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犁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但是網絡的濫用給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學習下降,甚至使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作為學生的家長和老師應該在強化網絡環境的前提之下,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及心理教育,使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
【關鍵詞】網絡;學生;思想品德心理教育
一、網絡環境下給學校思想心理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網絡環境使思想心理教育復雜化
教育者在向學生傳授思想心理教育育時,要注重適度性和特定性,同時也要注重被教育者的反饋。傳統的思想心理教育育工作主要是通過老師授課、談話以及各種媒體的廣泛傳播,來達到對公眾進行思想心理教育育的作用。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控制,但是隨著網絡文化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更方便快捷,無論何時何地信息都可以傳播,突破了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導致網絡上有非常龐大的信息系統和數據,這些數據可能與教育者和傳播的思想理念不同,因此會造成思想心理教育育的過程十分復雜。
(二)對思想心理教育育者素質要求更高
思想心理教育者要想向學生傳達思想心理教育,其本身應該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教育者存在絕對的信息優勢地位,但是在網絡環境之下,人們可以通過移動工具,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教育者在此過程當中所處的優勢地位已經喪失,甚至有的老師信息來源還不如學生廣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地查到各種公開的信息,而教育者卻可能由于年齡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熟悉的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所以在網絡環境之下,教育者進行思想心理教育育,必須擁有更高的素質要求,否則當學生談論某件事情時,老師完全不知情會,使得整個教育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1]。
(三)對思想心理教育育方式要求更高
在教育者傳統的向學生傳達思想心理教育育,使更多的采用的是講例子、擺事實的教育方法。但是隨著網絡以及計算機的飛快普及,這種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思想心理教育育急需面臨新的改革。如何突破時間地點和場合的限制,向學生傳授更深刻的思想心理教育育是老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網絡環境之下,對思想心理教育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網絡之下向教育者傳授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可以在短時期之內發揮最大的作用,促進教育的有效性。
二、網絡環境對學生思想心理教育育的影響
(一)網絡環境使學生價值多元化
學生在互聯網上瀏覽和學習的同時,不僅會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提升,也會吸收一些多樣化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有的正確有的錯誤,比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等,會嚴重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沒有十分明確的分辨能力,所以面對互聯網上課中紛雜的信息所傳遞出來的不同思想,學生們的注意力常常會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學生們的價值觀也會被這些事物所掌控。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文化霸權的勢頭,對我國的核心文化價值觀和主旋律起到了空前的威脅,對我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有著嚴重的危害,所以青少年在此環境之下,心理必然會受到網絡上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造成價值觀的多元化不同學生的價值觀可能會出現分歧,甚至學生之間出現沖突[2]。
(二)網絡環境下學生交際能力下降
當今社會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很多家長過于擔心自己的孩子長期沉迷網絡游戲,不和家人以及其他朋友交往。事實上,網絡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整個世界處在不斷聯系的環境當中,通過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地聯系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人。學生在此環境之下逐漸習慣了在網上與他人交流,對身邊的人會忽視。學生階段是培養人際交往的重要階段,也是在學生內心植根人際感情的重要階段。倘若學生整日與互聯網打交道,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學生的自我封閉,甚至學生在面對面活動時也會通過網絡進行交流。這不僅會對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會使學生容易引發緊張孤僻的不良情緒。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會被網絡上充滿迷幻的信息所迷惑,對網絡交往擁有較高的期望值,一旦在網絡當中上當受騙,必然會影響該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
(三)網絡環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網絡當中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有好有壞,諸多不良信息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當今時代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過度沉迷網絡,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以及暴力游戲給學生帶來的刺激,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之下,體驗殺人的快感。在現實生活當中影響了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對生命過于漠視,不尊重人性,思想過于極端,不與同學交流,性格孤僻,對他人和事物缺乏責任感。網絡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在網絡上學生很難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經常會被各種形形色色的信息所迷惑,不良信息的泛濫嚴重的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的價值觀嚴重扭曲,最終會造成學生的墮落,甚至引起犯罪行為。
三、強化網絡環境下學生思想品德心理教育對策
(一)加強校園網絡建設
學校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課程,還要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當中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讓網絡成為青少年學生思想感情釋放的平臺。學校要注重學生的上網需求,設計精美的校園網站以及健康有益的校園欄目,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指導學生用文明的行為使用計算機網絡,并且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在校園網建設當中,要積極運用能起到榜樣作用的影視作品、人物以及世界名著,同時可以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和老師的優秀課程在網站上展示,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地瀏覽,在學生當中也能起到有效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有樂趣的環境之下,促進知識的提升。將主流的思想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促進學生的品德教育。不僅如此,在建設校園網以及學生上校園網的過程當中,也能有效地加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家長在此期間起到了監督和監管的作用,及時發現學生在網絡上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并予以糾正。
(二)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
網絡系統的管理隊伍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管理才能。學校在建設網絡過程當中,應該加強管理隊伍的建設,讓管理隊伍能夠從理念之上注重學生的德育工作,及時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調整管理措施。不僅如此,校園網的管理者必須要熟練地使用校園網和互聯網,讓其成為文化和教育的傳播工具,熟練地運用各種軟件及時屏蔽不良信息,否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要根據學生的需求,推薦學生喜歡的音樂和書目,通過有趣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最后要加強校園管理隊伍的素質建設,加強網絡知識培訓,使每位網絡工作者都能成為學生德育教育的促進者和傳播者,讓學生在現代化的網絡環境之下,促進思想品德的提升[3]。
(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就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的行為產生偏激,會危害到社會的秩序,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的老師都應該理解、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從內心深處對學生更多的信任和諒解,用多方面的方法去了解鼓勵、溝通、寬容學生。同時在學生犯錯時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而應該了解事情的緣由,做到提醒學生,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校時間產生的心理問題。利用網絡可以建立心理輔導網站,讓學生有心理問題可以到網站上進行咨詢,網站的老師也需要有相應的輔導學生的經驗,及時為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和障礙,緩解學生的緊張和矛盾的心理。學校也可以通過學生在校園網站上匿名評論的方式收集學生的信息,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保障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注重家庭教育
俗話說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家庭環境當中,家長要充分的認識到網絡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網絡不僅僅是傳統家長認為的對學生的學習有阻礙作用,如果合理的利用網絡可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提升學習。首先,家長要從理念之上轉變對網絡的認識要認識到網絡是具有兩面性的。其次,家長要合理的控制學生的上網時間,避免學生過度沉迷于網絡。同時家長也可以掌握必要的網絡知識,能夠引導學生瀏覽健康的網站,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當發現學生在網絡上出現不良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和引導,避免言語過激傷害到學生的心理,家長只有注重家庭教育才能完善學生的心理。
四、結語
總而言之,網絡環境之下,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盡管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各種信息的充斥仍然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此環境之下,學校在教育方式上應該加強創新,不能依賴傳統的教育模式,固化學生的思想,要加強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尊重學生的合理需求的基礎之上,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能力,讓青少年有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參考文獻】
[1]李艷紅.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探討[J].才智,2017:63.
[2]甘陶陶.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對策研究簡? [J].同行,2016:267-268,.
[3]黃亞萍.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