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沫 劉欣然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居住區景觀環境得到重視,其質量也越來越高,但是現今居住區景觀大多只停留在觀賞階段,并沒有與居民們形成精神上的交流。互動性景觀通過它獨特的形態構造,能使人們進行感官體驗、行為參與,并且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在美化生活的同時提升人的文化素養,提升居住區的文化品質。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互動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東北地域文化的大學校園環境生命教育內涵構建研究”(GH20084)研究成果。
居住區互動性景觀旨在強調景觀與周邊環境、居民的互動關系,使居民在欣賞居住區景觀的同時,將自己融入景觀中,達到心靈上的交融。
一、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互動性景觀的相關概述
近年來居住區的景觀建設大步向前發展著,并且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互動性景觀逐漸被人們認識和喜愛,但是對于何為互動和何為互動性景觀,普通大眾還是一知半解。
(一)互動
互動是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法國思想家埃德加·莫蘭將互動解釋為“在場的或在影響范圍內的成分、物體、對象或現象相互改變對方行為和性質的作用”。對于互動概念有三個層次的解讀,首先,互動是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其次,互動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最后,互動還包含了事物內部運行機制的相互作用。
(二)互動性景觀
互動性景觀是指人、景觀、周邊環境三者之間產生動作或情感交融的景觀。互動性景觀是一門隨著科技進步和藝術觀念的更新而產生的藝術,突破了傳統景觀的形式,其更注重人與景觀與周圍環境的交互,把人看作景觀中的一部分,注重強調大眾的參與感,通過表達特定主體以及采用特殊形式引起人們的共鳴,從而形成與人們的無形交流。
二、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互動性景觀的設計特點
居住區景觀是人們進行交流、休憩、散步的地點,處處存在著互動,其主要有參與性、功能性、教育性等特點。
(一)參與性
參與是互動的前提,參與性是居住區互動性景觀的重要特性。傳統的景觀大多是靜置的,只能給人們視覺上的感受,是單向聯系的。互動性景觀,通過其特殊的形式以及其蘊含的深刻意義而引起人們的共鳴,所以必定不可缺少人的參與。居住區景觀設計已經逐漸從靜置的景觀轉變為人們可參與的景觀,其設計的最終目標是促進鄰里間的相互往來、相互幫助,形成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因此,居住區景觀設計需從人的使用角度出發,把人的參與性放到首先考慮的位置上來。
(二)功能性
單純強調審美性的景觀已經不再具有競爭力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對居住區景觀的需求不斷提升,因此居住區景觀的功能也在不斷豐富著。
首先,居住區中互動性景觀具有改善居住區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的功能。居住區中的互動性景觀注重人的居住體驗感,將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放在第一位。
其次,居住區中的互動性景觀具有較好的藝術性,可以提升居民的審美能力與想象力,激發創造力。
最后,居住區中的互動性景觀同時會兼具多種功能。比如LED蹺蹺板,不僅可以用來玩樂,還可以為夜晚提供照明,增加了景觀中的活力。
(三)教育性
在居住區景觀中,有時互動的景觀裝置不僅是為了美化空間,其存在更是對居民的不間斷提醒,時刻強調社會提倡的某種道德思想或者是傳統文化。塑造互動性景觀來引導人的行為,讓居民深知自己是整個環境的一員,從而增加居民對傳達的道德思想和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居民保護、尊重自然和文化的意識,創造出人、景觀和諧的居住區環境。
三、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互動性景觀的營造方法
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景觀可以從感官、肢體以及情感方面來進行營造,多層次的營造有助于提升居住區景觀的趣味性以及參與感,密切鄰里間的關系并且豐富居民閑暇時的生活。
(一)感官上的互動
感官互動包含視覺、聽覺以及嗅覺互動等。首先,利用鮮艷的顏色、明亮的燈光、獨特的造型帶動整個居住區景觀的氣氛,給人以視覺沖擊,產生視覺上的互動。其次,曼妙的音樂、樹葉拍打聲、鈴聲等聲音都會給人以聽覺刺激,將這些聲音與景觀裝置進行巧妙的結合,可使人與景觀得到聽覺上的互動。最后,嗅覺互動主要通過植物來體現,將含有香味的花卉、樹種以及果類植物融入景觀,能與人產生嗅覺上的互動。
(二)肢體上的互動
長久以來,居住區景觀一直被視為觀賞的對象,但互動性景觀的出現,可以讓人們進行踩、拉、觸等多種形式的互動。比如在居住區景觀中設置具有音樂和燈光的秋千,或者設置一個平臺,根據踩的力度呈現出不同顏色的燈光等。這類互動性景觀能夠調動居民的積極性,活躍居住區氣氛,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增進鄰里間的往來,打破鄰里間的冷漠關系。
(三)情感上的互動
居住區景觀不是孤立的,它要融城市特點于人們的生活之中,形成情感、精神上的聯系與互動。根據周邊環境以及使用人群,將此空間的獨特個性浸入居住區景觀中,并將鄉土材料、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其中,能夠讓居民產生歸屬感與親切感,讓居民感悟到景觀迷人的魅力是彌漫于居住區中的文化氣息,產生與鄰居們交流、回憶過往、吟詩對唱的行動,從而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四、互動性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居住區中互動無處不在,互動性景觀可以存在于居住區的每個角落。例如互動性居住區景觀裝置、公共設施、水景等等。
(一)互動性在居住區景觀裝置上的應用
居住區中景觀裝置可以通過移動、觸摸、踩踏和其蘊含的文化符號來實現其互動性,其形式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居民參與其中,居民通過一系列的互動最終在精神層面受到一定的引導和影響。
比如Vivid Sydney創建的景觀裝置幾維鳥,其造型是兩只毛茸茸的大幾維鳥。但是設計師運用了科學幻想、技術與藝術,人們圍繞在一起時,幾維鳥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其外在表現是運用幾維鳥裝置渲染夜晚環境,增添趣味感,但其更深刻的含義是旨在提高人們對野生動物和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二)互動性在居住區公共設施上的應用
完善且人性化的公共設施是居民在居住區內必需的景觀要素,將互動性應用于居住區公共設施中,能夠使公共設施的功能最大化。
例如將戶外坐具與照明設施相結合,不僅可以用來休息,而且可以增加夜間的景觀照明亮度,渲染夜間景觀氣氛。戶外坐具還應設置成可移動、可調節的形式,滿足居住區內老年人平時喜歡聚集在一起閑談、打牌的需求。
(三)互動性在居住區水景上的應用
無水不成園,在居住區景觀中靈活運用流水、落水、噴水等處理手法,讓人們可以在聽覺、觸覺、視覺等方面與水體互動,通過互動性的水景設計,增添居住區的趣味性和活力,營造出豐富多彩的居住區景觀環境。
在居住區水景設計上應采用淺水池,并且水面的高度以人伸手可觸及水面為宜,這樣能增加人與水的互動。比如上海幸福里睿園水景設計,其水池中運用噴水的處理手法,水面上呈現出一朵朵的蘑菇水花,小朋友們可以用手去觸摸水花,滿足了小朋友喜歡嬉水的需求,增加了環境的活力。
五、對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互動性景觀的營造建議
(一)創作者應多方面考慮
首先,創作者應結合居住區實際環境,合理利用場地條件和鄉土材料,不脫離實際,不為追求形式美而使用高成本、高維護的材料。
其次,考慮不同年齡段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點,尋找其使用偏好以產生互動。
最后,在上述基礎之上,創作者應真切地體驗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當作生活在這里的居民,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以及居民的愛好和習慣,創作出貼近生活、符合居民審美的藝術作品,由此居民可以更好地關注作品并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虛擬現實、數字投影等技術越來越成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在許多大城市的主題公園中,運用全息投影技術的景觀裝置越來越多,但是在居住區景觀中,應用較少。因此,在城市居住區景觀中應該多去嘗試使用聲、光、電和錄像、投影這些新的視覺藝術媒介和新的技術手段,把現代科技和大眾的審美趣味結合起來,全方位實現景觀裝置與居民的互動。
(三)注重形式的多樣性
設計師應根據空間中的環境特點,創造出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景觀,增加居住區景觀的多樣性。如:在居住區休閑廣場中,可以用一些變化慢的,令人產生歸屬感的互動景觀裝置作品;在運動區,可以運用變化快的、有律動感的互動景觀裝置作品;在兒童游戲區,可以組合運用不同造型、顏色的燈光、水體景觀,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形成一系列具有深層體驗的互動。
六、結語
現在居住區中的互動性景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居民面前,這不僅需要設計師向更深層次挖掘人與景觀的互動關系,還需要大眾一起去關注景觀,理解環境對人的影響,共同創造美麗的居住區環境。
參考文獻:
[1]邱慧,易欣.城市公共景觀的互動式營造[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
[2]蓋爾.交往與空間[M].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王格格.當代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人與環境”的互動性探究[J].大眾文藝,2019(21):105-106.
[4]陸靜.居住區互動景觀營造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5.
[5]趙莉莉.基于互動性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研究:以南昌市為例[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韓沫,東北電力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劉欣然,東北電力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