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持續提高,社會各個層面對于青少年教育問題的關注重視程度也不斷增強。“少年強則國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青少年是否常態化具有扎實過硬的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運行發展,而青少年自身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的培訓養成,需要在針對性、適應性教育教學層面下足功夫、做足功課。在當今新時代新形勢氛圍之下,由于青少年的父母面臨更多職業發展壓力的挑戰,隔代家庭逐漸成為普遍的家庭組成形態,而受到隔代家庭自身所存在的特殊屬性的影響,青少年的教育教學往往面臨不小的障礙,為此需要根據隔代家庭教育的客觀實際及現實情況,有的放矢及因地制宜地進行青少年教育,為中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該篇文章在對當前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闡釋的情況后,有針對性、適應性地提出相關優化措施建議,以謀求在全面周到有力加強促進新時代隔代家庭教育實際效果方面提供部分參考基礎材料。
關鍵詞:新時代;隔代家庭教育問題;對策研究
一、 引言
當今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的經濟社會運行發展進入全新階段,過去那種相對比較粗獷的重數量弱質量的運行發展理念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現實需要,對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高效運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計劃生育人口政策的影響,現如今四二一型家庭組成模式日益普遍。顧名思義,四二一型家庭由四位老年人、兩位中年人及一位青少年組成。當前中年人普遍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投入更多的資源、精力,這就使得大部分情況下,青少年的日常學習生活只能交由家庭中的老年人負責。家庭日常所涉及的各項內容運行模式在相應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調整變化,而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的現實要求,需要從隔代家庭內外部諸多維度著手切入,通過采取有針對性、適應性的措施提升青少年教育總體質量。
二、 當前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內容相對比較片面落后
中國經濟社會經過近幾十年來的發展進步,物質層面及精神層面所涉及的諸多維度得以發展,在這種日新月異的整體氛圍下,為了青少年真正融入經濟社會并獲得應有的成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社會對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要求顯著提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提出了更為嚴格全面的要求,但是隔代家庭現實普遍存在,使得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很難真正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的總體要求,當前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其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就在于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內容相對比較單薄、傳統,很難全面符合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整體標準,教育培養內容依然以片面落后的書面基礎理論知識為主,音樂、美術這些有利于青少年綜合素養提升的教育培養內容根本無從談起。從現實情況來看,隔代家庭出身的青少年學習成績波動相對比較大,而且整體處于相對偏低的水平,造成這種情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隔代青少年所需的來自父母的關愛普遍缺失,除此之外,與隔代青少年日常生活在一起的祖輩,其思維觀念比較傳統陳舊,對于隔代青少年教育培養的積極影響非常有限,大部分情況之下只能對隔代青少年的日常學習給予簡單指導甚至完全無法指導,這主要是因為隔代青少年祖輩的總體文化素質水平相對偏低,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在所難免,而且隔代青少年祖輩與學校及教師的溝通交流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二)教育方式、方法不夠與時俱進
青少年成長于信息化、智慧化高度發展的時代,這就使得青少年本身對于信息化、智慧化的科學技術有著天生的親切感,這就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培養過程當中,需要對所選擇采用的方式方法給予足夠的關注重視,換句話說,唯有選擇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教育培養方式、方法,才能盡量從源頭上保證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起到應有的積極成效,如若不然,就很難激發出青少年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甚至還可能導致青少年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為此就需要在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然而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家庭教育特別是隔代家庭教育對于教育方式、方法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重視,與時俱進的總體水準相對偏低,還是傾向于以過去那種傳統常規的方式、方法進行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長此以往就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綜合競爭能力的常態化持續向好發展。青少年對于與父母溝通交流及情感共融存在著很強烈的意愿,而這正是隔代家庭青少年所缺少的。隔代青少年長時間無法與父母待在一起,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隔代家庭青少年與父母的感情相對疏遠,這種感情上的疏遠不能通過與祖輩的溝通交流予以補足,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隔代家庭青少年積極向上的整體品性的培養保持,進而很可能導致隔代家庭青少年出現自卑及暴躁等極端負面心理,這種不利影響有可能貫穿青少年終身。
(三)情感交互很難符合需求標準
對于青少年來說,扎實過硬的多元化理論文化知識固然重要,積極向上的心理情感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同樣不可小覷。對于青少年的教育培養不能過于功利,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青少年具有與內外部環境要求相符合的知識框架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多措并舉實現青少年總體心態的和諧開朗,二者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青少年具備長足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進而為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而從當前隔代家庭教育的具體現狀來看,家庭成員特別是隔代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及溝通交互確實偏弱,與青少年正常發育成長所需的基本需求標準相差甚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知識理論層面的暫時性缺失可以考慮通過后期加倍努力來彌補,但是在青少年成長發育關鍵黃金時期的心理情感缺失,卻可能對青少年造成諸多難以彌補的終身負面影響。青少年時期實際上形成道德品性最為重要的時期,而青少年受益終身的優質道德品性的教育養成,需要青少年父母的科學有效及合理有序的引導,而這個因素正是隔代家庭青少年所缺少的。隔代家庭青少年的祖輩傾向于將更多精力安排在保證隔代家庭青少年日常物質生活水平的基礎上,而對于隔代家庭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并沒有給予多少關注重視,這與祖輩自身的成長環境也很大關系,這就使得祖輩實際上未能對于隔代家庭青少年的道德品性培養產生多少積極促進作用,即使其可能在某些情景下會基于自身經驗向隔代青少年講述人生哲理,但是這種針對道理品性的支持引導依然還是比較弱,再加上隔代青少年在校學習成績整體偏低的現實情況,無形中就會使得隔代家庭青少年面臨著更大的誤入歧途的風險隱患,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特別是隔代家庭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對于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誘惑很難以正確科學的心態及行為進行處置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