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成
摘 要:在我國教育領域所提出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標準下,對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英語教學任務中的核心就是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英語教師應該通過階段性的引導,為學生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教師應將科技手段與實際課堂教學相融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與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51
英語閱讀能力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核心能力。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閱讀教學的設計,構建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與系統性思維。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閱讀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愛玩心較重,并且自控能力與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還不太成熟。如果英語學習環境的設置不合理,很容易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抵觸心理。并且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知識接受能力,很容易導致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一旦遇到較難的問題,就會焦躁不安,甚至直接放棄,難以有效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二)教學手段落后
部分英語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依舊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手段進行知識的傳授,這并不適用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中缺乏創新思維,思維的活躍性不強。并且,教師只關注學生對英語單詞與短語等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時過于死板,難以抓住閱讀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全面思考。教師沒有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導致學生難以完全參與到課堂進程中,英語閱讀學習效率自然難以有效提高。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構建與應用
(一)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英語是初中課程中的重點科目,而在英語學習中,閱讀理解是難點,也是重點,在英語考試中所占的分值比重相對較大。因此,學生掌握了英語閱讀理解方法,就相當于掌握了英語學習的重心。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在明確這一點的基礎上,采用合理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英語教師是英語課堂的主導者,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源頭。因此,教師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質量。為了創建高效的英語閱讀課堂,首先應該加強初中英語教師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水準,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與職業道德。雖然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是教師的指引與點撥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是有效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的重要推動力量。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能力,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就必須達到標準。校方應該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向教師傳達有效的職業道德精神,只有教師能力不斷提升,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帶動學生進行閱讀研究,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二)改善教學方式
學生是知識的主要汲取者,為了將英語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式,增加學生英語閱讀知識儲備量,幫助學生減輕大量背誦英語單詞的壓力,提升閱讀能力,更好地形成英語思維。現階段,我國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普遍較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自身的英語知識儲備量過低,英語知識在腦海中無法形成合理的系統。英語教師應該根據這一狀況,加強實際教學課堂中英語文章的閱讀量。通過實際調查研究得出:近百分之八十的初中學生認為英語屬于外來科目,與母語的學習之間存在壁壘,無法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做到自然融入。因此,大部分學生在課后或者課余時間自然不會主動進行英語課外閱讀,英語思維也就很難有效形成。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增設對英語文章的賞析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中積累英語閱讀中的詞句;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規定學生讀背一篇完整的英語文章,以及在早自習等時間進行英語口語交流練習,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上述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減少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排斥感,完善學生的課后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素材積累以及英語單詞等知識的儲備量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語感也會逐漸形成,對英語的排斥感與陌生感也會逐漸降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使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強小組合作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學習中離不開有效的交流、寫作、合作。要想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就應該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可以采用班級中的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英語閱讀學習情境的模擬,利用學生互相溝通的方式進行英語閱讀問題的分析與討論。合作學習,不僅能提升學生參與英語課堂的積極性,還能在合作交流中,讓學生暢所欲言,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與英語口語交流能力。閱讀與溝通是分不開的,學生想要在英語考試中正確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根據文章內容進行題目的解答,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與英語思維。想要有效形成學生的英語思維,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指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英語溝通。學生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再經過對自己所儲備的英語知識的分析,可以有效促進自身英語理解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提高,可以大幅度提升閱讀能力,從而在考試中做到游刃有余,掌握閱讀文章的深層含義。
(四)利用信息技術
現階段的社會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等手段進行高效教學。積極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通過視頻、音樂、圖片等形式進行知識展示,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并掌握知識。英語閱讀是枯燥的,需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而科技手段的加入,可以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枯燥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并且,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還能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為教師減輕教學壓力,從而更好地開展英語教學。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種,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西方思想元素,其開放性、多元性都在英語學習中有所顯現,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將科技手段有效融入其中,通過有效的知識鏈接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思考與理解,提高英語閱讀興趣。在新科技手段的幫助下,學生更容易接受單調的英語閱讀知識,理解多元化的思想認識,從而提升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