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敏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實施,中國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不再只是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也開始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體育教學是提升小學生身體素質和抗壓能力的重要通道,但是部分教師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普遍采用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單一,整個體育課堂毫無創新性和趣味性,導致小學體育課堂效率低下。為此,文章通過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討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創新;提高策略
一、 引言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動力,更是教育領域獲得發展的必經之道。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抑制了小學生對體育的學習動力,更無法提升小學生的體育素養。為此,要想提高整個小學體育課堂效率,就要打破傳統的“一板一眼”教學理念,實現創新性教學改革,這也是當前體育教學所要重視的研究課題。這也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留有守舊的思想,要不斷學習創新教學思維,強化學生的體育精神,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這樣才能有效構建高效性的體育課堂。同時,小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抗壓能力,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小學生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這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要不斷進行創新才能有效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愛上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二、 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一)缺乏體育意識
現在大多數教師還是喜歡用書面成績衡量學生的好與壞,沒有重視小學生體能方面的發展。尤其是高年級的小學體育課往往會被主課所替代,這也導致小學生缺乏對體育教學的認知,認為體育課是無關緊要的課程,不會去認真地參與體育教學。而教師對小學生也是“散養式”的狀態,最終導致小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身體素質不達標,影響了小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雖然體育運動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身體尚處于發育的關鍵階段,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會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受傷,教師也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會盡可能選擇相對安全的教學方式,因此小學生的體育活動非常有限。
(二)內容單一,觀念守舊
由于部分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課程時沿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導致課堂比較枯燥無味,小學生的參與性不強,甚至還有部分學生請假不參與。這主要是教師開展體育活動的內容單一,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陳舊。整堂體育課程基本就是由教師按部就班進行動作的指導和示范,然后是自由活動時間,最后由教師進行考核評價。每次的課程內容都是固定不變的,毫無創新,只是在機械化地完成教學任務。小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無法激發他們的體育積極性,更是會導致小學生形成懶惰的心理。例如,在進行體操教學時,教師往往示范一遍然后就要求小學生跟著做動作,直到學會為止,這樣機械化進行練習,根本無法真正地讓小學生領會體育精神,這是極不利于他們身心發展的。
(三)教學效果不明顯
一般的教學時長都是在40分鐘,體育課堂教學自然也不例外。部分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都是安排固定的教學內容,比如跑步、拉伸、自由活動、結束等,這些教學內容比較古板生硬、缺乏活力,這也直接違背了新課改要求,阻礙了小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部分教師往往忽視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以及身體素養的發展,而是直接生搬硬套地按照傳統流程開展教學,從而影響了整個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由此看出,教學效果的不明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改變和體育思維的建立會產生負面影響和作用。
(四)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些教師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時,直接忽視學生的想法和感受,甚至為了趕所謂的教學進度,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節課的內容;而實施的教學方案也沒有制定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身體素質的內容,則是直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進行教學。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并沒有去引導學生思考籃球的玩法,而是直接示范這節課所要學習的籃球動作,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逆反的心態,影響了教學效率。
(五)教師專業能力薄弱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無疑需要教師自身專業的教學能力才能實現。但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有些小學體育教師存在能力不足的現象,主要體現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老套,觀察能力不足,專業水平不夠,進行體育教學時采用的是“統一”式的教學模式,不會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出調整。這也就造成一部分體育素質弱的學生喪失了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產生了消極倦怠的情緒。
三、 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積累認知經驗和文化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小學生尤其喜好新鮮有趣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小學體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不同于其他的學科,也不再是簡單的體育活動,它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更是培養小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理念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小學生自然對體育教學不感興趣,各方面的能力也無法得到發展。因此在小學體育課程中要加強創新理念,提高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同時,小學生處于快速成長期,體育教學能夠有效鞏固小學生的身體基礎素質,有效的創新模式又能夠更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目標,讓小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識和探究性得到充分發展,進而真正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實現體育教學的價值。因此在全球經濟化的高速發展背景下,教育方法也要緊跟時代的節奏,有效推動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 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策略
(一)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不斷創新,充分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前進動力,更是體育教學的靈魂。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不再機械式地進行示范動作讓體育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變成充滿活力、色彩、生動的趣味性課堂,有效促進體育課堂的多樣化發展。教師可以運用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游戲進行教學,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游戲“撕名牌”,可以將其滲透到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中,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還可以在開展田徑接力賽時,進行小組競賽,接力的物品可以是小學生感興趣的物品,如一些可愛的娃娃、卡片之類。這樣可以有效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