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紀中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廣州 510225)
插畫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起到了從繪畫基礎轉向設計基礎的過度作用,廣泛應用于書籍設計、平面廣告、產品包裝等領域,對培養學生專業素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加大插畫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的插畫課程更加重視作品形式感的訓練與表現技巧的提升,課堂練習習作完成度不高,缺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導致學生在插畫創作中,不能很好地吸收應用傳統文化藝術,達不到插畫課程應有的教學效果。在插畫課程后期往往忽視插畫的應用與推廣,學生們辛苦創作的插畫作品僅僅是一個學習證明,沒有轉化為有用的商品,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總之,在傳統文化日益復興的時代背景下,插畫設計也要進行大膽的改革,立足南粵文化,拓寬傳統思維的表現形式,將優秀的南粵文化與新穎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培養具有傳統創新能力的插畫人才。本文通過創作插畫的主題內容、表現形式與推廣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南粵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環境,逐漸形成了務實、創新、開放的特色地域文化。在插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往往忽略對插畫主題重要性的強調,過度注重技法知識的學習,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插畫創作體系,對今后的插畫創作帶來不利影響。近年來,在插畫教學上,嘗試發掘南粵優秀文化內容為插畫創作主題,以插畫主題創作的需要,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使學生在課程中學會插畫主題創作的完整過程,同時在探索插畫的教學與傳統文化和愛國精神結合,讓學生在插畫課程的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提升思想品質。在課程開始階段給學生幾個大的方向,讓學生以組的方式進行選擇與調研,了解相關知識背景,為插畫創作準備充足的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對地方文化保護的重要方式,也是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目前廣東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65項和省級非遺項目701項,如國家級非遺項目粵劇、廣東音樂、獅舞、粵繡等,非遺項目本身就具備較強的文化屬性,學生在繪制非遺項目的同時,也對非遺項目的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對南粵文化的認知,繼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創作在插畫課程教改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也取得了較多的成果。

圖1 學生插畫課程作業之一
廣東在近現代民族革命中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革命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的光輝的事跡彰顯了南粵文化中最優秀的愛國精神品質。如革命英雄人物:孫中山、廖仲愷、何香凝等。革命事跡:虎門銷煙、廣州起義、三元里抗英等。學生在插畫繪制的過程中,對這些英雄人物又進行了重新的認識,學習他們的優秀品格,將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提高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以革命英雄人物與事跡
神話故事是地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內容之一,這些故事往往流傳于民間,是有一定的風俗習慣、價值信仰、行為方式等內容構成,是人們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五羊傳說、波羅誕的傳說、增城何仙姑等,在插畫的創作中采用提取當地文化元素結合現代插畫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在創作實踐中使個人的審美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熱衷于這類題材的選擇,容易產生較好的插畫作品。
插畫藝術是由插圖藝術演變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插畫的表現形式得到極大的擴展,應用的范圍也不斷擴大,插畫已經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形式服務于內容的教學理念,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內容找到合適的表現形式,創新活化南粵文化的表現手法。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三種表現形式:
寫實表現是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之一,對學生的造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通過線條或者色彩對物象的真實再現,在造型、細節、神態等方面刻畫較為深入,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素材的收集,重點把握人物形象與場景的草圖的繪制。在創作內容上以表現革命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跡主題,采用寫實的表現方式,能更好地再現英雄人物的形象特征,給人以真實感。
卡通表現是青年學生最喜歡的表現形式,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很大,往往通過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塑造可愛或“酷”的形象特征。采用卡通表現手法的主題內容通常較為輕松、活潑,有較大的創作空間。學生在造型上受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的影響較大,使學生掌握卡通造型的基本方法,結合自己的審美塑造形象,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在創作內容上以神話故事這類的主題,帶給人以親切、詼諧的感受。
裝飾法表現形式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通過對裝飾性語言的使用,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強烈的藝術風格。裝飾法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適用于大部分的主題要求,在非遺主題上采用這種表現手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圖2 學生插畫課程作業之二
在插畫課程的教學改革上,增加了插畫課程后期的一系列推廣活動,通過對插畫作品與文創產品有機結合,以豐富的產品形式和多元化推廣方式,在短期內快速提高學生插畫作品的影響力,形成以展促教、以賽促教的良性循環,提高學生對插畫課程的積極性和獲得感,為插畫課程結束后持續學習打下基礎。
傳統的插畫作品展示方式是將作品裝上鏡框直接展出,這樣的展示方式形式較為單一,帶給觀眾的印象不深刻。將插畫以文創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結合不同的材質和載體,產生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提升插畫的表現力,極大地豐富了展示效果。給觀眾帶來了不同的視覺與觸覺體驗,增強了觀眾對作品的親和力。通過文創作品的設計,使學生在對印刷技術、材料性能、價格定位等相關問題有了更多的關注。
移動互聯網成為當今人們最重要的社交媒介,2020年移動網絡的用戶達到9.86億人,移動網絡平臺極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在線下展覽的同時制作推文內容,將繪制的插畫作品及設計的文創產品,進行重新編排設計,制作出形式多樣、內容精美的推文,引導學生通過微信、微博、頭條等平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短時間內形成有影響力的宣傳效果。
專業性設計大賽是設計專業重要的交流、溝通、評比的平臺,也是作品得到專業機構認可的重要途徑。在插畫類的大賽中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高校插圖設計大賽,中國插畫藝術大賽等和其他省級的綜合性大賽如大廣賽、中南之星設計大賽、GDC設計大賽、平面設計大賽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高級別的設計大賽,通過大賽檢驗教學效果。
近年來隨時消費水平的提高,旅游、購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廣東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多年來旅游收入居國內首位。將部分優秀文創產品與旅游商店進行合作,通過文創產品的輸出,擴大南粵文化的影響力,鍛煉學生推銷自己作品的能力。商業合作也為學生提供了創作的動力,更愿意以南粵文化為主題創作新的插畫作品。
在插畫課程教學改革,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學生作品的獲獎和商業銷售的成功提高了學生對插畫課程的興趣。以南粵文化為主題的插畫創作,使學生有了更多發掘南粵文化資源的契機,潛移默化地受到南粵文化的熏陶,通過所學專業知識繼承和發展南粵文化,使學生在掌握插畫主題創作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的精神品格,事實證明插畫教學改革措施是可行的,學生的插畫作品符合時代審美特色,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通過插畫課程后期作品線上與線下展覽、專業比賽和商業推廣,提高南粵文化的知名度,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改進插畫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插畫設計人才,實現了插畫設計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