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麗
【摘 要】國有企業需要積極的改革和創新才能跟得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的趨勢,這樣才能實現其長期的發展目標。在行政當局進行體制改革,以解決以往由國有企業管理的問題。文章分析了改革國有企業行政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國有企業當前的行政管理情況,并提出了一些創新措施,以改革我國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制度。
【關鍵詞】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改革;創新思路
現在國有企業的經營面臨著影響企業日常生產和長期發展的許多需要緊急解決的實際問題。國有企業需要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在反思中不斷前行,在新形勢下積極適應新任務,克服限制公司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加快和繼續調整現有管理模式的不適當部分,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最終目的。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成為促進國有企業發展的契機,在企業經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出發,國有企業應側重于通過提高行政效率來改善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向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一、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般來說,單位行政管理的主要職能是協調和服務。然而,由國有企業管理的,這些企業具有自己的特點,不但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全面、更一體化的商品和服務,而且還能在促進由政府領導的市場經濟中的公共秩序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我們的宏觀經濟環境更加健康。根據我國國有企業的長期發展,國有企業具有把政府和企業分開的明確特征,它體現了計劃經濟的特征。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有企業要探索新的發展道路,就必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推進政府和企業的分離,深化對市場的適應以及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明確表示,有必要激活市場經濟體系,加強經濟體系改革。國有企業是公共經濟的重要部分。因此,國有企業為了更科學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適應中央經濟政策,也必須在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實施徹底的改革。
二、我國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方面的缺陷
(一)國企未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
首先,關于國有企業運作的法規和規則,在實際運作上并不完善。由于行政部門不完善,部門職能分散,一些國有企業的運作質量和效率都很低。其次,國有企業的運作正逐漸發展。在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中,有些企業的管理模式與自身的實際發展不一致,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企業是通過模仿政府機構的管理模式。最后,管理體系不完整。因為沒有健全的管理體系,所以不能事先完全調查,容易導致決策錯誤,對國企的發展想當然的是不利的。
(二)國企目前的管理效率不夠
管理效率低下是國企目前行政管理問題的主要表現,這影響著企業的運營管理和公司事業理念的變化。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計劃經濟下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模式,具體表現為在機構繁冗、行政人員數量龐大、分工不明確等等。這些缺點的存在導致了國有企業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方法和員工對實施相關政策的積極性低下。另外,國有企業的規模比較大,有些國有企業在全國和世界各地都有分公司。這樣巨大的組織對管理效率有很大的要求。為了使企業能夠迅速有效地開發和變革,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實現自己的改革和突破,需要健全科學的管理組織。
(三)國企行政人員素質不高
大部分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都建立在計劃經濟期間,也就是說許多行政管理人員在那個期間就參與了進來。那時候對從業人員要求不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基本都不高,而且他們往往都以管理者自居,缺乏行政管理的經驗和技能,行政管理的基本質量不高。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現代管理應該轉化為服務的概念。但是,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者缺乏基本的管理質量和能力,缺乏現代的基本辦公室技術,因此給企業的內部運營帶來了很大的障礙,降低了企業經營的效率,嚴重落后于業務的各個方面,妨礙了企業的正常運用。另外,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缺乏最基本的服務態度,各部門之間的互相扯皮,管理者和員工的對立等,嚴重影響著企業的形象。
(四)缺乏標準化的行政管理意識
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缺乏科學標準化的行政意識。首先,管理者沒有明確理解自己的工作,專業水平也不高,沒有認識到行政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有些企業職員甚至認為企業的行政人員很懶,缺乏一定程度的專業性。選擇候選人升職時,他們不考慮他們的專業意識,而是依賴于裙帶關系和個人感情。有些企業甚至任命打算退休的技術人員擔任管理職務,管理在別人眼里是老年人的職業。這些降低組織權限的行動會嚴重影響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行政管理過于集中而不是專業化的。最后,企業整體管理無法逐漸滿足企業本身和市場的需要,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三、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改革與創新路徑
(一)要強化主體的責任意識
堅持黨政領導是國有企業的獨特特點。黨的領導必須是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核心。首先,加強政黨領導。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限制,將公司治理機構納入黨組織內部,將建設黨內的戰斗堡壘和加強公司部門的管理結合起來,并使國有企業能夠在行政管理部門的改革和創新中提供服務的方面發揮出領導作用;其次,要通過嚴格學習《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來加強和黨的聯系,重點是將日常工作聯系起來,促進中共的建設和生產一體化,并同時推進黨治黨與行政管理事務的結合。最后,要強調壓力傳導,明確公司組織、協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的“權力界限”,強調日常監督的關鍵職能和重要性,加強對公司董事待遇和公司支出的管理,以及促進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制度的創新。
(二)建立先進行政管理模式
在行政管理模式改革過程中,改革進程應充分反映國有企業的特點,同時實現企業管理體系的內部一體化,并促進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重點放在公司治理上,摒棄陳舊和過時的公司治理理念,從科學的角度正確地選擇高質量的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公司管理和吸收做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體系以及不斷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第二,建立明確和具體的問責制度。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應該是“潤滑劑”,以使企業快速運轉。應當明確部門的責任和任務標準,應當協調企業內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保持組織對外部情況的敏感,及時調整現有的模式,重新設計工作方法,并繼續適應新趨勢。 第三點是,推行電子政務,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持續融合與升級,各個領域都在朝信息化靠攏。最開始的時候,是西方的IT公司建立了一個信息管理模式,這些互聯網領域的公司本身就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所以最早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然而,西方的一些傳統產業和其他企業已經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公司管理部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國的國有企業雖然是國家控股,但也可以學習一下西方的信息化模式并進行創新。目前,一些中國國有企業已經完成了其行政信息化的建設,而一些公司則在國有企業的董事的支持下,完全完成了生產和銷售信息化的建設,并使用了國際公認的ERP件和SAP等先進的軟件。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以解決浪費問題,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形象。
(三)提高工作人員素質水平
首先,員工的思想覺悟方面必須保證其清醒而明確。國有企業必須組織群眾以常態化的方法研究黨的原則和方針,在思考和行動上與黨中央委員會保持一致。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黨的原則和方針通過在同一水平上下調整的方法,保證其是由大眾親自執行。二是確立“克已奉公、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在領導大眾服務方面做好工作,成為黨和國家運營的助推器和推動力。另外,需要主張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國企的事務可以說是非常繁雜而忙碌的,但不能因為忙碌就隨意犯錯誤或者消極以待。每項工作的處理和實現都需要落到實處,在實際環境中獲取前沿信息,提供全面、客觀和詳細的管理工作信息,然后進行進一步的工作,以承受所有人的監督和檢查。此外,必須經常注意保持認真、謙虛和謹慎的工作方式。無論要接待的人在哪里,我們都要平等對待他們,認真工作。這種績效是提高員工質量的最好方法。
(四)樹立科學有效的行政意識
國有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思維的指導,行政機關的改革離不開科學標準化的經營意識。改革和開放后,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大膽放開心扉,按照國家政策建立了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使一些國有企業從面臨破產危機到安全度過。但是在市場經濟的趨勢下,一些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幾乎沒有效果,很快被新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排除了。隨著互聯網模式的開發,許多互聯網公司依賴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行政理念,企業在短短幾年內就能取得巨大的飛躍。認識到這些問題后,我國的國有企業也采用基于信息化的行政管理模式,用一些先進的軟件取代以前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但這樣是不夠的,國有企業不僅要增加信息技術的使用,還要加強最新行政理念的普及度,提高對商業活動的認識,并在國家企業的管理中實現真正的信息化建設。
四、結束語
作為社會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勢下,不僅是國有企業,其他類型的企業也一樣,必須繼續改進其自身的結構以及行政管理結構,以便在市場動蕩的市場環境中隨時保持活力,占據主導地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更大的經濟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文垚.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創新路徑淺析[J].精品,2019(6):022-022.
[2]韓冰.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現存問題及改革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02):9-10.
[3]劉劍平.關于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幾點思考[J].新絲路:上旬,2019(004):0041-0041.
[4]許云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思路的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
[5]張曉峰.目前電力企業行政管理創新的方法探討[J].赤子,2018(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