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敏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它給語文教學來帶了勃勃生機。而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充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讓文言文的學習不再那么晦澀難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關鍵詞】文言文;互聯網+;初中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瑰寶,是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載體,是提高民族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新課標也對初中文言文閱讀提出了要求:“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梢?,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占的分量之重。如今選入在課本上的文言文都是古人的佳作,具有極豐富的精神內涵,學習這些文言文能夠陶冶情操,繼承傳統文化,提高語文修養。然而如今的文言文教學存在不少的問題,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談文變色,教學“高耗低效”等。面對如此的困境,應把互聯網技術和文言文教學融合在一起,為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注入勃勃生機。
一、豐富文言文教學形式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直都是采取“教師講、學生背”的填鴨式教學。教學流程一般是先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講解重點字詞,接下來就是翻譯課文,再進行課文的梳理,最后概括主題思想和寫作技巧。因此,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基于此,我們應該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豐富文言文教學的形式。如在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提前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的圖文資料,然后做成課件,再在課堂上由學生分享出來。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提高他們整合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的教學會有若干的知識點,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有些學生未必在一節課內能夠接受所有的知識。我們還能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借助微課進行堂上教學。文言文的翻譯對于學生來說是難題,因為文言文的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難懂的。我在講授翻譯方法時制作了微課,借助它進行教學。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對于有些接受知識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下課他還能夠重復觀看微課。
由此可見,互聯網與文言文教學的結合確實能豐富文言文的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優化文言文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學資源主要來源于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教學資源比較單一,教材更新又比較慢,不能切合學生的實際和時代的變化,這就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互聯網+”時代下的文言文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來說,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互聯網上有海量的信息資源,它可以提供教學需要的一切資源,無論是文字資源、圖片資源還有視頻資源,皆應有盡有。這些教學資源使得文言文教學有了無限的可能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目標,對文本進行靈活的自由組合,可以動用圖片、文字、音樂、影像等資源,使得文言文的課題充滿活力。
如在《馬說》一課,我在導入的環節使用了網上找到的卡通視頻《伯樂相馬》,學生看到這么有趣的視頻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多媒體。這個有趣的視頻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豐富了教學的內容信息,這就給學生的后面的學習作了一個鋪墊。此外,在文言文教學的拓展環節,我們也可以充分運用“互聯網+”時代的豐富而便捷的資源,選取相關課外閱讀文本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寬廣。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形成一種“互聯網+文言文教學”的思維和習慣,長此以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提高文言文誦讀效率
因為文言文教學的任務比較重,教師一般都要求“字字落實,句句過關”,因此他們把大部分教學時間都花在了課文的講解上。而且對文言文的朗讀美感則無法兼顧。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陌生,正因如此才更不能忽視朗讀的訓練,日積月累的朗讀能夠增強文言文的語感,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好互聯網資源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朗讀激情。如在課堂上,很多學生缺乏朗讀的情感,每當點名朗讀的時候他們都是單純地讀,完全不帶感情。這時候我們可以進行配樂朗誦,優美且符合文言文意境的音樂會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得他盡快投入到朗讀的激情中去。這就能提高文言文誦讀的效率。課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朗讀錄下來上傳到如“為你誦讀”、“全民K詩”等吟誦類教育軟件,讓他們進行朗誦的參與體驗。再由同學、家長等進行鼓勵性的點評,以此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四、提供師生交流多樣性
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交流的主要地點是學校,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師生交流的方式呈現了多樣性。學生學習文言文也不僅限于學校,可以轉為家里或者其他地方。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發生,學校停課不停學。為了讓學生不落下學習,很多的網絡學習軟件應運而生,如我們正是使用釘釘進行課程的直播。
在疫情當下,釘釘軟件確實是一個很適合課程直播的軟件。它打破了老師教學時空間的限制,不用回到學校也能進行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還能夠進行簡單的互動。課后,學生還能上傳作業,老師用手機或者電腦進行評改。在直播教學中,比較遺憾的是不能聽到學生齊讀課文。因此,我通常布置學生使用微信語音把自己的朗讀發到班級群里,再讓大家一起點評。此外,釘釘還打破了教學的時間限制,有些學生不能及時看課程直播或者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可以進行回看。網上遠程教學的氛圍肯定沒有在課室的教學效果好,但就疫情的非常時期,我認為這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對文言文教學的影響是深遠的。教師要理性并且客觀地看待“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影響,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互聯網+教育手段,使得文言文教學的路徑變得寬廣,為文言文教學注入勃勃生機,讓學生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傳承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房東艷.基于互聯網之上的文言文教學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36:08-08.
[2]董凱揚.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初中文言文誦讀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202-203.
[3]吳曼璐."互聯網+"時代的古詩文教學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8.
[4]張鐵鎖.網絡時代初中文言文教學方略簡談[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9:8-10.
[5]梁國亮.為文言文課堂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巧妙利用網絡資源服務文言文教學[J].中外交流,2018,34:157-157.