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驅動式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就是“問”與“答”。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優化運用,可以創設趣味性驅動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化驅動問題引起情感共鳴,創設任務化驅動問題培養創新能力。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主要圍繞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化進行了思考,提出了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驅動式教學;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091-02
【Abstract】Question-driven teaching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ode produc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ptimal use of problem-driven teaching. They can create interesting-driven problems to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create life-driven problems that cause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create task-driven problems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eaching, the author mainly thought about the optimization of problem-drive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posed relevant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Problem-driven teach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探究能力逐漸成為培養計劃中的重要內容,這就為廣大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方向。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講解,整個教學過程非常的單一枯燥,學生的思維被嚴格束縛,這樣落后的教學模式無法獲得好的效果。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中是不可少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入問題驅動式教學,并且為了盤活僵化的課堂,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優化,確保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概述
問題驅動式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習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探究、思考,并借助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等方式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在問題式驅動式教學下,“問題”的創設是核心,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學習進步的驅動效果,教師需要從課程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進行思考,確保真正引導學生通過發揮自我思維能力進行探究式學習,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一)創設趣味性驅動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很小,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在課堂學習中經常難以集中注意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進行分析,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自由活躍的課堂氛圍下,引導學生充滿興趣地參與學習,實現活躍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創設趣味性驅動問題,并且要重點強調問題的趣味性,既要緊扣教學內容,又要契合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通過問題點燃學生熱情,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統編版教材《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課前搜索與西沙群島有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素材,精心制作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出來,學生直觀地看到西沙群島的美景和物產,也就會對課文有所期待,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祖國的西沙群島中都有哪些生物?你想不想去那里參觀旅游?”“課文中有一句‘西沙群島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為什么會這么說呢?”這些問題的提出,都可以引導學生感興趣地閱讀思考。很多學生都表示很想去海邊看看,對海邊的美食特產議論紛紛,比如有海參、大龍蝦、螃蟹等,還有各種各樣的魚、珊瑚、海鳥等,學生產生了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情感,因此對學習課文有了極大的興趣,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創設生活化驅動問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單一、僵化的問題,缺少課堂活力,師生之間很少交流互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不高,更是難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問題式教學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并且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課文中描述了一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故事,英子的身體存在殘疾,性格上非常孤僻內向,不喜歡與其他人交往,但在一次課堂教學中,教師讓英子上臺講故事,英子鼓起勇氣上臺講述故事,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正是由于這次掌聲,逐漸改變了英子的性格,以后不再那么憂郁,而是變得活潑開朗了,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充滿了陽光向上。實際上,每個學生的校園生活當中,在與老師、同學之間相處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會有受到他人鼓勵或者幫助的故事,所以教師此時就可以創設生活化驅動問題,提出:“英子因為掌聲改變了性格和人生,同學們請想一想,你是否有在困難時候獲得老師、同學幫助的時候呢?你當初的感受如何,這件事改變了你哪些情況?”這些問題會立刻勾起學生很多生活回憶,教師通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三)創設任務化驅動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在對問題驅動式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創設任務化驅動問題,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定的任務。任務本身具有目的性、挑戰性和探究性,這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學習任務為主線,學生可以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性的學習,這樣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探究,在學習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對于《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來說,這是一首現代詩歌,教師在實際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對這首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進行制作,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童年生活,所以對這個任務也會感興趣。首先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思考:“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人物特點的?”然后仔細的品讀賞析,說一說“課文中哪些語句打動你了,為什么?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在學生進行DIY肖像畫制作的時候看,可以讓學生利用畫筆描繪出一幅美好的童年畫面,有溪邊竹竿上的紅蜻蜓,江上的兒童釣魚,林中的采蘑菇兒童,并且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畫出更豐富的畫面,并盡情回憶美好的童年生活,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有效教學活動構建,應該是“教”與“學”不斷進行優化調整的過程,通過運用問題驅動式教學,以“問題”作為驅動因子,可以為教學搭建“問”與“答”的良好環境。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優化運用,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多樣化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既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又達到“以問促教、以探促學”的良好效果,推動教學改革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高秀嫻.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散文百家(下), 2017(08).
[2]劉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驅動式學習活動實施[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8).
[3]王玉萍.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法與探究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活力,2017(14).
[4]胡報金. 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17(25).
作者簡介:榮宗(1983.8-),男,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相關。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