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燕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義務教育的基礎,它擔負著培養小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如何提升課堂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話題。從現狀入手分析影響因素并探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策略,為促進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在閱讀教學中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文學修養、語言表達和人文情懷等方面。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積累與基本技能。小學階段作為人一生發展最關鍵的一步,對其進行語文素養培養,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提升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并提高自我價值。
一、通過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素養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對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成,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復述理解和反復練習,來幫助學生感悟語文。例如,讓他們先找一本書然后再看文章內容是否精彩有感情?如果是你自己讀完了會說什么話?那么再怎樣把這篇詩寫得生動有趣呢?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用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自身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和熏陶他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朗讀課文、詩歌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體會語文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利用課堂誦讀訓練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誦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容易被忽視、遺忘和誤解的方式。學生在朗誦過程中缺乏語感,因此教師首先要重視培養他們良好地運用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內容,然后根據具體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些都是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地方,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例如,老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等進行想象和聯想;讓小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作者豐富的情感與個性化體驗等,這些都是值得提倡學習的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種方法來進行訓練。首先是朗讀練習。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性和抽象邏輯判斷階段,因此需要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文章的內涵,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其次是誦記積累語句表達能力以及提高語文素養水平。最后,在誦讀中,還應注意學生的背誦。所以要讓小學生掌握好這些知識技能以及積累他們喜歡看什么樣的作品,選擇那些優秀的作家的作品來閱讀;通過反復練習、教師講解等方式進行訓練。這樣不僅能使小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提高其語文素養水平。
三、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營造良好活躍的氛圍。比如,課前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播放一些與課程標準相聯系的話題來引起學生對主題概念和含義等話題的討論等。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學習語文學科知識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引導者,教師要用輕松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從而使自己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下主動思考問題。
四、通過聯系現實生活加強課堂管理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書本上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還要將課本和現實生活相融合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理論修養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要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身的綜合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課堂氛圍和諧融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引導他們養成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知識與做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將課本內容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加強課堂管理。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更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精神的啟蒙時期。教師應把握這一關鍵期,運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來提升學生的語言創造力與思維能力,在輕松愉悅中領悟語文知識并轉化為自己所用。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表達自己觀點、學會與人交流合作等良好品德;教師應引導他們樹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情操,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金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J].新一代(理論版),2020(7):83.
[2]王振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