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仁
摘要: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關系著各高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成效。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其特殊性,存在學習環境適應、專業選擇、就業壓力、人際關系處理、理想與現實差距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文從實際案例出發,簡要闡述大學生自我傷害發生的原因、過程、征兆,為高校預防、避免各類心理健康危機事件的發生,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提高防范技能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
下面以王某事件為案例:
案例簡介:樂觀開朗的王某(女)與同班劉某(男)新生入學開始認識,后來兩人互相喜歡。因各種原因,兩人感情受挫,當晚患有先天心臟病的王某與舍友聚餐,在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飲酒,而后王某便過量服用藥物進行自我傷害。隨后班級同學發現王某的朋友圈異常內容,學校對該事件進行了處理。
一、大學生自我傷害的產生原因
大學生自我傷害心理危機是由多種因素同時作用而產生的結果。主要有:1.情感受挫折。2.心理障礙。3.生理上的疾病。4.學習與就業上的壓力。5.經濟上的壓力、家庭因素。6.環境適應不佳、媒體和周邊生活環境影響。7.較弱的挫折承受能力及不成熟的思維方式。經過事后調查,上述王某事件存在7個因素的影響。
二、大學生自我傷害的過程及征兆
一般來說,大學生的重大心理危機(如自我傷害)要經歷一個過程,有較明顯的征兆,把握心理危機過程、準確識別征兆是防范危機惡果和救助的關鍵。
根據前人研究,自我傷害的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即自我傷害動機產生階段、矛盾沖突階段、做出決定、實施行為。
征兆:語言上表現出厭世或不自然地談論有關生死的話題等;行為上有明顯的改變;心理、情緒等方面有變化較大;生理上表現出突然的身體不適。
三、大學生自我傷害防范措施
通過教育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認知,提高其應對挫折的能力是防范其心理危機產生關鍵所在。
(一)完善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制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要求,為了大學生能健康成才成長,各高校須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心理健康專職或兼職教師數量、心理咨詢輔導上下足功夫。抓實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升級服務學生的能力,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進來:1.積極構建個別心理咨詢服務。2.電話、線上咨詢多渠道服務。3.建立、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一人一方案式的疏導、矯正和有效幫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
一直以來,學校的領導聯系班集體機制和黨員對困難學生的幫扶機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事件發生之前和之后,王某都進行了心理測評和師生談心交流、心理疏導等,釋放心理壓力。鼓勵王某和其他存在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到專門的機構進行咨詢,明白生命的意義,幫助學生成長。班主任(輔導員)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和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宣傳和討論。
(三)發揮專業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育人功能,形成齊抓共管機制
提高專業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技能和知識水平,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課間、課中及課后的能動性和言傳身教。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隨時溝通,形成齊抓共管機制,隨時掌握學生心理、學習、生活等狀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實踐活動中,準確鑒別學生學習困難、無動力等現象背后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并進行及時輔導,及時解決問題。
(四)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自助和互助
大多數時間里,大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異常表現最容易被處于同一時間、空間的同學所察覺。上述王某的情緒、情感、心理等的變化是最先被同學察覺的,且同學間進行了相應的談心談話疏導。同時學校也可根據學生自助和互助情況,調整學生工作方式和內容,精準處理危機,指導下一步學生工作的開展。
(五)建立家校雙向互動機制
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長離不開家、校聯動機制的開展。王某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聯系了其父母,并了解到王某的家庭情況,在高三時王某就有過自我傷害行為。根據實際,與其父母交流了一些心理學、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向家長推薦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心理咨詢輔導、干預診所和機構。
(六)積極治療大學生中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并加強管理
對存在精神、心理異常的大學生,需要專業醫療機構的及時鑒別與診斷。對于確診后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科學治療與嚴格管理雙管齊下,以防止各種類型的自我傷害的產生。據統計研究,自我傷害者存在較大概率的二次或多次自我傷害的現象,因此要尋根究底其“心病”所在,開展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根據自身特點培養其積極向上健康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對于利器、有毒藥品等需要嚴加管控使其不能接觸,避免獨自到樓頂、窗臺等處;針對自我傷害傾向嚴重的,必須進行24小時專人看護。
班主任(輔導員)是學生成才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有著極其重要的育人使命。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平時多關注、關心學生,多進行談話、談心、交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和教育。經常性與家長溝通、交流學生在校表現。積極發揮班委、班干部作用,充分發揮自助和互助機制。另一方面提高班主任(輔導員)、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學生。
參考文獻:
[1]雪婧,王建允,富紅丹.如何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預防體系[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8,30(6):699-701.
本文為西昌學院科研項目輔導員專項(項目編號:FD20201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