好。你們知道這么艷麗的色彩和有趣的造型有什么寓意嗎?它的制作工藝是什么嗎?別著急,請大家打開電子書包,通過學習視頻了解相關知識,可以邊看邊記錄。
學生通過電子書包,自學探究中國民間泥玩具工藝。
在這個環節,教師將泥塑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近距離觀察作品,拉近了藝術品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激起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打好了基礎[2]。
三、巧用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動手操作是落實藝術教育的重要步驟。學生在實踐中,將自己對美的感悟轉化成真實的作品,在不斷調整和修改中逐漸完善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了審美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美術創造能力。
【課堂實錄】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自己的泥玩具,一只可愛的泥老鼠。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是怎么做的,制作中用了哪些泥塑的方法?
(教師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泥玩具的制作視頻)
師:同學們,視頻中講了泥塑的哪些制作方法?
生1:捏一捏、揉一揉、壓成餅。
生2:還可以用小刀和竹片等工具雕刻。
生3:捏好之后將各個部分組合在一起。
生4:搓一搓,搓成條再擺出不同造型。
……
師:你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老師把泥塑的制作方法歸納為六個字:捏、團、壓、搓、插、刻(出示板書)。掌握了泥塑的基本方法,我們做任何泥塑都事半功倍了。接下來,我們就用資料包里的原料開始泥塑創作吧!
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當作品呈現完成后,學生所獲得的感受和體驗遠勝于教師的口頭表揚和鼓勵,這就是實踐操作的魅力所在。
四、巧用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是終結性評價,應當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而且評價的內容要包括多個方面,如課堂聽講和回答問題的表現、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制作的作品如何等。多元化的評價能反映出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自己的學習有客觀的、全面的了解,從而促使他們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小學美術教育是學生美育的啟蒙階段,而啟發式教學和多元化評價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會對小學生的成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結? 語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要將生活中的美術教育資源引到課堂上,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此外,美術教學評價應該是多元的,不能僅僅拘泥于一個作品、一堂課,讓學生形成美術感知、創作、欣賞能力才是重點。
[參考文獻]
方園園.淺談當前小學美術課之創新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5):263.
滑瑩.“做中學”理念下小學美術泥塑教學方法的探究和運用[J].考試與評價,2020(10):38-39.
作者簡介:常倩(1976.12-),女,山東青島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青島美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曾榮獲“教育教學能手”“德育先進”“藝術先進”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