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竹
摘 要:當前初中地理課程開展中由于受到原有傳統的教學思維影響,導致在課堂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著地理課程的實效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相關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素質教育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問題及對策,從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要求、當今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素質教育下初中地理教學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探究。以期望可以找到高質量推進初中地理課程教育的方法,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問題;對策
新的時代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原本以知識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方法早已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而相比過去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方法更加關注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也需要進行大幅度的變革,因此,如何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也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地理是初中的重要學科,在初中的學科知識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此全面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完成素質教育這一目標。
一、 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與素質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國家實施新課改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新課改引入了現代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思想,如架構主義、實用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等,相比傳統的教學理念,其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個人的成長。可以說,素質教育這一目標的落實離不開新課改的教學觀念,而如何落實新課改提出的教學方法也成為落實素質教育這一目標的關鍵。具體來說,新課改的教學觀與傳統教學觀念的區別則主要分為四點,即從“教育者中心”轉變為“學習者中心”,從“教會學生知識”轉為“教會學生學習”,從“重結論而輕過程”轉為“重結論更重過程”,從“關注學科”轉為“關注人”。
二、 當今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素質教育這一目標的達成有賴于新課改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的落實,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并非所有學校、所有教師都能盡快落實這樣的理念。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自然是難以滿足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的。而在初中地理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則存在著以下 問題:①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難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②學生學習方法低效,難以進行自主學習;③學習以記憶為主,學生對過程不夠重視;④學習活動仍然關注學科,未惠及個人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以合適的方法論結合地理學科的特色,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也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 素質教育下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一)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動力
現代一系列教學理論都對學生學習動力賦予了足夠的重視,而在現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動力的激發變得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說,其是構建學生中心課堂的前提。但在這一方面,傳統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一直效果較差。故在初中地理的素質教育中,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為新課改下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利用線上素材,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也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師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手段,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以視頻為主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而且,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的教學為主,而在區域信息展示方面,信息化手段也更加形象。故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導學環節運用多種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例如,在“中國的交通運輸”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以以《超級工程3 縱橫中國》為導入素材。相比傳統的素材,這一素材展現的事物距離現代更近,能讓學生感受到最為先進的交通行業,從管道、鐵路、水路、空運等多個模塊展示了中國的交通。而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正式進入本節課知識的探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發現學生相當積極。這樣,通過紀錄片,教師以相關素材更有效地在課前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興趣,這對提高本節知識探究的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2. 注重課堂理答,賦予學生成就感
在現代的教學中,無論是比賽還是游戲,都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其內在的原理就是學生成就感的賦予。在這一過程中,課堂理答環節是課堂問答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性,能否在這一環節賦予學生成就感,對學生學習動力有著相當巨大的影響。這也就需要教師以多種方法進行表揚性、激勵性課堂理答環節,以此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能力,更好地落實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
例如,在“中國地理差異”這一知識的復習中,教師就可以以四大區域對比表格的填寫為脈絡,引導學生對這一知識進行回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每個要素詢問學生,如在氣候這一要素中,教師就可以詢問:“南方與北方氣候有什么差別呢?”“南方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北方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具體是什么啊?”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即可以引導:“冬天怎么樣,夏天怎么樣?”如果學生還回答不出,教師還可以繼續引導:“高溫低溫,多雨少雨啊?”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還可以詢問所有學生:“是不是啊?”以全體學生的回答給予學生反饋。這樣,通過追問、引導、表揚等方法,教師給予了學生正面的反饋,這對于賦予學生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開展多樣活動,注重學習過程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這也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從生活情境中學習知識,而這顯然是傳統以記憶為主的地理教學過程難以實現的。故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學和評價兩個方面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式活動,促進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并就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