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健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證班級風氣端正,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而學困生猶如缺乏養分的花,是德育工作的重點、難點,也是班主任工作極具挑戰性的攻克點。本文結合筆者工作中轉化學困生小何的德育案例,分析平等、鼓勵、關愛等三大要素在學困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困生;德育;要素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核心靈魂,肩負著教學與育人的重任。而德育工作指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證班級風氣端正,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學困生是德育工作的重點難點,也是班主任工作極具挑戰性的攻克點。下面我將結合真實案例,分析學困生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
一、學困生德育案例
2018年,我接手了一個初三畢業班,第一節班會課,我就發現了一個典型的“學困生”——小何。他從我開始講話到結束,就一直趴在桌子上睡覺,沒有抬過頭。然而,我并沒有因為他的行為而對他表示厭惡,反而記住了他的名字,主動接近他,以朋友的方式與他相處。開學第三天,我無意聽到他對其他同學說:“新老師好像挺喜歡我的!”
開學第一周,小何表現非常好,不僅上課沒有睡覺了,還很積極參與課堂,我特意表揚了他。小何很開心,說了一句讓我很驚訝的話:“老師,你表揚我嗎?從來沒有老師表揚過我耶!”原來小何從小就好動多話,不少受到老師的批評,但卻從沒有被老師表揚過,甚至我發現每次當我向小何媽媽匯報小何的進步時,她都會一直強調學生有很多缺點。所以后來我總是抓住機會表揚他,在鼓勵下,小何的學習也越來越上進。
轉化工作出奇順利,然而周末的時候,小何媽媽告訴我,他離家出走了,原因是他爸爸摔了他的手機。小何說:“他爸媽不賠給他手機,他堅決不回家。”我怎么勸說都沒有用。但我知道情況也并沒有他媽媽說得那么糟糕,因為他還懂得按時回學校上課,證明他還是想學習的,離家出走主要是和父母斗氣而已。最后經過了將近一周的調解,我每天和學生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并向其父母反饋,給雙方尋求下臺階,才順利讓學生回了家。這個事件雖然帶給了我不少的麻煩,但由于過程中真誠的關懷,讓小何和我的關系更加親密,對我也更加信任了。
這場出走風波以后,小何很多事情都愿意和我分享,愿意聽我意見,雖然有時還是會在學習上偷懶,在紀律上犯錯誤,與家長鬧矛盾,但他在學習上有了自己的目標和動力,在紀律上也在努力地約束自己,和家長的關系有了一定的緩和,這些進步都是德育成功的開端。
二、案例分析
我們經常把學生比喻為花朵,其實學困生也是一朵花,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缺乏一些所需的養分。在小何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三個要素在學困生的德育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平等:平等對待改善師生關系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到“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用民主的方式對待他們,給予每位學生平等的關愛。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紀律表現差,很容易被老師輕視,被同學排斥,甚至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而這往往會導致學生越發叛逆,師生關系越發緊張。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應該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缺點,不能先入為主地定性一個學生。從案例中,不難發現小何以前由于在校表現不佳,經常被老師忽視、批評、所以在他對老師產生了刻板印象,與我初次見面就趴桌睡覺,可以看出他對老師自然地排斥。但我沒有因為他的行為而對他表示厭惡、輕視,反而主動接近他,與他交朋友,讓他覺得老師沒有看不起他,反而還挺喜歡他的,一下子對老師就產生了好感,接下來的管理就容易多了。
2.鼓勵:贊揚鼓勵擴大學生優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任務在于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鼓勵他們獨立工作,進行創造,獲取成功?!弊鳛槔蠋?,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只有用正面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才會不斷地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在案例中,小何在老師、同學,甚至是家長的眼中都是一個滿身缺點的人,他沒有接受過表揚,卻習慣了被批評,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把自己定位是一個“壞學生”,行為也不斷惡化,向“壞學生”這個標簽傾斜。一個真誠的表揚讓小何重新燃起了向上的信心,一個熱情的鼓勵讓小何有了進步的動力。我們不能奢求學生一下子改正所有的缺點,變成“三好學生”,我們能做的是看到他的進步,肯定他的進步,不斷放大他的優點,讓他的優點慢慢蓋過缺點。
3.關愛:真誠關愛等待教育時機
學困生的成長需要時間,而時間需要用愛填充;學困生的教育需要時機,而時機也需用愛守候。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相互的,我始終相信,付出愛,學生會感受得到,并且回報以愛。“親其師,信其道”,小何“親”我,“信”我,我的教育才在他心中留有“分量”,我的教育才可能有效果。我從不擔心學生犯錯,只要不涉及道德和安全問題,錯誤是可以用愛包容的,而且錯誤的事故往往是最好的教育時機,因為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所以教師要真誠關愛學生,用心觀察學生,在明確學困生的行為成因后,在合適的場合和環境下,利用最好的時機進行教育。如在案例中,小何的離家出走是德育工作中的一場“事故”,但如果我心中對他沒有關愛,認定小何不懂事,生氣于小何給我制造了麻煩,對小何的行為感到生氣,對事情不予理睬或者強行要他回家,都將破壞我和小何的師生關系,也不利于事情的解決,更無法達到德育的效果;是真誠的關愛耐心地將“事故”變為了“故事”,讓“錯誤”生長出了教育的時機。
在學困生的德育工作中平等對待是基礎,熱情鼓勵是動力,真誠關愛是前提,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只有為學困生補充好這三種成長的“養分”,才可能開展好學困生的德育工作,澆灌出豐富多彩的美麗“花朵”。
參考文獻:
[1]韋碧云.給一課草以開花的時間——以一名學困生的成長為例淺談德育[J].讀與寫雜志,2015(3).
[2]廖秋蘭.愛的力量——淺談初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中華少年,2017(23).
[3]梁霖.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扉——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5(1).
[4]王曉靜.師愛——學困生轉化的催化劑[J].青海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