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我國語文教學創新改革迎來重大機遇。語文教學在新時期更要承擔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正確人生觀的重任,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也成了一種必然趨勢。鑒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語文教學中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開展情況,并提出具體優化策略,旨在為更好地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活動獻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2-135-02
【本文著錄格式】王雅潔 .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22):135-136.
前言
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系統工程,若想達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具體而言,應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在把握好經典古詩文誦讀價值的同時,還要注重制定良好的誦讀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消除傳統古詩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真正激發學生對古詩文誦讀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經典古詩文誦讀的必要性
經典古詩文誦讀作為近年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成功探索和嘗試,其具有以下幾個意義:首先,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圣賢君子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人格典范,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其也需要學習一些具有較高價值且教育意義豐富的道德準則,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等。一些經典古詩文中的名言警句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學生通過誦讀可以汲取精神營養,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小學會做人的基本準則,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繼承并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一些經典的古詩文,特別是那些千古流傳的名篇佳句,都有著優美的韻律和雋永的含意,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優美的韻律和雋永的含意進行欣賞和體會,有利于學生更加精準地把握其中的美感和意境,使學生在感受到語言魅力的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提高文學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最后,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與一般現代文不同的是,經典古詩文通常都具有文辭華美、意境深遠的特點,其皆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精華,如《詩經》《論語》等經典名作,還有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等文學大家的古詩詞,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誦讀這些古詩文是學生提升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讀文學大家的作品,就是與文學大家交流,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感受到古文學的魅力,借鑒到優秀的文學創作經驗,豐富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和文學創作水平。
二、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現狀
目前,許多學校在進行語文經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用于誦讀的經典古詩文選篇不夠理想。選擇恰當的經典古詩文是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基礎和前提。當古詩文的選擇不夠恰當時,便很難發揮出誦讀應有的效果。許多教師在選擇古詩文時,很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挑選,而是更加注重古詩文本身是否經典。還有一些學校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開展古詩文誦讀競賽活動。一旦誦讀被賦予功利性,教師對于古詩文的挑選便會更加注重競爭性,選擇難度較高卻不符合相應年齡段學生理解能力的文章,同時背離了經典古詩文誦讀的初衷。
其二,學生誦讀的熱情尚未被激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在開展古詩文誦讀的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會讓學生感到十分刻板,對于古詩文的誦讀缺乏熱情,且存在一定壓力,無法更好地理解詩人創作篇章時的心境以及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涵,而是過于注重如何將篇章背誦下來。當心態和目的發生變化時,就會背離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初衷。
其三,誦讀的次數較少,影響誦讀效果。一些經典的古詩文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的,其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非淺顯易懂,需要學生反復誦讀才能參透。然而部分學校在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并沒有讓學生采取反復誦讀的方式,而是淺嘗輒止,致使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不夠深刻,很難真正參透其中的深刻內涵。
其四,古詩文的誦讀沒能做到活學活用。進行古詩文誦讀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提高文學素養,更是希望將古詩文中深刻的為人處世道理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但有些教師在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并沒有將名篇佳句中的深刻道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起來,使得誦讀活動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策略
(一)做好誦讀選篇工作
做好誦讀選篇工作是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優化策略之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其對于古詩文誦讀的偏好來選擇恰當的古詩文內容,具體而言,就是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相應年齡段的思維邏輯特點,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取得的誦讀效果才能更加理想。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所選擇的古詩文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進行古詩文誦讀的選篇活動。教師可以提前篩選出一些經典古詩文發給學生,以投票的形式了解學生最想誦讀的篇章。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轉變以往的被動灌輸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夠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古詩文的偏好,也有利于后續古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
(二)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
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是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又一優化策略。為了引導學生在古詩文誦讀活動中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則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激發,教師便可以更好地開展誦讀活動,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考慮到學生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泛讀的方式,引導學生與教師共同朗讀優秀篇章,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對篇章產生直觀的好感與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呈現出有別于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進而主動調動自己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需要掌握正確的誦讀技巧,誦讀中無論呼吸、發音、吐字、語速等等都要有所變化,當教師以正確的誦讀方式為學生示范時,會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文誦讀與以往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經典古詩文誦讀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背誦方式,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在經典古詩文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當學生出現讀音、停頓等錯誤時,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此外,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針對古詩文中的一些經典詞句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其進行答疑解惑,形成良好的互動,做到教學相長。
(三)要求學生反復誦讀
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是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又一優化策略。在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經典名篇,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而并非蜻蜓點水般流于形式。根據上述分析可知,一些古詩文通常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語言比較晦澀難懂,并且所蘊含的哲理比較深奧,若淺嘗輒止,便很難正確、深刻理解。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其反復誦讀,甚至是爛熟于心,如此方可參透其中的深刻內涵。同時,教師需要挑選出一些有背誦價值的古詩文,對其進行逐字逐句講解后,要求學生背誦下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自然可以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是大有裨益的。
(四)活學活用
教師在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古詩文進行靈活運用,將一些經典古詩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起聯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可將經典古詩文誦讀作為豐富語文教學手段的方式之一,使古詩文課堂教學與一般課堂教學實現良性互動。另外,在內容上,可以運用經典古詩文進行新課導入,或是進行課堂小結,以及將其作為作文評語等等,讓經典古詩文能夠與學生的語文學習深入融合,讓名篇佳句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形成良好的古詩文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積淀。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已經成為必然選擇。在誦讀教學中,要注重做好選篇工作,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并做到活學活用,使學生在接受經典古詩文誦讀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呂秀麗.古詩文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課外語文,2019(22).
[2]李小青.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5(7).
[3]彭靜.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誦讀策略的有效實施[J].科學咨詢,2019(9).
作者簡介:王雅潔,女,1992年生,江蘇常熟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