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玉婷
【摘 要】目的:探究在腦卒中病人康復期應用延續護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病人展開研究,基于隨機雙盲法分組,對照組、試驗組采用常規院外指導、延續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試驗組干預后的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復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延續護理可提升腦卒中康復期病人的康復依從性,可改善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常規院外指導;延續護理;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腦卒中屬于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多因人體腦動脈系統病變促使腦血管逐步狹窄、閉塞、破裂促使疾病形成[1]。確診腦卒中后,不僅要實施針對性治療,還需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但多數患者發病后遺留偏癱等嚴重后遺癥,需長期進行康復干預。但多數患者出院后無法獲得科學有效的護理,無法繼續進行理想康復訓練。延續護理可指導患者繼續健康生活、康復訓練,還可解決患者生活中的問題,應用價值顯著[2]。基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不同院外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病人展開研究,基于隨機雙盲法分組。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57歲~79歲,平均年齡(68.41±7.57)歲。試驗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8歲~79歲,平均年齡(68.69±7.65)歲。兩組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常規院外指導):定時電話隨訪患者,了解患者生活,指導患者定時復查。
1.2.2 試驗組(延續護理):(1)組建小組:選取腦血管內科高年資護士成立延續護理小組,護士長為小組長,小組長帶領成員明確腦卒中康復期的護理需求、延續護理的實施方案,制定符合腦卒中需求的延續護理方案。(2)建立檔案:患者出院當天為其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礎資料與在院期間相關表現、病情變化,明確患者、家屬聯系方式,通過電話、微信兩種方式達到實施延續護理的目的。(3)院外干預:采用微信定時發送不同階段的康復訓練視頻,讓患者跟著視頻進行肢體、語言、吞咽康復訓練,促進功能康復;定時發送康復期生活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家屬嚴格遵守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健康生活。定時電話、上門隨訪、微信聯系,每次交流溝通時間30min以上,明確患者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指導患者、家屬準確解決問題,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1.3 觀察指標
1.3.1 功能指標,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改良式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數[3]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1.3.2 康復依從性,結合患者護理6月后的表現進行評估,依從性主要從遵醫囑用藥、科學營養飲食、康復訓練運動、健康生活作息、復診隨訪配合五項進行評估,單項總分10分,達到8分及以上則為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功能指標比較試驗組干預后的NHISS評分、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康復依從性比較試驗組干預后的康復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延續性護理屬于新型護理服務,主張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具體護理需求、病情變化、機體狀態變化、時間與地點變化,將院內護理延續至院外,繼續為患者提供具有一定質量保障的護理服務,讓患者依然能夠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健康生活、功能訓練,促使患者獲得良好的康復,改善其預后。延續護理充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要求醫護人員能夠利用延續護理,充分調動患者、家屬護理依從性,促使患者嚴格遵醫囑進行訓練,保障康復基本效果,改善患者遠期預后,降低疾病復發率、再入院治療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由上可知,腦卒中病人康復期實施延續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蘇琳琳,王建玲.醫院-社區-家庭延續性護理模式對腦卒中遵醫行為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1,53(1):120-121.
[2] 唐珊,李俐,郝彬, 等.延續性護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20,34(6):1074-1077.
[3] 楊清然,劉紅玲,滿慧靜,等.應用達標為目的的延續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依從性、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4):43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