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甫
摘 要:分析了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挖掘生命教育、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改善課堂教學氛圍、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等觀點。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存問題
當前課程教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有待創新。大部分教師還是采用灌輸式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只是簡單地把課本上的知識講授給學生,顯得非常的片面化和簡單化,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性。由于教學目標被教師過多地關注,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式,這樣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課程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是單向傳輸課程,但是沒有結合實際生活教授知識。由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僅僅學習理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因此要將理論結合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在思想境界上的升華。由于應試教育的存在,教師很難有機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關于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學科成績與實際行為不匹配,一些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不能用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來指導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出現學科成績好、道德行為不良、法治意識薄弱的現象。
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
(一)深入生命教學
教師要總結課程中涉及生命教學的內容并且將其進行合理化延伸,讓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生命。將熱心奉獻作為教學主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切身體會,讓道德與法治知識滲透得更廣泛,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生命,更好地體驗生命的價值,懂得如何愛惜生命,教會學生如何理解、尊重他人。為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二)積極組織課外活動
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課外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同時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課外活動要重點考慮,在課程創新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為基礎,以開展關于道德素養與法治課程活動為前提,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做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制定實踐活動的方案,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的相關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師生可以很好地配合,讓道德法治觀念深入學生的內心,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提升。
(三)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雖然道德與法治教學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備考內容上都需要十分嚴謹,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嚴肅的氛圍進行授課,這樣會給學生帶來一種壓力,與此同時,老師只是單一地進行傳統式的教學,學生的互動性不高。所以學生會在課堂上形成只要聽老師的課就好,不必參與到老師的教程中這樣一種不好的上課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課堂氣氛死板,對學生的學習激發性不強,教學效果不好。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結合一些相關的活動或者游戲來進行講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積極融入教師營造的氛圍中,這樣可以更進一步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
(四)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
1.了解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情況,適當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主體,必然存在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學習也各有千秋。所以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要根據每個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同時,學生學習方式不同,對教師采用的信息技術手段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老師需要在日常備課中,通過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興趣愛好來進行學習,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取得好的效果。
2.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更好地傳播道德與法治知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師靈活運行互聯網相關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合理應用互聯網技術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隨著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關注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公眾號去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和瀏覽一些相關的網頁。也可以讓學生關注微博和網址,去發現一些實際案例,從而通過一些案例來了解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3.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過分依賴互聯網,要避免形式化和片面化。不能把相關的知識做成一個視頻播放給學生,然后就放任學生進行學習,教師也沒有積極主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這種方式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相反,教師在運用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時候,要采用合理科學的方式,將學科知識、社會實踐和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大作用,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吉功.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中華少年,2019(2):206.
[2]姜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回歸生活淺析[J].中華少年,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