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萬賢
摘 ?要:教育改革要求培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形成,教會學生選擇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
關鍵詞:學會學習;自主發展;語文教學
一、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學會學習
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因地制宜地學習,促進學生發展,教會學生主動學習,培養自主創新意識,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勤于反思。在教學中,教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學生共同探究學習。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長期的課堂質疑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工作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參與學習,渴望及時解決問題,尋求答案。教師應該抓住這個學習機會,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保證學習的時間,學會主動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學生有權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首先確保學生有時間自學,這樣他們就可以安靜地閱讀和理解。其次,珍惜學生的閱讀體驗,只要學生有所為,有所理,老師就要及時肯定和鼓勵,讓學生享受自己的學習成果。
(三)促進合作學習、交流,共享學習成果
教學自啟蒙以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他們自己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可以同桌進行,也可以四人小組進行,在學習小組中明確學習任務,通過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收獲,形成討論氛圍,共同解決困難。然后每個學習小組抽一個人匯報學習情況,全班交流探究。
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拓展資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課程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在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現代社會信息技術資源豐富,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內涵,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之母,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韌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不同個性和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抓住教材的某些關鍵點,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理解和掌握文本內容,使學生逐漸認識世界、理解社會,懂得人生的真諦。
四、結語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一代,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成就輝煌的人生。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莊仕民. 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 當代家庭教育,2020(33):38-39.
[2]李耀武. 數學教學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19(2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