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新課改縱深推進,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班主任革新工作理念。為此,小學語文班主任,更需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并規范自身言行,對學生形成正向、積極地引導;在密切師生交流中,構建團結友愛、學風優良的班集體。在此,筆者依據自身多年對教育工作的理解,立足于構架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性,淺析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構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班主任;師生;和諧關系;構建
一、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必要性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1]”。小學對于學生來說,既是步入系統性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認知意識形成與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將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語文教師兼任班主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幫助教師更全面的了解每個學生,在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中,也將提高班級管理工作開展的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與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他們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繼而,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并且,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其對小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十分的深廣,班主任可借助自身的教學便利,密切與學生的互動、對話,在班級中組織多樣性綜合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審美意識,讓德育、智育、美育等同步推進。
二、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策略
(一)應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為促進語文班主任與小學生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應擺正師生位置,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對學生一味地發號施令。要知道,最好的師生關系是與學生做朋友,這樣才能讓他們在輕松舒適的環境里成長、學習,使其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平時語文教學中,班主任不要表現得高高在上,要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教學中,班主任可以表演式教學的授課模式,邀請幾位學生作為“助教嘉賓”,打造高效、活潑的課堂。從而,形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加喜歡班主任、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有的班主任存在這樣的顧慮——小學生的心智不成熟,與學生當朋友可能會讓學生沒有紀律可言。為此,需要教師把握與學生相處的尺度,讓學生既愿意親近班主任,積極地進行學習,又對班主任具有敬畏之心。教師可以用自身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實現啟發式教學,增強小學生的自律意識。在課堂之外,班主任可以和學生們一同玩耍,把自己當成是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多陪伴學生,融入到學生的課間活動之中,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構建的和諧師生關系。
(二)構建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小學生的心智發展不成熟,因此家長、老師言行舉止會對他們形成較為深刻的影響[2]。在校園中,與小學生相處最多的老師便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更加需要注意和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為小學生當好“標桿”。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3]”。只有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人格魅力與自我修養,才能使學生對其產生由衷的敬愛之情,讓他們愿意聽從班主任的教導。
故此,教師要以身教代替言傳,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須先做到;學生難以做到的,自己也應先行一步。教師的這種表率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影響他們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班主任如果自己言行不規范,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就不可能去端正學生,也就無法管理好自己的班級。例如:為了培養小學生終身閱讀意識,班主任應飽覽群書,在教學過程、班級管理中,可以適時地引經據典。使小學生認識到閱讀并非只是為了學習,更將使人明禮、知是非,繼而擁有豁達的心境與積極地人生態度。
此外,班主任更要在道德品質為人方面起表率作用,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做到外表形象得體大方,行為舉止恰當,和學生談話時談吐文雅,避免粗言俗語的出現。學生在努力的學習知識過程中,自身也在不斷進步,因此班主任也要不斷地吸納更多知識,不斷轉變和革新教學方式去教導學生,與學生一起進步。班主任還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個別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得到班主任更多“關照”,提升成績,便會想方設法給班主任送禮品。這種社會風氣不僅會在學生心里留下不好的影響,更有損師者形象,更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三)對學生展開深入了解
了解一個人才能與他更好地相處。班主任只有更好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導他。班主任要關注班級中每位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對于每位小學生,班主任都要盡可能多的去了解,與學生多一些交談,這樣才能清楚他們的性格特點,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顯得十分頑皮,有的則特別聽話,教師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
有的孩子顯得調皮搗蛋,喜歡搞惡作劇,甚至屢教不改的擾亂班級秩序。有的班主任認為是孩子品質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道德認知水平較低,支配和控制行為的意志力較差,道德行為習慣在四年級以后才逐步形成。他們的頑皮搗蛋是受好奇心和表現欲推動的。沒有好奇心就沒有探索,沒有探索也就沒有創造。因此,班主任應具有一顆寬容心,包容和引導學生。無數實踐證明,凡是具有一顆童心的教師,由于他最能理解、體察孩子的心,因此,他最能贏得孩子們的心,從小便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班主任教書育人最主要的責任。
三、結語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與班主任,教師既需發揮學科育人的價值,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還應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注重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此,教師既需關注班級中每位成員,還應當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肩頭的責任重大,努力加強自身學習。
參考文獻:
[1]強雪梅.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設思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7):31.
[2]鄒燕.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1):1.
[3]肖華.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方式思考[J].新智慧,2020(4):10.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臨齊街道辦事處學區?山東德州?2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