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的思維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而數學活動要求幼兒要有邏輯抽象思維,正因為這種矛盾,如果讓幼兒學習數學,其難度是比較大的。為了有效降低難度,教師應該盡量使用生活化和游戲化的語言,以便于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智力等相關能力的發展以及推動大腦的發育。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實現生活化和游戲化。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探究
引言:
在幼兒園中開展數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幼兒的心智以及促使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參與數學活動并進行相關的學習,幼兒的知識量大大增加、智慧也能得到提高。但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幼兒是獨立的人,他們與成人之間各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幼兒園的各種活動的開展都應該重視采用正確的方法、提高活動趣味性,讓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作用充分在活動中體現出來。
一、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生活化和游戲化的語言
當幼兒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活動的時候,教師并不是作為局外人的身份存在的,此時教師應該認真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并且充分思考,想一想應該如何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讓幼兒更好的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以及相關的技能,以便于大大提高活動效率和質量。在實際活動中,教師通過運用生活化和游戲化的語言,可以大大拉進于幼兒的距離、讓活動變得更加親切、激發幼兒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充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種符合他們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習慣以及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方法對于促進他們理解和掌握相應知識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數字教學活動中,面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教師就可以設計“請出數字娃娃”的小游戲,并借助生活化語言進行組織。
師:(拍7下手)“聽我拍了幾下手?”
幼:“7下!”
師:“你們要比我多請出一個數字娃娃。拍拍手,拍幾下?”
幼:“拍拍手,拍8下!”
在這種游戲和生活語言的支持下,無形中將“7+1=8”的數字相加規律展示在幼兒面前,有助于提升大班幼兒的數學計算思維。同時,幼兒更好地理解、記憶和掌握數字,同時也提高了數學活動的趣味性、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讓幼兒充分想象、讓他們感受到了數學帶來的樂趣和魅力。
除此之外,在與幼兒交流溝通時,教師必須要使用溫和的語言,如果發現有幼兒的思路沒有跟上教師的步伐,要進行善意的提醒和督促,以便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創設生活化和游戲化的良好情境
對于幼兒來說,生動形象和真實的教學情境能帶給他們輕松愉悅和和諧的活動體驗,并且具有“附屬學習”的功能,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他們從小形成健康積極的態度和情緒,為之后積極參與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教師要加強力度創設生活化與游戲化的情境,一方面讓幼兒得以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促進他們產生情感共鳴,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這對于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和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開展以五以內的加減法為主題的數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娃娃水果店”的游戲活動,活動開始之前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水果,因為水果貼上價格標簽,價格的數字在五以內,然后組織幼兒分別扮演收銀員和顧客等角色,依次開展游戲情境活動,積極鼓勵和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并自行計算,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激發他們的數學潛能。
三、提供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材料
由于年齡的限制,幼兒具有好奇心強的天性,他們認識周圍世界和大自然的最主要的途徑是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教師要緊緊掌握這一特點,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實踐機會,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師更要提供游戲化和生活化的材料,借助材料解放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探索和實踐。在幼兒自主活動的過程中,他們能自由的使用自己的游戲權利,久而久之,必然能積累豐富的經驗表現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設置生活化和游戲化的問題
在開展數學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其中設置科學合理的數學教育問題就是重要的內容。在傳統的活動模式中,大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提問在活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很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對不對?”“是不是?”這一類封閉式的問題,既不會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提高,也不會引發他們思考和探索。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要求教師要實現問題的生活化,把幼兒熟知的素材融入到問題中去。與此同時,針對于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一事實,教師也要把游戲和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講解長方體、三角形等內容時,設計搭積木游戲情境,當幼兒出現以大塊積木或形狀比較標準的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為“地基”等行為時,教師就可以提出“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搭地基有什么好處?”等問題,引導孩子們做出“這樣做會讓積木更穩定”的回答,深化其對立方體特征的理解。再者,教師還可以反向提問,如“將三角形積木放在最下面可不可以、為什么?”等,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更深入地思考數學幾何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階段的任何教育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基礎性和啟蒙性強,數學活動的開展是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在活動中融入生活化和游戲化工具的能力,以便于調動幼兒用已知經驗來理解和感知數學中的數量關系,加深他們的記憶和掌握程度,最終從小幫助他們形成對數學的興趣愛好,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真.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現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2]王淑丹.幼兒園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135-136.
[3]楊芬.“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2:121-123.
山東省東營市春蕾幼兒園 2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