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大學生游泳初學者的恐水心理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黑龍江省圖書館、哈爾濱體育學院圖書館以及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平臺,查找搜索了關于游泳、恐水心理等方面相關的文獻,閱讀了相關研究成果,并以此為基礎框架對論文內容相關的研究資料實施科學、系統的整理歸納,加以深層次分析研究。
1.2.2訪談法:通過對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三所高校的大學生游泳初學者進行訪談。就大學生初學者游泳恐水心理制定了專家訪談提綱,通過面談、郵件等方式與高校游泳教師進行訪談交流,在溝通訪談的過程中,對學生恐水心理現象產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及心理狀態的變化過程進行深層了解,并進行詳盡記錄。
1.2.3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對大學生游泳初學者恐水的原因進行了闡述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2 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1 高校大學生游泳初學人員對水產生恐水心理原因
在初學游泳階段的高校大學生均會一定程度的表現出不同情況的恐水心理,但是出現此類心理問題的原因較多,包括內在主觀因素,也包括外在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是高校學生游泳初學人員自身意志力、自信心、心理素質以及對陌生事物認知能力等等的制約;客觀因素主要是受外部環境,包括游泳設施、泳池水質量,教師綜合組織和教學能力等。綜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1 心理因素
部分大學生在面對游泳池或者在下水的過程中,會產生心理失常的現象,甚至對自己的體育運動能力產生質疑,自信心大幅度下降,潛意識的認為自身并不適合學習游泳,難以適應泳池中的環境,最終產生退縮現象,進一步加大恐水心理。
2.1.2 游泳經驗
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部分高校學生在年幼時期接觸過游泳,具備一定的基礎。雖然此類人員對游泳已經具備一定經驗,但是在學校游泳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受到自身周圍環境和氣氛的影響,也會產生緊張和焦慮,對游泳技術的渴求過于心急,上課期間注意力難以集中。同時,在糾正原本游泳姿勢的過程中,表現出焦急、緊張的外在特征。此外,是沒有經驗的純粹初學人員,內心容易產生好奇感,學習期間過于興奮,急于求成。然而,游泳并非一項可以急于求成的運動,需要耐心和恒心,在其面對困難時,會對此類人員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打擊。
2.2 恐水心理的表現形式
2.2.1 注意力不集中
在體育教師向大學生游泳初學人員傳授游泳技術期間,部分學生因為害怕水,始終擔心自己能否在水中站立起來,害怕自己下沉,難以集中精神學習技術,繼而學習效率較低。部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過于主動和教師或者其他同學交流,在說話期間時??恐哆呎玖ⅲ蛘呃€,看似與人交流,實則是因為自身害怕。
2.2.2 做動作比較著急
以蛙泳手部動作舉例,劃手動作要求慢而有力,然而部分學生害怕下沉,動作節奏時常過快。顯而易見,這種方式不是劃水,而是瞎撲騰。
2.2.3 不敢下水
雖然游泳池水并不是特別深,也有為初學者準備的淺水區域,但是部分高校大學生游泳初學人員站在岸邊,離泳池很遠的位置,任憑教師如何勸導也不敢進入水中。
2.3 教學方法優化策略
2.3.1 引導學生游泳初學人員科學面對恐水心理
為學生游泳初學人員詳細分析游泳恐水心理出現的主要因素,使學生從更為科學的維度掌握和認識自身恐水心理產生的原因。以學生游泳初學人員的認知結構與智力層次,對恐水心理進行深度挖掘,可以對自身已經出現的恐懼感產生較大程度的緩解作用。
2.3.2 積極鼓勵和提高學生游泳初學人員自信心
立足于大學生游泳初學人員在游泳學習過程中,從畏懼感到自信心不足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出現頻率和幾率相對陸地傳統體育項目更高,所以游泳教師必須在教學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給與學生更多的鼓勵和安慰,積少成多,使小鼓勵發揮真作用,使可有可無的鼓勵變成有效鼓勵。除此以外,在學生技術動作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時期,教師盡可能的不要采取批評的方式激勵學生,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其進行耐心講解,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積極樂觀的方式幫助此類學生得以進步。在發現學生由于自身信心不足導致恐水心理時,也需要采取鼓勵和安慰的教育方式。同時,教師在進行鼓勵和安慰期間,需要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感,反之鼓噪無為的話語則難以發揮出應有功效。最終,幫助學生重拾信心,打破恐水心理現象的束縛。
3 結論
在大學生游泳教學的實際過程當中,出現恐水心理的主要成因主要有學生個體的心理變化所導致的恐水心理;游泳固有經驗所導致不同程度的恐水心理等。高校大學生游泳初學人群在進行游泳學習的過程中普遍會表現出恐水心理是正常現象,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和難以解決。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游泳運動觀,克服恐水心理,只要通過自身調節,加之教師細心、積極的教導,必然能夠打破對水的畏懼感,消除恐懼心理,不斷提升自身游泳水平。
(作者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