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班本課程的設計要基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并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打造更加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歸屬感和班級的凝聚力,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發展。
關鍵詞:中學生;班本;課程;設計策略
過去我們不但在教學中“一刀切”,在教育中也是從上到下,從學校到班級“一刀切”,沒有個性或者班級文化意識,使教育教學雖然在慣性發展的進程中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卻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需要了。班本課程也是在這個發展意識和進程中越來越活躍的。了解班級學生,創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興趣培養、思維拓展的班本課程,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那么,在中學教育教學中,如何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班級文化,設計具有班級特色的班本課程呢?筆者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
一、設計特色課程,尊重學生的個性
一直以來,班本課程的設計,既是為輔助教學打基礎,展思路,也是為德育注內容,增情感。一個學校在長期的發展中會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教學質量扎實、德育出色、文化教育深入或者某一個學科教學質量突出等。一個班級在長期的發展中也會不自覺地形成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會進一步感染學生,讓學生身上有明顯的“班級標簽”。作為學校、教師,為了利用學生身上的這種班級標簽,就要根據班級特點、學生特點,設計具有班級個性的特色課程,拓展學生思路,挖掘學生的更多興趣,給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學習、生活內容。如書海泛舟的設計,給學生打造豐富多彩的班本閱讀課程,有選擇地給他們推薦適合的書籍,如《傅雷家書》《生命是一種過程》《正面管教》《刻意練習》《逆商》《誠信是什么》等。這些書既有文學價值,又有心理教育價值,對中學生的心理塑造、品德建設都有一定的作用。教師在設計班本課程時,可根據學生的時間安排,規定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閱讀完一本書。也可以教他們如何把一本書從厚讀薄,又從薄讀厚,如何快速獲取書中自己需要的重點和關鍵信息等。我們知道,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有限,讓他們把每一本書從頭讀到尾可能有些困難。但是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快速閱讀方法,就能擺脫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死讀書”,而是先從目錄中找到自己關注的內容、需要的重點,再有針對性、選擇性地閱讀,既能滿足學生信息增量的需求,又能提升閱讀速度,還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二、融入傳統節日,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是從古至今的教育目標,更是新時代素質教育強烈要求實現的目標。而傳統節日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很多內涵,需要學生在了解這些節日的基礎上走進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思想,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升。所以,無論有怎樣的班級特色和個性,在班本課程的設計中,一定要結合傳統節日,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只要教師能精心選擇,并結合地域人文特色,如春節貼對聯、包餃子,端午節吃粽子、掛香囊、系采繩等,就能真正讓學生走進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班本課程的教育目的。
三、結合班級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經過教師的教學風格、教育特色,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知體系、經驗基礎、言行傾向、黑板報的特色、班級主體標識等形成的。它代表著班級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和信念及共同的目標追求等。所以,班本課程的設計,一定離不開班級文化的參與、融入。如某個班級的學生寫作水平相對較高,他們的習作園地常常會有學生的習作展示,那么,教師就要結合這個特點,組織班級文學社,設計有關寫作的班本課程,如文學欣賞、佳朗讀、演講競賽、作文比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設計中加深對寫作的興趣,促進其語文學習。當然,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文學課,為學生邀請一些作家來辦講座,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通過文學看世界,通過已成名的作家,審視自己與文學寫作的距離等。這樣的班本課程,既能增強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堅定或糾正自己的理想,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為學生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總之,班本課程的設計要以學生為根本,結合學生的需要、興趣,融入班級特色、傳統節日、班級文化等,為學生精心設計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班本文化,從而滿足學生需要,助力學生發展,推動本校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華.班本課程開發要立足課程文化自覺[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9(10):42-44.
[2]成尚榮.班本課程的存在價值、準確定位與合理開發[J].中小學管理,2019(11):4-7.
[3]秦詠中.班本課程開發要順應學生生長[J].教學與管理,2018(8):24-2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班本課程開發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19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