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兵元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核心素養觀念的指導下,閱讀教學理應向著探究性的方向邁進。基于此,文章簡要敘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從設置自主閱讀環節、引入探究問題任務、采用讀寫結合方法、實施個性閱讀模式、運用導圖閱讀工具、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主題閱讀活動等方面對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解讀。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30
隨著初中語文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和發展,核心素養的理念成為閱讀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對探究性閱讀教學滲透和融入核心素養理念的策略進行研究,是為了發揮核心素養的指導作用,構建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能力協同發展的閱讀課堂,真正實現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價值。現將對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滲透和融入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分析。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并未與語文閱讀課堂充分融合在一起,所以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水準。首先,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鮮明。在部分閱讀課堂中,教師受到傳統思想的禁錮和影響,很難放棄自身的中心位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欲望等都沒有得到發展,自然也就沒有形成核心素養。其次,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等都較為單一、陳舊。學生在閱讀課堂中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生參與的閱讀課堂,自然無法有效地滲透核心素養的理念。
二、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設置自主閱讀環節,啟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學生的自主意識是他們形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計劃地啟發學生的自主意識,他們才能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習得核心素養。而在探究性閱讀的背景下,設置自主閱讀環節是啟發學生自主意識的有效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悟[1]。然而在以往的閱讀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缺乏設計自主閱讀環節的意識和能力,很難放手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受到教師的干預性較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明顯的提升,所以在核心素養指導下的探究性閱讀教學效果也就不如人意。為了增強探究性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將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置自主閱讀環節,讓學生在預習階段全面了解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寫作主題、文化價值等,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展示自主閱讀的成果,讓他們在聽取他人表述和提問的過程中,構建起更加清晰立體的閱讀知識體系,從而啟發初中生的自主意識,對其形成核心素養的思想,也能夠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二)引入探究問題任務,培養學生的探索欲望
學生的探索欲望是他們主動投入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進行自主探究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能夠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讓他們在學習中產生探索欲望,那么學生就能形成并增強語文核心素養。而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中,引入探究性的問題任務是培養學生探索欲望、體現教師引導作用的有效舉措,所以教師可以在探究性的閱讀課堂引入問題任務。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教師個人專業素質和能力,以及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以簡單的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提問,既沒有關注問題前后的邏輯關系,也沒有考量問題是否具有思考價值和意義,在這樣的提問環境中,學生很難將問題與閱讀內容聯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生發出探索的欲望和熱情。為了構建起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的高效探究閱讀課堂,讓學生自發產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教師可以引入探究性的問題任務,綜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等元素設計并制訂問題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層層問題引導下,理清問題間的邏輯關系,并在分析和理解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深入探究的想法,由此,初中生就會形成探索欲望,進而將核心素養轉化為自身的修養。
(三)采用讀寫結合方法,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能力,如果學生能夠具備堅實的語言能力,很可能會實現深度閱讀的目標。從語文閱讀教學的特征角度出發,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強化學生語言能力的絕佳選擇。所以,在探究性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以此強化初中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不過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部分教師將閱讀與寫作視為兩個獨立的教學個體,沒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也沒有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為準則,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融合設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在閱讀中有計劃地積累語言素材,更不能將閱讀中學習到的語言知識應用于寫作中,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就不能實現穩步發展。為了踐行核心素養的理念,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圍繞語文教材廣泛搜集閱讀資源,讓他們有意識地積累閱讀文本中的語言材料、語言表達方式等,并將學習和掌握的語言知識應用于寫作訓練,以此鞏固和檢驗語言學習成果,達到提升語言能力的目的[2]。
(四)實施個性閱讀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指的是學生在現有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對閱讀文本產生獨特感悟的一種能力,它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促進作用,而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中,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營造以學生為主體、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原則的閱讀課堂,教師可以實施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以此達到提升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不過在當下的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采用相同的教學標準和教學目標開展閱讀活動,使得擁有不同個性特征和閱讀水平的學生很難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這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與閱讀教學的有效融合,還不利于學生發展閱讀能力。為了改善現存的教學問題,將核心素養作為指導探究性閱讀的思想,教師可以綜合考量學生的性格特點、閱讀水平、學習態度等元素,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以此實施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針對性的閱讀指導下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