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摘 要:新時期,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及質量穩步提升,我國高等院校逐年擴招,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逐漸增加。其中,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人數也逐年增長,困難生比例接近四分之一。面對如此龐大的困難生群體,各高校根據“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基本目標,紛紛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資助政策措施,來確保高校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然而,各高等院校在穩步推進資助工作的同時,雖能夠創新資助工作模式與方法,但大多數院校資助工作統籌規劃不力,偏于重視資助活動的開展與過程的宣傳,一刀切式單一地開展物質資助,忽視了育人工作理念,影響了高校資助工作的健康發展進程。為此,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應從長期統籌規劃資助與育人工作模式,構建適應新時期高校困難學生需求的發展性資助體制機制,利用大數據合理優化資源配置,樹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健康發展新理念。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資助育人;問題
中圖分類號:F23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41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保民生、暖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高校資助工作是確保高等教育公平化、助力脫貧攻堅、教育水平現代化的基本保障。自1952年政務院《關于調整全國高等學校及中等學校人民助學金的通知》的通過,在全國高校實行人民助學金制度,落實普惠型資助政策以來,我國高等院校學生資助政策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與完善,逐步形成了以“獎、助、貸、勤、補、免”等六位一體多元化的資助模式體系。在新時期,尤其是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我國更加重視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從單一的緩解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逐步重視育人工作成效,從物質、資金資助發展為機制、育人資助,資助工作成效逐步提升。
1 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現狀
1.1 資助政策持續完善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我國高等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最初是由資助因貧困而無力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逐步發展為資助困難生以幫助其成長成才,最終達到資助育人的成效,這其中經歷了一段較長的發展時期。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2017年3月,《關于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強調“進一步加強資助育人工作”“促進受助學生成長成才”。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更是將資助育人列入十大育人體系之中,要求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寫好資助育人的奮進之筆。進入新時期,國家和黨更加重視學生資助工作,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建設發展型資助體系,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力度。至此,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穩步推進,資助政策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理念也從“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逐步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轉變,高校資助工作的重點也從傳統的經濟困難資助逐步轉向資助與育人相結合的資助模式。
1.2 資助力度逐年增大
目前,我國已相繼針對高校困難學生出臺了多種困難生資助政策,形成了“獎、貸、助、勤、補、免”以及“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體系。隨著國家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財政投入也逐年增加,資助力度穩步提升。其中,包括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減免及補償、特殊困難補助、新生綠色通道等在內的多種資助政策的資助金額逐年提高,資助比例逐年增大,據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9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指出,2019年普通高校學生受助4817.59萬人次,受助金額1316.89億元,比上年增加166.59億元,增幅14.48%,資助金額連續13年穩步增長。逐步形成了以全員全覆蓋、全員全程受助、全員全面受益為主的困難資助良好局面。
2 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資助政策的主導下,全國各地高校越發重視高校困難生資助工作,并形成了多種形式資助模式,也進行的多種創新,但根據具體實施情況來看效果欠佳,普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2.1 重視物資資助,輕視育人工作
為了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渡過難關、完成學業,全國各高校在國家倡導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引領下,持續開展困難生資助工作,重點擴大困難生資助對象范圍、提高各類資助金額標準。2015年秋季學起,普通高等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原來生均2000提高到3000,2019年秋季學起,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3300元,覆蓋范圍擴大至23.7%。每年新生開學季,各高校也為建檔立卡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準備多種多樣的新生大禮包,來慰問資助困難新生。因此大多數人認為,高校資助工作就是針對困難學生進行金錢資助以及物資資助,能夠最大限度地提供資助金額及物資就是對困難學子最好的幫助。然而,從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扶貧實質來看,僅僅開展資金及物質資助是遠遠不夠的,高校資助工作的實質是要通過資助來達到育人的效果,即在給困難學子以資金、物資資助的同時,要加以心里、精神方面的輔助輔導,不能忽視了育人工作的宗旨。單純的提高資助范圍、提高資助金額,很容易會讓學生認為國家、學校僅僅是在發放金錢補助,從而對資助形成依賴性。有些同學,在獲得資助后,肆意消費,很快將國家或學校資助揮霍一空,不但在同學當中產生了負面影響,更折射出資助工作的背后,沒有達到育人的成效,沒能正確的引導受助學生形成感恩之心,樹立勤儉節約、奮發圖強學習奮斗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