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安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彼得·德魯克
十八年的班主任之路,回望走過的路,看到那深深淺淺的印痕,偶悟得:學生的成長有其規律,班主任必須順應這樣的規律才能有為。
獨帶兩班,酸甜苦辣盡嘗
那一年,在某校,我嘗試擔任了兩個班班主任。乍一聽,很嚇人,但一年下來,我的兩個班上總體情況居于年級中等,順利完成了相關任務。
要同時當兩個班的班主任并非易事,先要取得學校的相應支持。當時,學校領導也很重視,把一個人同時從事兩個班班主任作為學校推行課改的一種“嘗試”,將教室、做操等場地都調在一起,方便開展工作。我也順勢而為,采用“小組合作,自主管理”的方式進行班級建設,實踐中,我讓兩個班同學既競爭又合作,既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又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針對這個內容,我還專門組織了一個縣級課題《中學時代同時擔任兩個班班主任的嘗試研究》,后來,還獲得了縣上好評。
家訪活動終不悔
那兩年,在某校,我擔任普職融通班班主任。普職融通班的學生是學習普高有困難的學生組成的,加上他們各種行為的不規范,甚至流傳著“精英”班級的說法。再則,班上五十六個同學全是男生,難度可想而知。建班初,小團伙者,抽煙者,上網者,反對者……在班級實屬太正常,誰要是沒有這些“特長”便要遭受排擠,以至于班級“邪氣”一片,咋辦?
我采取了“家訪+活動”為載體的方式,運用各個擊破法。兩年來,我走遍所有學生的家庭,更冒著風險,每期都帶他們出去搞一次大型活動,活動中既增進了了解,又增進了友誼,每次活動后,班風班貌都提升了一步。清晰地記得,2018年的6月8日晚,高考完畢,班級教室內開展茶話會時,幾十個“男人”抱在一起,哭成一片,我知道,哭聲中有感慨,有感動,有成長,有成熟。
最終,班級有四名同學考上了211學校——四川農業大學,多名同學考入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文理學院等高校繼續深造。
本期我還沒放假,已經接到了許多小伙子的電話,他們要到學校來看我,更要到班上給同學們作講座。
主觀能動,直達燈火闌珊
現在,我擔任了一個宏志班班主任,學生層次好了很多,管理起來似乎輕松了。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的期待都很高。怎么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上策。只有這樣,才能不落下任何一名學生。
和學生見面之前,我拿到了學生的名單,依據他們的名字,寫了一首詩歌《為你而歌》,作為見面禮,這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繼而,我和他們交流了三年的帶班規劃,規劃很美好,引人遐想;自然拋出了帶班文化系統:班級理念——快樂.成才;班級載體——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級構建——自主管理五大委員會(學研委、榮商委、組宣委、文藝委、安監委,要求班上所有人都加入)。
近三年,班級各項考核名列前茅,兩次評為縣優秀班集體,同學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樂觀、自信的笑容。特別是班級成績以上水到渠成,有5名同學獲得過年級第一名(前面還有一個英才班)。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有時,我們似乎走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了。其實,不妨停下來,想想也是一種進步。
班主任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崗位,大愛無痕,大教無言,讓我們不斷追問行為背后的價值、方向,把每個細節做精致、做到位,從而清晰、堅定地走下去。讓我們都做林中高唱生命之歌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