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倬
摘 要:列舉高校學生遭受網絡詐騙的主要形式,分析網絡詐騙的基本特征,剖析遭受網絡詐騙的原因,進而從多角度提出預防高校學生遭受網絡詐騙的對策。
關鍵詞:預防;高校學生;遭受;網絡詐騙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5.050
1 高校學生遭受網絡詐騙的主要形式
1.1 網絡購物詐騙
高校學生網絡購物時,常常遇到以下詐騙情況:
(1)犯罪分子以未收到貨款或者貨款不足,提出要匯款到才能進行交易等理由,來進行詐騙。
(2)犯罪分子借口拒絕使用網站的安全支付工具,對高校學生實施詐騙。
(3)犯罪分子抓住高校里有些學生求物心切的特點,要求學生買家先預交定金再發貨,誘使其受到詐騙。
(4)犯罪分子為高校學生提供虛假的網絡鏈接,網購交易卻顯示是付款不成功或無法完成付款,以讓買家多次匯款。
(5)犯罪分子用假冒偽劣質產品冒充名牌產品,待高校學生收貨后才發覺已被詐騙。
1.2 “網絡釣魚”詐騙
高校學生在論文范文方面,往往受到“網絡釣魚”詐騙,主要作案手法有以下方面:
(1)犯罪分子向高校學生發送電子郵件,傳遞一些虛假信息,讓用戶填上用戶名,以對賬為由來騙取高校學生的論文范文。
(2)犯罪分子制作一些虛假的銀行網站,高校學生稍不注意,就會被引入假網站,只要用戶輸入賬號和論文范文,賬戶里的錢財就被詐騙了。
(3)犯罪分子建立某些論文范文網站或網站的鏈接,引誘高校學生點擊進入注冊,一經注冊成為普通會員便會被詐騙手機話費數十元;犯罪分子還會進一步詐騙高校學生來注冊VIP會員,以騙取更多的錢財。
1.3 網絡游戲詐騙
一是在游戲論壇上發表幫助代練的信息,用來騙取高校學生玩家的游戲賬號,待玩家稍得所謂“好處”幾天之后,犯罪分子就會騙得玩家匯款而損失錢財;二是低價出售某些游戲裝備,待取得到玩家信任后,進而通過各種裝備來誘惑玩家,從而達到騙取玩家錢財的目的。
2 網絡詐騙的基本特征
2.1 具有多樣性、多變性、迷惑性
隨著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引人注目。網絡詐騙在信息網絡化的大背景下,野蠻生長,各種詐騙方式層出不窮,呈現出多樣性、多變性、迷惑性的特征;經常使得高校學生防不勝防,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2.2 深諳學生心理活動
實施網絡詐騙的犯罪分子,對于高校學生心理狀況非常熟悉,會有針對性地選擇詐騙對象。
(1)對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犯罪分子知道其很想改變經濟狀況的訴求,便打著兼職、刷單、日結工資等旗號來招搖撞騙。
(2)對存在的攀比心理的學生,犯罪分子便會利用其想在短時間內賺更多錢的心理特點,便聲稱有日工資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機會,以此詐騙學生。
(3)對經常網購的學生,犯罪分子便以其快遞包裹內夾帶涉嫌違禁物品等問題,騙得學生的相關信息,從而盜取財物。
2.3 破案難度大,財物追回難
一是網絡詐騙犯罪地點隱蔽多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甚至可以遠程或境外操控,破案難度非常大;二是網絡詐騙蔓延速度快,不易被發現,難以被偵破;三是網絡詐騙并不要人與人直接接觸,且聯絡工具往往為網絡虛擬號碼或非實名認證的號碼,很難在復雜網絡環境中找到犯罪分子,也會導致損失的錢財無法追回。
3 高校學生遭受網絡詐騙的原因
3.1 社會方面
(1)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個人信息安全方面沒有同步跟上,導致犯罪分子出售個人信息、捆綁軟件竊取用戶信息、免費Wi-Fi盜用信息等現象經常發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大量的資源。
(2)網絡的廣泛使用,導致網上發布廣告信息量不斷增大,但是網絡監管還不夠完善,許多企業建立網站發布信息沒有相應的監管體系,給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3)打擊網絡詐騙罪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有待加以完善。
3.2 高校方面
(1)高校是一個小社會,相對社會大環境來說,高校仍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氛圍,老師和學生在校期間防備意識較為薄弱。
(2)高校面對新型的網絡詐騙,有些力不從心;即使是經常提醒學生注意防范網絡詐騙,但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3)大多數學生,尤其是文科生,對計算機網絡信息科學缺乏基本的常識和認知,比如對局域網、基站、防火墻、IP地址等,不是很懂。
3.3 學生自身方面
(1)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特別是新生進入高校后,很難判別各種網絡詐騙行為,遇到能言善辯的人就會被蒙蔽。
(2)高校學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從事兼職工作,犯罪分子便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發布虛假兼職信息,借口收取報名費、保證金、培訓費等各項費用,斂取錢財。
(3)高校里有的學生的消費觀念不正確,存在消費需求與消費能力不匹配的問題,超前消費,掉進債務纏身的泥潭。校園外面的社會環境充滿誘惑,有的學生虛榮心就會被誘發出來,這給犯罪分子提供了機會,網購刷單返現的騙局時有發生,低價海外代購的套路常被中招。
(4)高校里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給自身添置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最終成為犯罪分子手中的獵物。
3.4 家庭方面
高校學生在家里,大多數都是父母照顧慣了的孩子,進入到校園后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尤其是在預防網絡詐騙方面警惕性不高,這也是造成網絡詐騙在高校多發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