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雷
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全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使環境和能源的危機問題成為現如今時代的重大問題。生態環境的惡化讓人們開始反思,故而當代景觀設計的趨勢逐漸偏向于生態設計。文章基于生態景觀的發展現狀,以四川為例系統化地闡釋了當代景觀的生態審美與設計趨勢,論述了生態設計理念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詳細地分析了成都市黃龍溪鎮在景觀更新中融入的生態設計手法。
關鍵詞:景觀設計;生態審美;生態設計;當代景觀
一、生態景觀的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時代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有許多的領域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與影響,生態危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如何在這種飛速的發展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成為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環境保護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關注,在此背景下,城市的景觀設計引入了生態設計的新型理念。在城市的景觀設計中主要包括自然景觀要素與人工景觀要素,例如,石頭、湖泊、大小的山丘、樹木、海洋等屬于自然景觀,建筑物、商場、公園綠化等屬于人工景觀。這種景觀要素都為城市的環境提供了大量創造素材,但是在具體的生態景觀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首先是景觀設計進入誤區。認為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就是單純地加入一些自然景觀的要素,不根據具體的案例進行具體的分析,只是一味地把要素進行填充,這樣一來對于整個項目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因此在面對不同的環境、城市、地區的景觀設計時,應該結合當地的特點,創造有獨特意義與特色的設計。
其次是景觀建設僅停留在表面。由于現如今對環境問題的看重,大部分的城市景觀在建設的過程中便會進行硬性的要求,結合新型的生態設計理念。然而,部分在建設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建設,進行表面上的宣傳與說明。另外,生態設計的新型理念還沒有十分普及,許多人對其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應該貫徹落實生態設計理念,加大力度進行宣傳,讓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得到更多人的了解與認識,努力把城市構建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二、生態設計理念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一)生態設計的具體理念
生態設計是指在設計中融入一定的生態環保理念。而在現如今的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有了一定的變化,在原來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生態景觀設計營造一個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環境,提高人們居住環境的品質。在建設的過程中做到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傷害與污染。
(一)生態設計的具體手法
第一,保留原有地區元素,對原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這種設計手法既節約了建設過程中所需的材料,又減少了對景觀場地的污染與對原來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例如成都東郊記憶創意園,它原本是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舊址。在建設的過程中將部分具有工業特色建筑物留下來,對其進行藝術處理與加工,形成一種兼備懷舊與時尚氣息的獨特氛圍。
第二,遵守生態優先原則,并對可再生資源進行利用。這有利于在景區的建設過程中盡量減少對原有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設計的過程通過具體的手段保護自然環境,減少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干擾。另外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專門的再生資源收集系統,將再生資源進行二次利用。如可將雨水進行收集,用來沖洗地面或是灌溉植物。
第三,堅持廢棄材料再利用原則。在進行景觀設計中,盡量做到對剩余材料與物質進行再次利用,很多殘缺的磚塊、石頭等廢料都可以成為景觀建設中良好的材料,只要選對方法與建設風格,便可以充分體現出廢棄材料的作用,既屬于生態建設又有別具一格的特色。
第四,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現在大部分的景觀建設,都會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對此,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實現生態系統的再生與恢復。例如四川活水公園采用了植物塘、養魚塘等為人工濕地進行系統化的污水處理。
第五,通過植被營造綠化空間。在一些綠地匱乏的城區,在對景觀的建設中,可以設計大量多層次、立體化的綠色空間,滿足城市中的居民對于綠色生態環境的要求,又對維護生態平衡起到極大的作用。
第六,因地制宜,傳承地方文化。景觀的建設與設計應該最大程度上利用好本地的良好優勢,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尊重傳統文化,塑造景觀特色。因為只有在地方文化的指導下才能夠形成好的景觀小品、建筑物、雕塑等,不僅可以展現出屬于當地的特色文化,還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
三、四川生態景觀設計分析
——以黃龍溪鎮景觀更新為例
(一)黃龍溪的具體概況
四川位于我國的西南部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勢落差大,地形以山地為主。黃龍溪鎮到現在已經有2100余年的歷史了,它位于成都平原的南部,現如今是以旅游業為主,以商業貿易為輔的山水小城鎮。由于當地處于錦江、鹿溪河的交匯處,因此形成了以山、水、城鎮相結合與交融的整體性生態系統。在2009年政府部門開始對黃龍溪的景觀進行改造與更新,在更新的過程中,在景觀的設計上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生態理念與手法。在整個景觀完成更新后,黃龍溪入選了“四川最美街道”,前往黃龍溪游玩的人流量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不僅起到了宣傳當地特色文化的作用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城鎮局部景觀更新較為成功的案例了。
(二)黃龍溪景觀更新融入生態理念的具體設計手法
一是減少對原有生態系統的干擾,因地制宜發揮原有資源的作用。在引入水資源進入景區中時,利用且保留了原來的地形地貌。將原有的資源進行了整合利用,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能動性,在更新水資源時,讓水的流動方向更加符合自然地勢的走向,不僅極地減少了人工生態系統建設過程中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與影響,還創造了屬于黃龍溪鎮景觀的獨特生態效益。
二是在合理運用本地資源的同時對資源與材料進行二次利用。在古鎮景觀更新的過程中,保留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與歷史價值的舊資源,如古樹、古井、傳統工具等,將它們變成了景觀小品。或是將改造中產生的一些廢棄材料與石材進行后期利用,例如鋪設廣場、用作水體景觀石等。
三是景觀文化與地方文化相結合。既突出了古鎮的龍文化又突出了古鎮的水文化,在黃龍溪古鎮的整個主題設計中將水文化與龍文化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充分展示了屬于黃龍溪的獨特文化。一方面對于龍文化內涵的提取與運用,在整個景觀中,通過抽象分解的手段,構建了有龍身、龍頭的景觀與雕塑或者石柱等;另一方面將水的元素貫穿了整個景觀帶,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黃龍溪具有豐富水資源的特征。
四是堅持生態審美的設計原則與設計趨勢。在生態審美設計原則的指導下大膽引水入景區,同時在原本的街道上營造了許多水景觀,設置了許多親水的娛樂設施,為游客營造了一個舒適、愜意的集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游玩景區。
四、景觀生態審美的設計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發生了變化,尤其是現如今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也逐漸偏向生態設計。生態化不是局限于一個類別的選擇,而是多方面的綜合性協調。
生態審美具體的特點表現為生態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環保,于是在對材料的使用以及設計方式的選擇上都要求環保。傳統的景觀設計考慮到的因素相對較單一,往往都是把綠化作為第一選擇。現如今加入了生態審美的觀念后,景觀設計的形式與選擇變得多樣化了,通常會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人文等,將景觀設計更好地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中,強調了對原有的條件與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同時在生態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對自然空間上面的構建與自然景觀要素都比較注重,因此在景觀設計中經常會運用景觀石、綠植等,構建大小、形狀不一的景觀空間。
五、結語
景觀設計本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而現如今,城市中都是高樓大廈,現代化特征鮮明,缺少許多大自然的景色,因此人們對自然美更加向往,而生態景觀便可以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隨著如今旅游業的發展,更多人把具有歷史底蘊的古色古香的小鎮作為休閑娛樂的第一選擇。因此城鎮景觀的更新成為城鎮旅游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從生態審美的角度,開展生態設計成了應該思考的問題。另外,景觀設計對環境來說可能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美化了環境但是又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傷害,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并不能一味地追求景觀美觀的外表而忽視了地方性的文化特色從而影響了當地的發展。在發展日益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將生態化的理念更好地融入景觀設計中,做到生態審美與設計并存,減少對環境破壞,營造讓人舒適的環境,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喬麗芳,張毅川,鄭樹景.景觀的因此生態設計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5(12):16-17.
[2]劉麗.生態學視野下的古鎮旅游開發與文化傳承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9.
[3]高黑,倪琪.當代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手法初探[J].年中建筑,2005(4):127-129.
[4]王小克,張公保.淺議園林景觀生態設計[J].山東林業科技,2007(6):85-87.
[5]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汁:概念與原理[J].中國園林,2001(6):3-10.
[6]埃亨,張美杰.可持續性與城市:一種景觀規劃的方法[J].中國園林,2011(3):62-65.
作者單位:
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