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張巖松
【摘 要】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國家政策“保增長+穩就業”的目標明確。但新冠疫情爆發后,我國經濟增長再受沖擊,經濟穩增長的訴求不斷強化。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于今年2月份發布《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創新做好招投標工作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的通知》(發改電〔2020〕170號),對有序開展招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提出一系列要求。提出大力推廣使用保函特別是電子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大力推進招投標行政監督電子化。一時間,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擔保業在內的各家金融機構,都在發揮各自的業務優勢,積極支持疫情防控,認真貫徹落實“加快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等通知要求,切實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關鍵詞】疫情;銀行保函;風險防范
電子保函是指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根據客戶線上申請,以CA證書加載電子簽名的數據電文為介質,通過計算機網絡向受益人開立境內保函的業務。2020年以來,隨著招投標電子化的推進,電子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以及紙質保函的趨勢日益明朗。保函電子化進程決定著金融機構未來市場的生死存亡。電子保函既是在幫助企業減負上的更進一步,也是推進工程擔保制度的必然進程。本文將通過后疫情時代,從發展電子保函的必要性、電子保函的對接模式、風險防控及發展方向四方面,以某國有大行目前的業務結構,闡述電子保函的現狀及發展意義。
一、保函業務的實質
目前,招投標市場上保證多種形式并存,包括銀行保證、保險保證、擔保保證等,實質是應申請人的要求,以出具銀行保函、保證保險、擔保公司保證的形式,向受益人承諾,當被保證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或承諾的事項時,由出具單據的金融機構按照保證約定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業務。針對申請人及保證受益人所屬地域分為境內及境外。本文研究領域僅限境內保證。
以國有大行建設銀行為例,多年來,該行保函業務以多樣合理的產品種類、嚴謹清晰的制度流程、便捷高效的客戶服務,在業內擁有首屈一指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截至2019年末,境內保函業務余額已超萬億。
在發展傳統保函的同時,該行積極響應國家“放管服”改革及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要求,領先同業推出的電子投標保函創新產品與服務,助力推動招投標流程電子化、信息化、規范化。2019年4月,建行河北省分行和四川省分行分別通過“惠招標”平臺及樂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成功出具電子保函,一舉成為全國范圍內首家通過“第三方平臺直聯模式”和“銀政直聯模式”實現保函電子化的銀行。目前,電子保函業務模式逐漸成熟,可多渠道實現電子保函業務落地,同時支持傳統保函與分離式保函的業務模式,客戶選擇更多樣,產品服務更加安全高效。
二、發展電子保函的必要性
1.國家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政策精神,為推動電子保函業務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19〕41號)對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提出相關要求,以保函電子化產品支持電子招投標在各行業領域全面推廣。
2.對于招標人,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通過線上電子化出函可降低工作量,同時,電開方式多采用CA互認加密技術驗證出函,全流程可追蹤可查詢,且方便查驗真偽。在一定程度上,整合投標項目管理文檔,實現投標項目便捷管理。
3.對于投標人,目前,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三方電子招投標平臺、招投標集團等數據發布平臺,均優先選用電子保函,將線下繳納現金的保證形式轉變成線上電子化出函,大幅降低了投標人的投標成本。同時,與傳統紙質保函相比,電子化保函實現全程線上操作,足不出戶即可提交資料申請出函,節省人力成本,省時省力。
三、電子保函主要操作模式
(一)直連模式
直連模式顧名思義,即有電子保函系統的金融機構,可直接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招投標集團、大型集團招投標平臺等,屬于招投標第一手信息來源的平臺進行系統對接,在投標方擬參與項目投標開具電子保函時,即可在平臺上選擇“出具保函”隨即跳轉到該金融機構電子保函開立界面。同時,金融機構可實現系統隨時可查詢電子保函出具狀態,以及開出后保函信息查驗等功能,并在保函到期或未中標的情況下,由平臺推送失效信息,聯動實現電子保函的線上注銷。
(二)綜合搭建模式
綜合搭建模式,即各大平臺(同直連模式中所述平臺類型)通過搭建一個綜合服務平臺,在該服務平臺上為各家金融機構預留對接端口,成熟一個上線一個,即投標人可在線任一選擇其中一家金融機構出具電子保函,該平臺公開公平,可現實各家金融機構報價、時效、保函品種、后續金融產品等信息,供投標人自主選擇。
四、電子投標保函主要風險點及防控
(一)風險點
1.以河北省近三年建筑招投標市場違約情況來看,2018年全省國有投資工程建設類項目19991筆,2019年全省國有投資工程建設類項目25142筆,2020年截至10月20日,全省國有投資工程建設類項目19502筆①,通過調查均未出現實質性未履行合同和違約行為。充分體現了投標保函金額小、周轉快、風險低的特點。
2.違約概率
投標保函的主要風險點主要是,一是中標后不簽訂合同;二是投標有效期撤回招標文件;三是中標后不能提供履約保函。但上述情況出現索賠的概率較低,主要是由于一是國家已經下文取消低價中標,被保證人中標以后無論是自己做還是后續分包都會有一定的贏利,所以針對上述條款的保證,被保證人不存在中途撤標或中標不簽合同的情形;二是建筑行業中標需要具備相應的建筑行業資質,且資質的取得成本較高,如果一旦出現違約,可能會被拉入黑名單或記入失信名單,對企業聲譽影響較大,違約成本較大。
(二)各家金融機構風控措施
1.擔保措施設定
首先,設置鋪底保證金。針對客戶在金融機構辦理的保函類別,設置鋪底保證金。其次,追加股東房產抵押;對于信用等級一般的客戶,同時追加股東的連帶責任保證。
2.其他風險防范措施
根據客戶的評級不同,從保函品種、保函文本性質(從屬性、獨立性)、期限等多個不同風險維度,進行單筆保證金及單筆最高額的限制。根據不同的風險維度,設定不同的單筆業務的追加保證金比例,也相應的減少了部分風險敞口。
五、發展電子保函的措施與方向
在“數字化經營”理念及“大數字”思維背景下,發展電子保函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也是各家金融機構搶占市場的主要利器。
1.支持各地政府全面推行在線投標、開標。與各地已經建立的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加快對接,配合、支持年內實現所有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在線投標、開標。
2.利用電子保函及擔保公司合作模式,協助改進招投標擔保方式。大力推廣使用保函特別是電子保函替代投標保證金,并利用擔保公司分離式業務的特點,給予投標人必要的擔保,降低投標成本、提高招投標效率。
3.挖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大型集團招投標平臺的組織建設需求,以及有資質的第三方獨立運營機構等主體的需求,通過電子保函系統出海來實現核心數據源客戶的維護與對接,有的放矢的開展電子保函業務拓展工作。
六、結語
由此可見,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隨著招投標電子化的推進,金融機構發展電子保函業務迫在眉睫,如何在現有風險防控措施下實現線上一體化出函,將決定著各家金融機構的未來市場占比及發展未來,電子化進程也將推進著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注釋:
①數據來源“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http://ggzy.hebei.gov.cn/hbggfwpt/jydt/salesPlat.html
【參考文獻】
[1]詹春德,修藝多,賽緒志,蘇艷嬌.工程領域電子投標保函運行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