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木煙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領域改革與發展,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教學重點。數學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上下功夫,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突破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挖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意思維,以此來促使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深度鉆研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滿足當下數學教學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研究策略
客觀分析,小學階段數學課程學習的壓力并不大,對學生的要求也不高,主要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過程。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方向,貼近實際生活來設定教學內容,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巧妙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課程學會積極探索,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
一、采用問題引導教學,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探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解決問題,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習對數學知識已有一定的掌握力和理解力,教師要營造一個具有科學性、開放性、趣味性的課堂環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努力鉆研教學模式,脫離保守的教學理念,結合本班級的實際學情以及學生的學齡特點、興趣方向進行教學設計。在創設問題方面要講究問題的層次感,過于簡單的問題容易讓學生回答上來,這樣的問題提問過多會失去興趣和熱情;過于一些較有難度的問題,學生們會感到吃力,回答不上來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教師也干著急。所以,教師要全面考慮,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問題設計,一環套一環的進行提問,用最俗氣的話來說就是給學生“挖坑”,帶有趣味性的問題,學生們才能有足夠的耐心一層一層地揭開神秘面紗,將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全身心投入于學習探討中,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課程時,為了能夠為學生們引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一上課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這樣說:“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四邊形的概念,誰還記得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對,通過對四邊形的準確認識,同學們一起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較為特殊的四邊形呢?”“鉛筆盒是四邊形,魔方的其中一面也是四邊形,相框也是四邊形”這時學生們還在爭先恐后的回答數學教師的問題,此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向同學們展示出可變相框這一教學輔助工具,將其設置成平行四邊形后,向學生們提問“這時什么圖形呢?它有什么特點呢?”此時學生們開始抓耳撓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作答。這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導入本節課的學習:“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平行四邊形》,學完之后,大家就可以對這個問題茅塞頓開了。”通過在課堂的導入環節設計懸念性的數學課堂疑問,就可以有效引發學生們的認知沖突,讓他們對數學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思維導圖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
思維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數學學科素養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指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切入思考,是教師應當掌握的教學技巧。但是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兩大誤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練習拓展思維,因此為學生布置繁重的作業,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倦;另一部分教師則認為,讓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拓展思維,于是在課上經常向學生提問,但并沒有考慮到問題的難度與階梯性,導致很多學生遭遇挫折,打擊了學習積極性。而思維導圖作為呈現思維的圖形工具,是教師應當掌握的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手段。
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這一節知識點中,教師可以進行科學合理地引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的相關內容,圍繞“圓柱”和“圓錐”這兩個關鍵詞來繪制本節課的思維導圖。為了能夠降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難度,教師給予一定的提示,比如圓柱的特點、圓柱圖形樣式、圓柱展開圖等知識點。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根據提示加上自身的理解來繪制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己來熟悉本節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重點內容,色彩對視覺的沖擊感能夠將學生帶入興奮的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強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深受學生的喜愛。
三、結合實踐教學,以數學思維推動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教育是學生在不同思維方式下得出不同的結論,通過得出的結論進行相互對比,學生從不同的思維方式中獲取新穎的數學知識,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也得到更好地發展。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使學生熟練掌握數學教學步驟,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意識,創造數學模型的思維,開展數學規律的探究。教師要創設出帶有創意性和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任其自由發揮,進而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注重學習和探討,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長久發展。
例如,在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一節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列舉,如:小明同學周末的時候來到圖書館,想借閱下面的書籍《開心數學故事》、《木偶奇遇記》、《游戲中的科學》。最少借閱一本,最多借閱三本,請問學生們有多少種借閱書籍的方法呢?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可以將它進行分類,把所有借閱的方法都整理出來。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最后在班級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們自告奮勇積極參與學習之中,分享出的借閱辦法讓教師大開眼界。教師一步步的指引,學生在一步步的鉆研探究,將問題通過合理的方法得以解決,在遇到較為復雜問題的時候,按照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再一一列舉,那么解決起來會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是當前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數學的抽象和邏輯關系更能深入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充分掌握應用的方式與技巧,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助于學生今后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明敏.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08):73-74.
[2]徐麗媛.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J].考試周刊,2021(06):86-87.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賴店玉墩小學? 3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