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興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了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貫徹素質教育思想, 將培養學生獨立人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使自身的綜合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育方法
一、確立角色意識,提高教學實效
(一)教師在教學中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承擔著復雜的角色定位,但是這個角色的定位是靈活的。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下,教師總是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將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進行有效地控制, 成為了小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控制者。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控制者、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進行分組,通過合理分工、搜集資料等方式去進行問題的解答,形成一定的認知突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語文主題文藝會”,將活動的組織、表演的內容和環境的布置都交由語文課代表和其他幾名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教師則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和學生共同合作去完成文藝會的設計,在適當時機對學生進行適時地引導。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形式全權由學生來進行安排,不僅在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在教學中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語文學習有著非常殷實的資源條件,也有合適學生的語言環境,可以說語文課程資源是無處不在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課本當成唯一的語文學習資源,這樣的想法不僅片面而且狹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都能作為語文課程的學習資源。在課程資源擴大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范圍也跟著隨之擴大,日常生活和大自然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條件,這樣的范圍擴大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便利。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程的開放性特點設計教學過程,充分利用身邊和周遭環境以及電子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
二、巧設情境,激活課堂
(一)結合情境表演再現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情感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情境表演”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想象模仿文章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情感、語言等內容,讓學生將自身代入到文章的角色中,與其產生共鳴,將文章中的情形再現,以此來促進學生情感的形成。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還為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方向。小學語文科目由于大量的文字、少量的畫面,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 PPT 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色彩鮮艷的畫面、豐富的圖片、新穎的學習內容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接觸到更多豐富的知識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音樂加入到教學情境的創設中, 好聽的音樂可以幫助學生舒緩心情,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通過背景音樂更好地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使課堂效率進一步提升。
(三)利用語言藝術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藝術的科學應用可以實現學生情感體驗的合理豐富。小學階段學生缺乏豐富的社會實踐,因此,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利用語言藝術進行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語言藝術的科學應用能夠進行生活實際合理創設,同時代入真實的情感色彩。
三、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
(一)運用富有趣味的方式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的創建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有了好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真正地融入到學習中去。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如果沒有使用能夠引起他們注意力的方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就不容易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該將小學語文教學和情境創設相融合,將生硬的語文知識轉變為生動的課堂情境。例如在進行漢字教學時,傳統模式下對于漢字的教學通常會對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和訓練,由于課堂的不生動無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漢字教學中創設不一樣的情境模式,例如游戲識字情境或者是故事化識字情境模式,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如游戲識字情境,以小學一年級第一課的漢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蘿卜蹲”的游戲來進行課堂創設。讓學生將不同的字戴在腦袋上通過喊口號的方式來進行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對漢字進行認知鞏固,提高學生對漢字的掌握程度。
(二)開展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是建立在興趣基礎之上的,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就是要創建一個能夠對學生學習有幫助,同時又生動有趣活躍的課堂環境。教師在打造生態課堂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建設中,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使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可以創設角色扮演、外出實踐等方式進行。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學習過程中,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 再利用自由分組的形式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扮演,最后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學生票選出演得最好的一組。在預習時學生就要對角色的內容進行分析,這時就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避免了教師講課文內容的這種枯燥的模式。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任務即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精神以及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運用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只有運用這樣的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韋沁.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看圖寫話課堂的構建策略探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04):22.
[2]王玉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探討[J].學苑教育,2021(09):35-36.
[3]周婧.淺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21(2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