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文龍
摘 要:隨著我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普通高等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成為高校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新經濟和新業態的發展,創新創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本文以某地方師范院校為例,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該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具體做法和典型經驗,尋找出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工作體系,為高校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可行的經驗和參考。
關鍵詞:師范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28
1 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1 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配置尚未充分完善
通過調查得知,地方師范院校師資隊伍配備尚不完善,多數院校校內專兼職教師中只有極少數接受過專業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校內兼職教師接受企業實踐鍛煉機會較少,對企業的管理運作不熟悉,對行業的發展現狀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的通識認知方面,在課堂上引用的案例多數來自于書本中單一性人物資料,缺乏案例的廣泛性。校內教師隊伍中雙師型人才較少,在教學過程、指導學生實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結合不緊密,教師真正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較少。學校引進來的兼職教師及擁有企業背景的指導教師在理論水平層面有所欠缺,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意識引導有待加強。
1.2 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需進一步細化
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了便利條件,具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不斷增多,但目前該校創新創業學分轉換和認定還處于摸索階段,所出臺的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還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評估轉換標準,導致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獲得的成果與學分之間沒有產生直接的聯系,繁重的專業學習壓力和熱愛的創新創業想法使學生處于兩難境地,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完全投入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目前,該校在校生參與創業人數所占比例高于省內同類高校,他們對學分轉換制度需求度高,希望能通過創業實踐成果、科技發明創造及競賽獎勵進行學分轉換,以此證明自己的綜合能力。
1.3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雙向融合有待提升
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同時,專創融合作為有力抓手,應該引起高校的重視。目前該校已經全面在大一下學期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教師多為一線輔導員或職能部門行政人員,這些教師了解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但對于學生專業知識知之甚少,無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有效結合起來,導致第一課堂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與第二課堂創業實踐之間缺乏寬泛的關聯整合。
1.4 在創新創業教育深化改革過程中存在重實踐輕教育現象
通過調研發現,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整體推進中,創業實踐具有見效快、易操作的特點備受青睞,為創業實踐建設的校內眾創空間、孵化平臺和科技園區成為高校抓創新創業工作的主要切入點,完善的園區軟硬件配置吸引一大批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關注,但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學生因缺乏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知識,沒有完整的項目規劃和風險評估,對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存活性帶來挑戰,導致發展后期學生項目孵化周期較短且不易存活,平臺空間利用率較低,該校創新創業實踐出現低迷現象。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工作生態體系建設,需要用教育貫穿全過程,實踐固然重要,但教育起到了培元固本的作用。
2 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1 科學規劃,擁有完善的創新創業頂層設計
近年來,該校以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本科高校為目標,一方面,為促進地方教育發展,著重培養創新型基礎教育師資。該校充分發揮地方師范院校的責任和擔當,努力提升師范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依托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各類創新教育平臺建設,幫助師范專業學生提升創新能力,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師范教育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踐與互動性教學,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教育人才,進一步推動區域內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該校在做好師范教育的基礎上,努力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在鞏固提升文、理、藝等專業的同時,重點建設管理學、工學、經濟學等專業,初步形成了生物科技、電子機械、藝術設計、文化傳播、經濟管理和教師教育等專業集群,努力構建應用型專業格局,為國家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
2.2 四管齊下,全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一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該校為地方師范類院校,以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本科高校為目標,已經與當地政府合作成立創新創業學院,這一舉措是該校服務地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同時,該校與企業聯合創辦“企業定制班”“應用型人才專項班”;共建集實習實踐、教學實訓及生產為一體的產教融合基地,實現企業需求與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高度統一。該校通過整合政府、高校、社會等方面力量,強化政策統籌,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更大程度上促使學生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通過整合資源在全市范圍內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體現地方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責任擔當。
二是課程融通,推進教改。為更好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該校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學三大課程融會貫通,開設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類專業選修課百余門,并將企業的生產實踐和研發成果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嵌入專業課程體系,幫助學生在接受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從專業和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創新創業,由傳統書本式講授創新創業知識,轉化為課堂講授、實踐模擬、產業命題、項目化教學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學新模式。
三是賽創融合,鼓勵實踐。該校已連續10年舉辦學校層次的創新創業大賽,并把每次創新創業校賽作為省級“互聯網+”大賽的訓練場和項目打磨的工作坊,將大賽優秀項目引入學校眾創空間,開展創業實踐,進行跟蹤指導。通過校內比賽和創業實踐,讓學生在比賽中掌握創業知識,在實踐中提升創業技能。通過賽事能夠讓學生開展項目交流和展示,營造全校上下關注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