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命教育是一個伴隨著生命成長的系統性教育,每個個體生命在不同的階段都應及時接受應時的生命教育。進入新時代,高職教育迎來了大發展,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處于發展中的不平衡的一端。生命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存在認識偏差、內容模糊、實施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此類高職院校在認清和分析生命教育實施的主客觀困境的基礎上,重新審視生命教育的意義、梳理生命教育的內容、建構生命教育的體系、打造生命教育師資團隊。
[關鍵詞] 生命教育;新職教;高職院校;大學生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廣東高校重點平臺和重大科研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類”(2020WQNCX127)
[作者簡介] 鄭曉旋(1983—),女,廣東陸豐人,本科,汕尾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禮儀學、學生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9-0185-04 ? ?[收稿日期] 2021-03-23
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物質生產水平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也不斷面臨新的挑戰,諸如全球氣候的惡化、各種流行性病毒的入侵等。災難面前,生命連通生命,息息相關。人類每前進一步,不確定性就持續增多,需要不斷去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生命教育的實施和健全更顯得刻不容緩。當前,高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和穩定器,向社會各行各業不斷輸送大量的技術性人才。然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學生中普遍存在著生命意識淡薄、心理脆弱、目標模糊、前路迷茫的狀態,生命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一、大學生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1],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是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通過選擇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整體性發展的運動。”[2]生命教育在生命成長的每個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應該是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延續,其內容和方式方法應有所區別和側重。經歷了中小學的生命教育,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應該側重將生命的時間觀、生命的價值觀、生命的道德觀融入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中。
生命的時間觀: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是一段時間段,在這段時間段里總有一個點將生命分為兩個部分,這個點就是當下這個時間,將生命分為過去和將來兩個部分。生命的價值觀:個體生命的載體是個體的身體,身體的持續健康才能保證生命價值的創造;生命的價值在于實踐,通過實踐將個體生命價值融入人類生命的發展中。生命的道德觀:人的生命具有三種屬性——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人的生命與其他生命的存在是平等的,共同處于世界的生態中,同時人的生命在社會性和思維性上要高于其他動物,要具有維護世界生命共同體、社會和諧穩定的道德行為以及不斷提升自身精神生命的天性。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價值,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獲得身心的和諧、生活的幸福,不斷發現和挖掘自身的天性,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學生生命教育困境
當前,生命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新職教發展的必然要求。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在生命教育的理念強化和具體實施過程面臨著主觀和客觀上的各種困境,需要此類高職院校強化生命教育理念,分析存在困境的原因,為生命教育的有效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從國內生命教育發展的過程來看,起步較慢,真正實施也是近十年的事情。“我國高校的生命教育起步較晚,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研究都尚處于探究階段。”[3]“對于中國來講,‘生命教育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截至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就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我國青少年群體中深入開展生命教育等問題,先后出臺了8號文件和16號文件,做出了全面性戰略部署,其中號召要把生命教育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科學有效地實施生命教育活動。”[4]生命教育作為一種理念和意識,在國內的發展相對滯后。從高職教育的發展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辦學幾乎與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同步,都是進入21世紀才起步。可見,生命教育的發展跟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有同向關系,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生命教育往往容易被淡化和忽視。
第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辦學受制于當地經濟發展緩慢。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受重視度往往跟當地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特別是高職教育,其培養的學生要與當地的產業對接,服務于當地。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產業發展不完善和發展速度較慢,能接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企業相當有限。對于當地政府而言,高職院校服務當地的功能沒能發揮,對學校的支持和重視程度較少,更多地關注基礎性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此類高職院校的辦學較為艱難,無論從辦學資金和硬件基礎性設施建設,還是從人才引進和師資隊伍建設上,都面臨諸多問題。
第三,從生源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前的生命教育缺失。隨著高職教育不斷地發展,其生源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單純的高考專科錄取到現在的高考生源、學考生源、中高職銜接生源、五年一貫制的初中層次生源和獨立的專業學院生源。根據筆者近幾年參與新生入學教育和新生入學情況排查與交流所掌握的情況,此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家庭經濟收入狀況大都處于中低水平,65%以上的生源是來自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大概在40%。在與新生的交流和調查中,筆者發現生命教育在他們的中小學階段幾乎缺失,即使有開設相關的課程,也沒能喚醒他們的生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