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梅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為初中作文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與全新的要求。作文教學不僅是要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通過寫作過程將自我情感進行宣泄與表達。基于此,在新課標的背景之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完善與革新作文課堂教學方式,積極探究高效的作文教學手段,從而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語文課堂為例,重點探究了高效率的作文教學法,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引言: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關鍵的作用。但由于當前新課改的持續深入,作文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一些教師的作文教學手段過于刻板與單一,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再如一些教師教法上雖問題不大,但是卻忽略了日常的訓練與練習,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些問題亟待教師積極優化與革新作文教學手段,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帶來保障。
一、新課標下探究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深入性、透徹地理解文本內容
任何事物都具多樣性,初中語文教學也不能免俗,將寫作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學生開啟大腦,激發思維,促進其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在日常課文學習注重文本內容的表現手法、表達技巧與詞匯積累,學生會養成梳理、總結文本內容的優良習慣。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更可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深入性且透徹的理解文章內容與知識[1]。
(二)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自控能力較為薄弱,若是不能加以引導,學生會對寫作產生枯燥、厭惡甚至是抵觸的情緒,更何談興趣的培養。因此,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寫作的好處融入其中,消除學生在心理上對于寫作的抵觸心理。并且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將寫作教學滲透其中,安排合適的時間展開教學,將寫作的表現手法、表達技巧等寫作技能教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寫作成為學習中的一部分,從而不斷激發自身的寫作興趣。
(三)有助于開啟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作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以從教師的語言、行為以及心理上彰顯出其重要性。但語文課堂中理論性的知識與范文的講述通常不能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而在作文教學中拓展理論內容的聯系性與輻射性,可以讓學生掌握有關的寫作技巧,并在寫作中受到一定的思維啟發,促進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2]。
二、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科學、合理的利用互聯網教學設備,促進教學手段的豐富
在新課標形勢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方向,科學、合理的應用各種類型的互聯網輔助設備,充分發揮作文教學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價值與優勢。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音頻、視頻、動畫等方式,開展具體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引導其發散思維開展寫作。另外,教師應當將自身教學經驗與信息化教學工具融會貫通,立足于具體教學內容,提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帶領學生儲備更全面的寫作表達技巧。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八年級《蘇州園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設備去搜索有關蘇州園林的視頻、圖片與有關資料與紀錄片,并在課堂上利用信息化工具為學生展現,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隨后再帶領其根據教學方案與計劃,仔細分析文本中的優美詞藻與其中蘊含的宗旨情感等,從而促使學生學習并掌握有關說明文類的寫作方式與表達技巧,進而達到寫作能力提升的目標[3]。
(二)健全作文訓練體系,增強學生的情感的表達
于初中生而言,文章結構單一、內容簡單的記敘文已經與當前的應試需求相違背,初中生思維處于發展中階段,情感尤為豐富,因此,學生在寫作進行中,教師不但要訓練其寫作方式與表達技巧,重要的是還要提高自身情感的抒發與表達。通常而言,學生情感培養的方法有多種,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的儲備,其次是通過課外活動而獲得真實的情感。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多多組織春游、秋游或者植樹等課外活動,能夠通過景色的觀賞、旅途的所見所聞所感去啟發學生將自我感受與體驗利用文字去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實踐活動的參加,學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有效詮釋與抒發,寫作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與增強。
(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夯實寫作基礎
初中生若是要創作出一篇血肉飽滿、感情充沛且結構層次清晰分明的作文,語言功底不可或缺。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在閱讀過程中儲備大量的語言詞藻,寫作資料以及高分技巧,并讓學生達到筆筆生花,下筆有神的高超目的。為了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且大量的涉獵各種文章,教師應當要主動地為學生推薦經典地課外讀物,需要注意地是,讀物地推薦需要滿足學生地認知特點與興趣需求,要根據不同層次與階段的學生掌握對應的文體給學生,如說明文、記敘文以及議論文等。從而促使學生培養積累素材的優良習慣。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七年級《游山西村》一詩詞的教學中,其中有一句千古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申義為不管前行的路中有多么難行艱難,只要堅定信念,人生必然能夠撥開層層迷霧,得以絕處逢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此類型的詩句進行摘抄記錄,并未今后的寫作儲備素材,比如在表達堅強、勇敢等主題的作文寫作時都可以用到。教師要將生活處處都是寫作素材的認知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斷完成寫作素材的積累以及素材積累習慣的養成。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評價是助于學生從中明確自我,清晰自我定位,教師可以掌握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環節,同時也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革新與優化的核心環節之一。只有保障教育評價機制的適用性才能夠確保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學生作文綜合能力可以得到透徹的增強。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定然要著重關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與創新。
首先,語文教師在進行評價過程中,要完全客觀且理性的進行評價,切不可將主觀因素融入到評價當中,比如對學生本身或者其家庭狀況等。要利用最客觀、理性的評價去列舉學生的不足與缺漏之處,并附著有關指導與改正意見。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對于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優化建議,教師進行記錄并選擇一些具有意義且改進價值的意見進行采納,同時還應當要做到自我反省,明白教學評價中教師作為評價者更是作為被評價者。最后,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地閃光點,鼓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其學習信心的增強奠定基礎[4]。
結語: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不但是優良文化傳承與學生汲取知識的核心途徑,更是幫助學生情感表達與抒發的重要渠道,因此,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定然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不斷革新與優化陳舊的作文教學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作文練習機制,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與熱情,并為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帶來有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趙久芬.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34):149-149.
[2]李炳鑫.實現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方法的探討[J].考試周刊,2020,24(4):51-51.
[3]祝蕓.分類教學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9,17(7):63-63.
[4]張助良.新課標下關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的探究[J].中學課程,2020,13(16):49-49.
(屏邊縣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